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路军3位军长,1位成开国中将,其余2位不死军衔必然中将起步

《天择杂谈》由原国防大学教员、军史专家天择创办~

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前,中央军委制订了一个《宁夏战役计划》,并鉴于敌情变化准备提前实施,该计划设想以3个方面军全力夺取宁夏,打通苏联的联系,以实现西北抗日的新局面。后来由于各方面情况的变化,中央缩小了宁夏战役计划的规模,1936年10月25日至30日,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遵照中央军委和红军总司令部的命令,陆续指挥部队西渡黄河,共渡过2.18万余人。这些部队后被称为西路军,主要有3个军的力量,即红5军、红9军和红30军。

红5军下辖红13、红15两个师共4个团,军长董振堂。

董振堂,生于1895年,字绍仲,河北省邢台市新河县人,他自幼跟父亲习武,而且长得非常魁梧,在红军将领中,如果就单打独斗而言,没有几个人是他的对手,1920年他考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学习,1926年9月参加北伐战争,1931年春,他率部参加对中央苏区发动的第二次“围剿”。1931年12月14日,他与赵博生率手下1.7万名官兵举行了震惊中外的宁都起义,并被编入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董振堂任第五军团副总指挥兼13军军长,1932年5月升任第五军团总指挥。

董振堂不仅武功高强,而且很有军事智谋,尤其是在关键时候,他常常身先士卒,红五军团也成为红一方面最有战斗力的部队之一,在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红一方面军不得不实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董振堂指挥红五军团担任全军的后卫,并出色地完成后卫任务。1936年6月,红五军团在四川懋功与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红五军团得到了“铁流后卫”的光荣称号。

在红一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会师后,为了和红四方面军的编制保持一致,红5军团改称红5军,董振堂担任军长,两军会师后,红5军随左路军行动,左路军的总司令为朱德,总政委为张国焘,这也就是为什么红一方面军为何只有红5军参加了西路军作战。

董振堂率部参加西路军执行宁夏战役计划后,打了一些胜仗,但是损失非常严重,1937年1月,董振堂率红5军一举攻占了甘肃高台县城,然而很快敌军马步芳等部约2万余人包围了高台,当时的红军武器装备简陋,弹药不足,红军的强项是山地游击战和运动战,守在高台县城里打阵地战,显然是以己之短击敌之长,和敌人拼消耗,这在战略上是错误的。

红5军在高台县城和马家军进行了9天9夜的激战,虽然红5军给马家军以重大杀伤,但是在马家军蜂拥而至的情况下,至20日高台终于失陷,在激战中中弹身亡,时年42岁。与其一起壮烈殉国的还有3000多名红军将士,董振堂牺牲后,马步芳下令将其尸身一分为四,头颅挂在城门,其他部位用稻草包了拿绳子扎住到蒋介石处领赏。

董振堂作为国民党起义过来的将领英勇作战,其事迹令人钦佩,1962年,叶剑英写了一组《建军纪念日怀战烈》来赞颂董振堂:英雄战死错路上,令我深怀董振堂。猿鹤沙虫经世换,高台为你着荣光。

第9军,下辖第25、27两个师共6个团,军长孙玉清。

孙玉清于1909年3月出生在湖北黄安县(今红安县)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虽然家里很贫穷,但是父母还是咬紧牙关力尽所能地送他去读私塾,读了6年私塾后,家里实在担负不起便辍学回家,但是在地主恶霸当道的年代,想当一个安分守己的农民也是一种奢望,于是在1927年,孙玉清托了好多关系,他才在当地的永河粮行六支行当了一名学徒,期间接触了共产主义。

1927年11月他参加了黄麻起义,起义部队被打散后,他仍积极参加农民协会领导的反霸、打土豪斗争,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在第4军11师33团当战士,在中国工农红军中最缺少的就是有文化、作战勇敢而且会处理各种关系的人,而孙玉清具有这些物质,他很快在红军中脱颖而出,到1931年时已担任营长。

在红军第二次攻打黄安县城的战役中,他率部出色地完成了攻打外围据点的任务,打垮了敌30师107团,切断了敌人的后路,1932年10月任32团团长。由于他特别重视部队的思想建设和战斗作风的培养,作战勇敢,屡建战功,在部队中享有很高威信。1934年,被破格提升为中国工农红军第4方面军第31军军长,在红四方面军已成有名的战将,特别是孙玉清很会处理各方面的关系,即使是张国焘在红四方面把持的情况下,对孙玉清仍然青睐有加。

