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遗愿清单》和《入殓师》,我们一生就为了活出自我,少留遗憾

哈佛训言说:“人生是旅途,也许终点和起点会重合,但我们如果一开始就站在起点等待人生的完结,那人生就会是一片苍白,其中没有美丽的风景和令人难忘的过往。当我们告别人生的时候,也不知道生命的色彩和意义。”

而在澳大利亚,有位名叫布罗妮·瓦尔的护士,多年来一直从事舒缓疗法护理工作,照顾生命仅剩12周的病人。

她将自己的观察和感受写成了一本书,名为《人在弥留之际的五大憾事》:

1、一生都在按别人的期望生活,没有勇气活出真正的自己;

2、过于拼命工作、挣钱,错过了陪伴家人;

3 、没有勇气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和感受;

4、 没有和朋友保持联络;

5、 没能让自己活得开心点;


①我们忙碌一生,或艰难潦倒,或追名逐利,却忘了初心


《遗愿清单》中卡特年轻时梦想是成为历史教授,他博文强识,知识渊傅的程度让同事直呼变态,连无线电两位发明者之间恩怨争斗都讲得头头是道!

然而,他还没来得及开始追梦之旅,生活就打了他一个措手不及,此时女朋友怀孕了,他被糟糕的现状推着为一家人的生计奔波。

之后,孩子们陆续出生,梦想已被现实雪藏,用他自己的话来说:

“我一个黑人,年纪轻轻,一贫如洗还拖家带口,能有份待遇不错的工作,还不赶紧接了?”

以至于接到医院电话,癌症被确诊时,他还在引擎盖下持续他45年的忙碌,为生存而坚持。

是啊,年轻时的我们也曾满怀梦想,也曾坚定地相信只要步履不停,我们终能在持续的努力后,守得云开见月明!

可是后来的我们,在现实面前选择走了一条看似容易的道路,低下了理想高贵的头颅,完全融入了身处环境,得过且过,就此终其一生!

一如为生计挣扎的卡特,一如忙碌无力的你、我、他,无一幸免,走着走着,来不及看一看当日的誓言,背上是未来,脚底是泥泞,似乎怎么走都是绝境!

也有人在日复一日的追名逐利中失了初心,舍弃了当日的坚持,从此熬成了生活的提线木偶。

有人挣扎过后,偏离了最初的轨迹,误将名利当抱负,就像老富翁爱德华,他将公立医院私有化进程当成圈钱的逐利场。


为节省成本,他规定病房一房两床,面对争议,他一意孤行,独裁专断,在董事会讨论的过程中,他飞扬跋扈的性子并未有半分收敛。

电影里,爱德华的第一次出场是在集团召开的会议上,董事会正等待他的提案,而他却旁若无人地和助手分享稀罕的鲁瓦克咖啡。

更在之后对医院投入产出的分析中,完全忽略人手不足,接收病患过多,配备短缺的现状,嚣张地表

态:“我开的是医院,不是温泉疗养院,一房两床,无一例外!”

讽刺的是就在这次会议期间,助理接到了爱德华罹患癌症的消息,不得已入院治疗,那是他自己的医院,他原本想入住单间,却迫于压力,住了双人病房。

一切就像因果循环的注定,爱德华得到了一切,除了爱—他结婚4次,老来生病却无亲人陪护,他吃的都是高级餐,却在化疗后尽数吐入马桶,他爱女儿,却将女儿越推越远,他曾拥有一切,却最终又成竹篮打水的迷路人!


相似的是,金庸武侠里,“东邪”黄药师原本拥有幸福的家庭,娇妻冯衡聪慧灵敏,两人谈诗论词,好不惬意,很快就要迎接他们爱情的结晶了,一切都看似异常完美。

然而,第一次华山论剑后,江湖势力重新整合,黄药师成了极大的受益者,迅速脱颖而出。

当然,骄傲的他仍旧遗憾稍逊于“中神通”王重阳!对于武学奇才黄药师而言,武功精进于他就有了致命的诱惑力!

于是,黄药师盯上了手握《九阴真经》却单纯的周伯通,以打石弹比赛赢得了真经下卷。

可惜,还未过足眼瘾,其徒弟陈玄风、梅超风二人便偷了《九阴真经》双宿双飞去了。

黄药师的这种得而复失的痛苦及失落感被慧质兰心的冯衡察觉,过目不忘的她在孕中身体状况极不佳的情况下坚持默写完《九阴真经》下卷。

其实,精通医术的黄药师不可能没察觉黄夫人糟糕的身体状况,然而他以侥幸心理选择了重新拥有《九阴真经》,最终他的人生豪赌失败,他得了真经失了夫人。

至此,他一生孤苦,成了忧郁无依的单身父亲。

失去夫人后,他明白于他而言最重要的是什么,却已于事无补!

