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评估:综合运用“新质”研究手段,增强军事理论的先进性


保持和增强军事理论先进性,需要众多方面的因素综合作用方能做到。例如,紧盯学术前沿问题、关注相关领域的最新动态和趋势、掌握和运用先进的研究手段,等等。实事求是地讲,我们历来高度重视军事理论研究工作。但是,我们在军事理论研究领域比较重视“文史哲思维与方法”,而对“数理化思维与方法”重视不够,在相当程度上已经制约着我们军事理论的现代化发展。常言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打磨军事理论研究的工具,创新发展军事理念研究手段,应该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军事理论一个新的增长点。如何综合运用“新质”手段来保持和增强军事理论的先进性,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

一、现行军事理论研究手段运用“模式”上的局限性


现行军事理论研究在手段运用方面,正如不同的锁只能用不同的钥匙来开启那样,由于不同层次和不同领域情况不同,很难用一种“模式”来概括。但是从军事理论研究总体情况来看,主要是调查研究、文献梳理、历史研究、统计分析、归纳演绎以及模型模拟、正反辩论等,为方便表达阐释,我们权且称其为现行“模式”。应该说,这种“模式”现在以至可预的未来还有一定市场,还会发生作用。但是,随着现代技术发展和成熟,这种“模式”的不足或局限日益显现。一是重议轻用。长期以来,我们热衷于讨论军事变革问题,特别是讨论技术进步对于军事变革的影响较多,而偏偏疏于讨论技术手段对于军事理论研究活动本身的变革。这种现象还在继续。二是单一运用。虽然不同的“新质”手段在各自领域及相关领域早有运用,但是将其综合运用于军事理论研究的做法至今严重缺失,早已不能适应现代技术发展的大势,远远落后于时代发展,制约着军事理论研究效率和效益的提升。三是份量不足。科技是生产力、科技是战斗力,在社会高度技术化的当今时代,撇开技术论军事,必然导致研究成果的“含金量”不足。四是应用率低。军事学术与军事技术在运作上“两张皮”,二者长期难以互相促进、相得益彰,既导致军事理论成果“科技含量”不足,也导致军事理论成果背离技术轨道而不管用、不好用,直接影响到军事理论成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二、基于综合集成研讨厅的“新质”研究手段运用模式


美国净评估概念创始人安德鲁˙马歇尔说,净评估是综合程度最高的分析和最高层次的领悟。从美军及其智囊机构的军事理论研究成果中不难发现,钱老当年提及的众多手段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正因如此,我们说美国净评估概念与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提出的综合集成研讨厅理念和做法极为相似。

综合集成研讨厅是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研究提出的综合集成法的重要实践形式。事实上,钱老在提出综合集成研讨厅这一重要概念时,已经涉及到诸多“新质”手段。遗憾的是几十年来,综合集成研讨厅“模式”在军事理论研究领域并没有得到很好地应用,或者说虽然有应用但是综合集成的程度还远远不够。我们这里提出基于综合集成研讨厅的“新质”手段综合运用“模式”,旨在军事理论研究领域全面继承和普及推广综合集成研讨厅的实践应用,同时在此基础上,再融入一些近年来快速发展并日臻成熟的新要素。

我们注意到,钱老在1989年就提出了处理开放复杂巨系统的方法论——从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方法。及至1992年3月,钱老又进一步提出了这种方法的实践形式――综合集成研讨厅。有不少老师们就认为,钱老实际上是把机器体系、知识体系和专家体系结合在了一起,并采纳吸收了Seminar(讨论班)、作战模拟、信息系统、决策支持、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知识管理等大量的先进手段,为解决包括军事问题在内的复杂巨系统问题,给出了方法论指导。

我们还注意到,钱老提出的这些手段,加上历史案例法、情景分析法、角色扮演法、兵棋推演法、调查研究法、文献研究法、演绎归纳法等方法,以及近年来兴起的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在美军及其智囊机构的军事理论研究中广为运用。对于综合集成研讨厅“模式”,我们除在医疗系统“会诊”、公安系统“破案”等领域上有些运用外,至今尚未见到在军事理论研究上运用的案例。这是非常奇怪的。不仅如此,对于上述各项技术,我们除在相应领域发展动向趋势研究中不得不关注和研究外,在军事理论研究领域也未见捆绑、融合或集成运用的先例。

众所周知,军事理论是军事实践的先导、军事领域是最新技术应用最快的领域。然而,从军事理论研究的总体上看,现阶段军事理论研究活动运用的还是三十年前、五十年前甚至更早创建的手段。实现军事理论现代化,迫切要求我们在军事理论研究观念和手段上率先实现现代化。换句话说,“新质”手段的运用应该是军事理论创新发展的一个重要增长点。