1935年8月,党中央毛儿盖会议后,被调到红4方面军第9军任军长。1936年10月,三大主力红军在会宁胜利会师后,中央军委指示红30军、5军、9军和4方面军总部西渡黄河,执行宁夏战役计划,以及在河西地区创立革命根据地、打通国际通道的《作战新计划》。他率领红9军在西路军军政委员会的统一指挥下,在甘肃省河西走廊地区与国民党西北“剿匪”第2防区司令马步芳的10余万军队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

西路军虽然打了一些胜仗,然而作战地域很多是不毛之地,部队消耗以后得不到补充,人员、装备、子弹以及后勤物资等越来越少,而且马步芳以骑兵为主,运动速度快,人数多,在敌我力量悬殊,自然环境恶劣,部队弹尽粮绝的情况下,西路军经过几个月的奋战几乎全军损失殆尽,孙玉清同王树声、李聚奎、方强、朱良才等西路军部分指战员一起,根据党中央指示精神,率部向陕北方向突围。1937年3月,孙玉清带领数十名被打散的干部战士突围,在甘肃省酒泉南山一带与大批敌军遭遇负伤被俘。同年5月17日,被押解到青海省西宁市。

孙玉清被敌人押到西宁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震动,因为孙玉清可是我军的高级领导干部,西北反动军阀头目马步芳为抓住红九军军长而十分得意,召集大批军政要员,亲自审讯孙玉清。孙玉清大义凛然,义正词严,当场揭露和斥责反动军阀当局拉夫抓丁,耗国家资财,养兵祸国,不抗日,却专打红军的罪恶行径。他说:

“我从参加革命时起,就把生死置之度外,现在我死而无憾,并引以为荣!

”马步芳不甘心失败,使出了一系列软硬兼施的伎俩。他让孙玉清见被俘后被迫服苦役的妻子和其他红军战士。孙玉清告诉妻子“不要害怕!”

他鼓励战士们说:“西路军虽然失败了,红军仍然存在,陕北的红军壮大了,党中央在陕北建立了根据地,红军是杀不完的!”

孙玉清宁死不屈、忠诚于党和人民的硬骨头精神,使敌人恼羞成怒,马步芳经报蒋介石批准,于1937年5月下旬,将孙玉清残忍杀害在敌军团长马忠义住宅后院的马厩内,年仅28岁。

第30军,下辖第88、89两个师共6个团,军长程世才。

程世才于1912年8月8日出生于湖北省大悟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少年时,程世才不甘忍受地主的压迫,对于社会的黑暗、阶级的压迫有着切齿的痛恨,内心蕴藏着一股强烈的抗争意识。1930年,蒋介石、阎锡山、冯玉祥等军阀忙于中原大战时,红4方面军大力扩红,18岁的程世才在这一年加入中国工农红军第4方面军。

张国焘在红四方面军时,对有文化的干部比较排斥,因为他认为知识分子思想多,不太听话。对作战勇敢、指挥出色,又没有多少文化的干部非常喜欢,很多程世才就引起了张国焘的重视,1935年,30军军长余天云接替王树声担任31军军长,程世才升任30军代理军长,年仅23岁,其搭档红30军政委为李先念,后来成为国家主席。

1935年6月,中国工农红军红1、4方面军进行了会师,会师后的总兵力达到了10万余人。1935年7月18日,根据中央命令,红1、4方面军在会师后进行了整编,任命中革军委主席朱德仍兼红军总司令,张国焘任总政委。下辖9个军,其中1军军长林彪,3军军长彭德怀,4军军长许世友,30军军长程世才,由此可见程世才当时的地位非常高。

程世才后来带领部队参加了惨烈的西路军作战,西路军失败后他回到延安,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和中央党校学习,后来担任抗大分校校长,因为不在主要作战部队,所以发展慢了下来。在解放战争初期,他任冀热辽挺进军参谋长兼第12支队司令员,于日寇投降不久第一个率部进入东北山海关,发展武装,建立根据地,为红军抢占东北并最终解放东北全境作出了贡献。

解放战争后期,他曾任南满军区司令员、辽东军区司令员、辽西军区司令员等职,新中国成立后,他经主席亲自圈定担任公安军第一副司令员,负责主持公安军的实际工作,1955年,程世才被授予中将军衔,1990年11月15日,程世才因肺癌医治无效,于北京逝世,终年78岁。

也就是说,西路军的3位军长,程世才年纪最小授衔中将,参照程世才授衔标准,其余2位不死军衔必然中将起步。他们都是国家的脊梁,他们的光辉事迹值得后人铭记。

《天择杂谈》由原国防大学教员、军史专家天择创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