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评“疫”】方寸之间见“为民”初心

“武汉人喜欢吃活鱼,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多组织供应。”习近平总书记这番亲切而朴实的话语,如同春风一般,拂过了武汉人民的内心,吹进了全国人民的心间。自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带领全党全军全国上下一心、众志成城,推动疫情防控积极向好的态势不断拓展,把中国共产党的“为民”初心镌刻在了战“疫”一线。

践行初心使命,要端正态度、摆正位置。《管子·牧民》中有这样一段话:“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民本思想历来就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我们党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并强调“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对这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疫情当前,党员干部更是应当深刻地认识到人民群众是我们的立身之本、力量源泉,在疫情防控中当好人民群众的“勤务员”。要主动放下架子、摆正位置、甩开膀子,坚决摒弃为官从政者身上所不该有的“优越感”,坚决防止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出现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不良作风。要始终厚植“该我上”的责任意识,拿出“跟我冲”的昂扬状态、发扬“让我来”的工作作风,与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凝聚出疫情防控的强大合力,确保疫情防控无盲区、无死角、无疏漏,从而激发群众战胜疫情的信心决心。

践行初心使命,要亲密无间、无微不至。密切联系群众、紧紧依靠群众是我们党有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也是我们党从苦难走向辉煌的重要法宝。“密切联系”“紧紧依靠”说到底就是要把群众当做自己的亲人、自己的家人,在感情上倾注真心,付出真情,在行动上亲密无间、无微不至。疫情期间,正是群众最需要党员干部挺身而出的时候。因此,党员干部要坚决当好群众的“贴心人”,牢牢把握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式,绝不能让“分片包保责任”落实在表格上,绝不能让“鱼水情深、血肉相连”停留在嘴上。要主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多到群众家里“走动走动”,特别是对于孤寡老人、留守儿童、残障人士等特殊群体,必须将之作为重点帮助对象,扎扎实实地做好服务工作,通过有针对性地走访探视,倾听他们的困难,察看他们的需求,解决他们诉求,真正把“亲戚”关系越拉越近、越走越亲。

践行初心使命,要尽心竭力、不留余力。疫情防控大考,党员干部是答卷人,人民群众是阅卷人。在这场考试中党员干部是尽心竭力、不留余力,或是敷衍了事、搪塞推脱,群众心里都有一杆秤,高下立判。在这吃劲的关键阶段,广大党员干部更应当发扬不怕吃苦、连续作战的精神,交出一份人民群众满意的“疫考”答卷。要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始终秉持“群众之事无小事,群众之事是家事”的态度,对群众反映的问题,想方设法也要尽力办好,一时解决不了的也要做好解释,安抚稳定群众情绪,决不能以“请示”来塞责,以“调查”来推诿,以“研究”来敷衍。要紧盯疫情期间群众最关心最关注的“衣、食、住、行”等方面问题,将之放在心上、抓在手上、扛在肩上,用心用情用全力解决好群众的急事难事烦心事,在真诚为民、真心办事中获得群众的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