三、综合运用多种“新质”研究手段可能带来的好处


综合运用多种“新质”手段于军事理论研究的“工艺流程”,无疑具有众多的好处。美军及其智囊机构对此只做不说,因为这样做是理所当然的、必须的。相反,不这样做才是不正常的、没有道理的。如果不能这样做,那就恰恰反映研究观念的落后和研究能力的低下。研究表明,在综合集成研讨厅模式下,综合运用多种“新质”手段于军事理论研究,有可能带来以下好处。其一,及时在军事理论研究上融入多种“新质”手段,可以大幅提高研究效率和效益,有利于更好地适应现代军事理论研究快节奏、高难度、大强度的发展趋势。其二,在这种新“模式”带动下,可以有效促进军事学术与军事技术的融合发展,有利于尽快改变军事学术与军事技术“两张皮”的局面。其三,通过军事学术研究人员与掌握“新质”手段的技术人员“合署办公”,可以较好地前瞻性适应未来战争形态及作战样式变化,“同步”或“超前”于实践发展步伐,有助于提高研究成果的应用转化率。其四,综合运用多种“新质”手段,可以直接增强自主创新、原始创新和引进吸收再创新的能力,较快扭转军事理论上“跟随”式发展的被动局面。


四、推动“新质”研究手段综合运用需要重点做好的工作


就人性的弱点来看,避重就轻、从易拒难是人之常情。在惯性和惰性的支配下,几乎没有多少人愿意“自找麻烦”“给自己抗坑”“找虱子咬头”。从美国净评估思维与方法的运用来看,数十年来就是法律法令形式强制推动的。可以想见,我在军事理论研究上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必然面临许多的困难和问题,也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对策。就现阶段来看,在军事理论研究上综合运用“新质”手段,需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遵循“军事主导、理技合一”的思路,开发“新质”手段应用模式。上述各种手段并非稀缺资源,军地相关领域都有开发和应用,但是综合运用于军事理论研究在境内还是新鲜事,不是单纯依靠军事理论研究人员就能轻易落地的,也不是单纯依靠计算机软件工程师就能开发出来的。就象财务软件必须由会计师与计算机软件工程师、象棋软件必须由象棋大师与计算机软件工程师合作开发那样,各种“新质”手段在军事理论研究领域的独立应用和综合应用也都必须由军事理论研究的明白人和计算机软件研制工程师共同先行应用开发,以便实践应用上“有样学样”地借鉴参考。二是总结梳理应用程序和方法,编印《“新质”方法手段应用手册》。促进和推动“新质”手段在军事理论研究领域的综合运用,决不是某个单位或个人“单门独户”的事情,需要建立从需求到供给全链条的共同认知和操作模式。需要像上世纪六十年代末编辑《赤脚医生手册》那样,由造诣高深经验丰富的学者于经典应用实践中,总结梳理出简明易懂便于普及推广的实用程序和方法,并且明白无误地阐述清楚各种程序方法在分析解决军事理论问题上的利弊得失。需要千方百计地将各“新质”手段进行“降维”处理,切实有效地拉近技术手段与军事理论研究人员的距离感,而不是高度学术化、概念化甚至故作高深。三是在院校军事理论研究教学中设立“新质”手段应用课程,并且面向社会举办相应的培训活动。普遍的专业化的应用行为通常是有组织的强制塑造,而不能靠随意的自发的兴起。我注意到,净评估方法在美国从1947年发端到现在七十多年多来,都是在总统命令、国会法案(美国法典)、国防部指令等规制下运行的。不仅如此,在美国众多的安全与防务机构还有许多有关净评估方法的应用培训,号称“一毕业就能提升你单位和个人的影响力”。实践证明,当初我们军地机构纷纷举办“五笔”输入法培训,对于促进计算机应用特别是提高汉字输入能力就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仅就民间实用技能培训这个问题而言,南翔的模式比清华北大的模式更为适用。四是指定相关课题项目和部分研究机构先行试点,建立“新质”手段应用的案例示范。案例示范最能为研习者提供参考借鉴。在军事理论研究手段的运用上,美军及其智囊机构尤其轻理论阐释而重案例分析。例如,在已知的美国净评估论述中,绝大多数属于实务性的案例分析,而属于理论性探讨的极为少见。虽然案例撰拟者大多是在个人的认知下,分别从不同角度来诠释敌我双方的竞争/对抗,而少见系统性的整理与说明,但是其相关论述和案例的应用与探讨,可以为研习者们提供重要线索,便于研习者有样学样“照葫芦画瓢”。案例自然有所差异,然而研习者却可从中真切地体会到执行必须考虑的实质要项,并辨识和确认关键因素。虽然“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面向不同的问题在综合对象和运用方法上可能有所不同,执着于统一模式无疑是缘木求鱼,这是常识,但是建立面向不同类型问题的案例示范,无疑有助于相关军事理论研究课题项目的设计和运作,这也是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