②只要是梦想,多晚都值得开始


在病床上,卡特向爱德华倘露心声时说:“一直想回去,但45年一晃就过去了!”

卡特是幸运的的,在与爱德华成为病友后,他的遗愿清单偶然间被爱德华得知:

“出于善意,帮助一个陌生人。

大笑到流泪。亲眼目睹神迹。

开一次野马跑车。”

爱德华对此嗤之以鼻,然后自顾自地添加了“亲吻世界上最美丽的女孩”、“纹身”、“跳伞”等愿望,最后还说服卡特做出一个决定:趁还活着,一起跑遍全世界,来实现清单上所有的愿望。

倘若不是爱德华屡次相劝,卡特的清单不过就是纸上的文字罢了,他也许会遵照常理化疗,呕吐,全身插满管子,大小便失禁,意识混乱,依靠机器的运转来获得生存,被动地接受一切安排!

然而,他迎来了转机,拥有了重活一次的畅快感!

卡特试图说服妻子去完成遗愿,然而妻子同大多数普通人一样,对他放弃治疗,跟一个陌生人去冒险的做法极其反对。

死之将至的卡特终于坚持了自我,他觉得自己年轻的时候为这个家、为孩子已经牺牲太多了,亲手埋藏了梦想。时至今日,生命中最后的时光里,他该为自己活一次,一步步将仅有的心愿完成!

他们在高空跳伞;陪伴爱德华纹身;肆意的飙车、漂移、碰撞;去法国;去埃塞俄比亚看野生动物;去埃及看金字塔;去印度看泰姬陵;去中国看万里长城;去香港,他们将愿望清单一一践行。只有喜马拉雅山则由于天气原因未能前行。

但是总算,他们在最后的时光开始找到心中的梦想,并愿意尝试!

而绝大多数麻木的我们却早已没有了试一试的勇气!一心只等生命之签从竹筒里跳出来,带我们到无法逃脱的彼岸。

《入殓师》中说:“活着买的最后一样东西(棺材)是由他人决的。”


有的人活着时因为畏惧改变而放弃追逐梦想,却白日里做着心愿达成的美梦,裹足不前地控诉世事不公。

明明极度不满足于现状,却往往不愿意从头开始,生怕一不小心错失手中紧握的那一丁点拥有,反而期待旁人能拉自己出泥潭!

终其一生都不曾真正做过自己的主!

其实,如果当前已是最糟糕的境遇,本就一无所有,又何必担心失去呢?

趁着还有时间,趁着梦想还有余温,奋力够一够,哪怕余日无多,哪怕梦想有多遥远,岁月已然无情,又何需畏惧失去。

面对困局,懦弱者龟缩不前,陷入死局;勇敢的人迎难而上,拨开云雾见光明。


黄公望就是这样一位勇敢者,45岁那年,科举屡试不中的黄公望才当了一名书吏。

然而没当几天,就被上司牵连有了牢狱之灾,出狱时已过50岁,他看破世事,决定浪迹天涯做道士。

之后又以半百之身拜大画家王蒙为师,专注学画。

某日,79岁的黄公望游历到富春江岸被震撼,就留下来观察,80岁正式动笔。

4年后,《富春山居图》全部完成,惊艳了整个时代。


真正的梦想不因事态变化而易,不为艰难而毁,只要想出发,怎么走都能到达光明。

③死不是活的对立面,而是活的另一种方式


《入殓师》的主角小林是一名大提琴手,加入送别死者的行业,原本不过是迫于生计罢了,于他自己而言都羞于启齿,加入初期,他瞒着妻子及亲朋好友在工作。

小林的第一位客人是死去两周的独居老太太,全身腐烂,惨不忍睹,他忍不住干呕起来,备受打击,在小时候常去的浴池里拼命清洗自己。

之后,他的客人陆续上场:生前不被重视的家庭妇女,经他之手妙笔生花,让死者丈夫感动落泪。

装扮死去的老爷爷,让亲人重拾爱意,笑着一遍遍亲吻他的脸颊。

每一次,小林都庄重而温柔,倾注心血让活着的人,面对尸体没有了往日的嫌恶,逝者得以被尊重,终于死而平等。

然而死亡于国人来讲,一直是诲莫如深的,不经意间提到都恨不得立马“呸呸”吐掉,生怕一不小心沾染了诲气!

