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美術學院館藏——現當代作品展

前 言

四川美術學院美術館的收藏,肇始於20世紀50年代後期美術館的前身“四川美術學院陳列室”的建立,來源於調撥、移交、收購、捐贈、交流等多種形式的匯積而不斷豐富,形成了現有藏品3500餘件,其中評定為二級文物的2件、三級文物182件的館藏規模。

“四川美術學院美術館館藏——現當代作品展”以美術館館藏的本院師生作品為基礎,遴選出參展館藏作品115件。其中,中國畫作品17件,油畫作品33件、版畫作品45件、雕塑作品21件。作品多為學院歷屆師生及重要校友創作,創作年代跨度50餘年,包含有四川版畫學派50年代繁榮時期的作品,致力於雕塑本體語言探索的“川美雕塑”,及自70年末至今蜚聲海內外的藝術家們的作品。

對美術館的藏品進行整理、研究與展示的過程,既是一種接續傳統、回顧歷史的方式,也是一種與時代並進、締造當代文化圖景的期許。四川美術學院美術館館藏系列展覽,首次大規模系統的集中展示,是美術館飽含歷史溫度與學術厚度、為學術敘事開展的一次富有上下文關聯的實踐和努力。

四川美術學院美術館


展覽充分利用美術館所在的背景資源,展開在地研究,把美術館以本院學術積累為主幹的收藏體系,體現在國畫、油畫、版畫、雕塑四個單元,力求通過以點帶面的方式,明晰四川美術學院各學科的學術脈絡,呈現四川美術學院教學與創作的發展歷程和整體面貌(以下作品選登排名不分先後)。



本次國畫展品,17件精品創作年代從上世紀50年代到21世紀的第二個十年,年代跨度60餘年,題材涵蓋了書法、山水、人物、花鳥。


作品選登


《秋風吹冷豔,晨露溼新妝》 鍾道泉

紙本水墨 105cmx62cm (年代未知)


《蘭竹橫推 》 肖建初

紙本水墨 95cmx59cm 1992


《禪林後院》 李文信

紙本水墨 120 cm×120cm 1998


《山市晴嵐》 馮建吳

紙本水墨 140cmx69cm 1987


《秋實圖》 賴深如

紙本水墨 105cm×88cm 1980


《荷花》 白澄

紙本水墨 35cm×44cm(年代未知)


《紅嶺》 唐允明

紙本水墨 280cm×175cm 1994


《歲寒三友》 王世明

紙本水墨 240cm×170cm 1999


《爛斑堆錦繡》 梅忠智

紙本水墨 244cm×122cm 2008


《棒棒日記 3 》 黃山

亞麻丙烯 120cm×120cm 2011


《斑駁陽光萬點花》 黃越

紙本水墨 180cm×97cm 2005


《午後》 何劍

紙本水墨 145cm×188cm 2013


本次展覽展出油畫33件,從20世紀50年代,由葉正昌、劉國樞、劉藝斯等創建繪畫系,到上世紀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的“傷痕”和“鄉土”潮流,及此後的新生代、卡通一代都有覆蓋。


作品選登


《南瓜》 劉藝斯

布面油畫 85cm×114cm 1950


《蒲公英》 羅中立

布面油畫 180cm×200cm 2005


《茶館系列》 陳安健

布面油畫 120cm×150cm 2014


《大昌鎮鞋廠》 陳衛閩

布面油畫 180cmx150cm 2005


《女孩肖像》 龐茂琨

布面油畫 80cm×60cm 2013


《遠山也精彩》 張傑

布面油畫 130cm×150cm 2008


《布托壩子NO.7》 侯寶川

布面油畫 180cm×160cm 2007


《野草灘的收割者》 陳樹中

布面油畫 175cm×155cm 1999


《樹上的女孩》 郭晉

布面油畫 145cm×145cm 2013


《追星》 鍾飆

布面油畫 150cm×120cm 2012



版畫從四十年代的江敉、謝梓文起,在此次展覽中的呈現相對豐富而完整。45件作品全覆蓋了上世紀50年代“以黑白木刻的表現形式”著稱的四川版畫學派。


作品選登


《漁歌》 江敉

黑白木刻 54.7cmX33.9cm 1958


《無題》 謝梓文

套色木刻 53.5cmX38.4cm (年代未知)


《地雷陣 》 李少言

版畫 58cmX74cm 1965


《鋼鐵民兵》 呂樹中

黑白木刻 52.7cmX78.8cm 1965


《蒲公英》 吳凡

版畫 57cmX35cm 1959


《草地詩篇》 徐匡

黑白木刻 73cmX103cm 1975


《醉》 江碧波

木刻版畫 58cmX44cm 1991


《鴿子》 阿鴿

黑白木刻 82cm×50cm 1984


《初秋》 鍾長清

黑白木刻 89cm×82cm 1999


《獨木之舟》 康寧

黑白木刻 40cmc×75cm 2008


《都是娛樂》 韋嘉

石版 76cmx56cm 2003



“川美雕塑”師法歐洲古典理念、前蘇聯現實主義精神,融匯貫通中國傳統民間技藝而自成一體。從秉持現實主義立場的里程碑性質的《收租院》群雕,到注重對雕塑本體語言研究,探索新材料特性,及突破雕塑傳統邊界,都線性地得到展現。


作品選登


《八仙之鐵柺李》 葉毓山

青銅 46cmx27cmx160cm 2008


《裁衣》 郭其祥

青銅 74cmx74cmx54cm 1952


《郭沫若》 龍德輝

青銅 23cmx25cmx55cm 1979


《養豬婦》 伍明萬

青銅 20cmx20cmx74cm 1962


《無名氏》 劉威

竹子、銅、木 185cmx110cmx70cm 2007


《厚土》 孫闖

木雕 40cm×32cm×30cm 1999


《黃》 焦興濤

鑄銅 130cmx130cmx130cm 2012


《那山·那水·那人》 申曉南

青銅 28cm x26cm56cm 2005


《大麗都》 李佔洋

鑄銅 222cm×122cm×43cm 1999


《凸》 唐勇

不鏽鋼,鑄銅,烤漆 120cm×82cm×160cm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