「雲發佈」這些實踐經驗讓雲南脫貧攻堅邁上新臺階

雲南網訊(記者 李熙臨)3月19日,雲南省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系列新聞發佈會在海埂會舉行,會上雲南省政府副秘書長、省政府扶貧開發辦公室黨組書記、主任黃雲波分享了雲南省脫貧攻堅的實踐經驗,實踐證明雲南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基本方略完全正確,脫貧攻堅的頂層設計和政策舉措科學有效。

講到雲南省脫貧攻堅的實踐經驗,黃雲波表示雲南構建了“黨政主責、部門同責、幹部主幫、群眾主體、社會參與”的攻堅工作格局。

雲南省脫貧攻堅的實踐經驗在於——堅持“五級書記抓扶貧、黨政同責促攻堅”,省、州(市)、縣(市、區)、鄉(鎮)黨委和政府實行脫貧攻堅“雙組長、雙責任、雙推動、雙落實”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一年一考核、一年一通報、一年一約談;行業部門層層定責任、定計劃、定任務、定資金、定獎懲;全面落實“領導掛縣、部門包村、幹部包戶”幫扶措施。

36名省級領導分別掛聯1個深度貧困縣或1個貧困縣,實行年度脫貧攻堅工作報告制度,25509個部門掛包8502個建檔立卡貧困村,每年考核通報,74.83萬名幹部職工與187.17萬戶建檔立卡貧困戶結成“親戚”;4888家民營企業、商會與5266個貧困村結對幫扶。

經驗在於——實行“一月一研判、一季一調度”,推動巡視整改工作。針對中央脫貧攻堅專項巡視反饋問題和成效考核指出問題,堅持“一領域一清單、一地一清單、一行業一清單”,實行“一月一研判、一季一調度”,上下聯動“實打實”解決難題,“精而精”指導工作,推動各級幹部“一線調研、一線檢查、一線督戰、一線整改、一線問效”,確保問題不查清不放過,措施不管用不放過,責任不落實不放過,整改不到位不放過,成效不明顯不放過。

經驗在於——實行貧困縣紀委書記例會和“紅黑榜”通報制度。把監督資源和監督力量向脫貧攻堅聚焦,把督促整改作為強化政治監督、日常監督的重要抓手,上半年和下半年分2次召開88個貧困縣紀委書記工作例會,及時通報、分析、研判監督工作情況,對州(市)、縣(市、區)紀委監委巡視整改工作任務落實情況以“紅榜”“白榜”方式通報、亮相,對州市縣紀委監委監督責任不到位的,進行約談或提示預警,造成嚴重影響和不良後果的嚴肅追責問責。

經驗在於——針對11個“直過民族”和人口較少民族聚居區大都處於深度貧困狀態的實際。省委、省政府堅持先難後易、先行攻堅,一族一策、一族一幫,創新實踐“一個民族聚居區一個行動計劃、一個集團幫扶”攻堅模式。11個“直過民族”和人口較少民族聚居區貧困發生率降至2.41%,除傈僳、怒族外,9個“直過民族”和人口較少民族整體脫貧。

經驗在於——脫貧措施“戶戶清”,推動“六清六定”工作機制的形成。以村為工作單元,以人、戶為工作對象,堅持“貧困對象家底、致貧原因、幫扶措施、投入產出、幫扶責任、脫貧時序”六清,逐村逐戶逐人逐項盤點打贏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任務量,一體規劃貧困人口脫貧和鞏固提升措施,統籌佈局貧困縣鄉村基礎產業、基礎設施、基本公共服務,累計入庫項目15.2萬個,完成項目13.5萬個,覆蓋98.9%的貧困人口,形成全省一盤棋、一本賬。

在此基礎上,逐步建立健全精準指揮、精準組織、精準落實的攻堅機制,從根本上解決政策措施“一刀切”、工作落實“大呼隆”等問題,為項目安排精準、資金使用精準、措施到戶精準提供了重要保障。

經驗在於——圍繞“建設”“搬遷”“拆舊”“幫扶”四大任務強力推進易地扶貧搬遷。完成了雲南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挪窮窩換窮業行動”,實施了99.6萬貧困人口、50萬隨遷人口易地搬遷建設工作,實現了百萬貧困人口挪窮窩、換窮業。

經驗在於——建立扶貧實訓基地培訓基層扶貧幹部實戰能力。全省分級分類採取實戰實訓等方式,全覆蓋培訓地方黨政領導幹部、部門行業幹部、扶貧系統幹部、幫扶幹部、貧困村幹部5類幹部,全省累計創建實戰實訓基地218個,舉辦培訓班2.5萬期,培訓269.5萬人次,廣大黨員幹部攻堅責任更緊、扶貧能力更強、決戰決勝信心更足,精準扶貧理念已內化為廣大幹部的思維模式和工作方式。

經驗在於——針對一些貧困地區和貧困群眾存在的“等靠要”思想和安貧、守貧觀念。

在脫貧攻堅中深入開展“自強、誠信、感恩”主題實踐活動,發揮好群眾的“主體”作用、幹部的“引領”作用、政策的“導向”作用,通過教育、文化、醫療、科技等增強貧困群眾自我發展能力,實行“以工代賑”和“按勞取酬、優先優酬”的幫扶方式,把幫扶資金轉化為產業投入、勞動報酬、公益崗位補貼,堅決杜絕簡單給錢給物或無條件送股分紅,讓貧困群眾在參與中增強能力、樹立信心。

此外,積極推行“愛心超市”“三講三評”“五分錢”工程、“村史室”“小喇叭”工程、“深度貧困人口培訓中心”等具有較強啟發性、示範性和借鑑價值的創新做法,強化價值引領,引導比學趕超,有效激發貧困群眾脫貧攻堅的內生動力,增強貧困群眾“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的堅定信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