我们对于死亡的恐惧胜过了失去生命本身,更惊恐于未知的不安全感。


关于死亡,爱德华说,每个人听到自己要死的消息后,都会出现五个阶段:拒绝,愤怒,妥协,沮丧,接受。

然而,生活中许多人前一刻还精神抖擞,容光焕发,一旦确诊不治之症,瞬间便如被吸尽精元的枯骨,只胜恐惧!

还没来得及被病魔带走,就已经死在恐惧的心魔之下,毫无还手之力!

④生活从未完美,我们能做的是珍惜当下,践行诺言


古罗马诗人贺拉斯曾说:“每天都想像是最后一天,你不昐望的明天将越显得可欢恋。”

深以为然,我们绝大多数人对自己的生活是有极度不满的,我们羡慕别人名利双收,随心所欲,报怨自己拥有太少!

倘若这种现状短期内难以得到改善,便会自暴自弃,将自己摔成破罐子企图消除心底的不安,或者干脆迁怒于亲人!

然而,这只会让生活变得更糟糕,无论怎样推卸责任,或迟或早,我们便会被命运赶到同一个终点,起手无回!

若不是这场癌症的意外来袭,爱德华一定觉得他是幸福的,他拥有无尽的财富,却并未意识到除了钱他已经一无所有。

若不是恰巧在病房遇上同样身患重病的卡特,爱德华不会明白多稀有的咖啡,垂死之际也无法喝下,再多财富依然孤独,落寞!

在卡特与助手安排之下,爱德华被带至女儿家时,他愤怒无比,不过是近乡情怯的恐惧罢了!

他担心女儿依旧不恳原谅自己,怕再碰钉子,脸面全无,不想以重病来演苦肉计换得亲情!

他的恼羞成怒不过是求而不得的假装不在乎罢了。


正因为他深爱女儿,才在得知女儿被家暴时失去理智,用过激的行为来维护女儿,哪一个孩子不是父亲的软肋呢!

然而因他处理方式不当被女儿误解,艾米丽不仅用最难听的话咒骂他的名字,更没想到的是她还说自己的爸爸已经死了。

自此,父女关系成了僵局,无人能破!

幸好卡特进手术室前,留给爱德华一封信,在信中他希望爱德华能和女儿和好,去寻找生命中的快乐。

于是,爱德华打着为了完成朋友遗愿的幌子,找到借口和女儿和好,其实是完成了他一直想做而不敢做的事!

卡特的葬礼上,爱德华哽咽着说:“人生真的很奇妙,因为就在三个月之前,我们还是陌生人,他生命中最后的几个月,也是我生命中最棒的几个月。他拯救了我的生活!”

卡特一生为家人奔波,冷落了自己,却在最后的光阴重新再活了一世,也温暖了别人。

他们相互拯救了对方,于生命的最后明白了活着的意义,他们无疑是幸运的,卡特虽未完成当历史教授的梦想,临终前也已经尽可能地达成了当下能完成的愿望!

爱德华不再是那个冰冷、势利的老富翁,他学会了感恩,也学会了合理地表达爱,终与自己和解,与女儿和好,吻了世界上最美丽的女孩!

他们的生命历程结束之后,爱德华的助手汤姆把他们的骨灰按照他们生前的愿望装在“巧福豆”咖啡罐头盒里埋在喜马拉雅山,最终完成了“亲眼目睹奇迹”的遗愿。

《入殓师》中说:“活着买的最后一样东西(棺材)是由他人决定的。我们奔波坚持,不过是多争取点自己能决定的机会罢了。

小林在日复一日的入殓中完成了成长的蜕变,找到了生活的意义,他不仅是一个亡者的化妆师,更是灵魂的摆渡人,给死者以尊严,给生者添温情。

而人世里麻木不仁的我们该有什么思考呢?

趁还活着,尽情去追逐梦想;趁亲人还在,将“欲养”变成“在养”;趁陪你立黄昏的人未走,一起食温粥;趁孩子没长大,尽情陪伴!不必立誓言,就在想到的那一刻,马上行动,别给生命留更多遗憾!

我们该惧怕的从来不是死亡,而是由生到死都干瘪的人生!回首往事,不要空留遗憾,我让别人快乐过,也正紧握住美好生活的手!

但愿我们生时畅快,死时从容,离世时闭上了双眼却敞开了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