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万米高空3倍音速下坠!火箭落地后却没支离破碎,老大爷一语中的

本月上旬,一枚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将一枚北斗三号GEO-02星送入预定地球静止轨道,该星是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倒数第二颗组网卫星。除了北斗工程即将大功告成的喜讯,托举卫星飞天的长征三号乙火箭也给我们带来了惊喜。

北斗三号GEO-02星

长征三号乙是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最强运力型号,该火箭箭长56.326米,芯级直径3.35米,最大起飞重量458.91吨,能将5.5吨有效载荷送入距离地球约3.6万公里的地球同步轨道。长三乙火箭虽然首飞于二十二年前,但是运力仍然强于印度最强火箭GSLV-mak3型。

长征三号乙此次发射与以往有明显不同,起飞级四枚助推器中有一枚涂装与众不同:

发射北斗三号GEO-02星的长征三号乙

当时有不少人猜测这枚助推器要进行翼伞定点回收试验,近日,关于这枚助推器的落地视频现身网络,视频中只见一位操着浓重地方口音的老大爷对着火箭助推器点评道:嗯看,好大一个,这个有点结实,一般车子要是翻下去肯定翻得稀巴烂,这个从那么高的地方摔下来,这个家伙真的有点结实。

坠落的长征三号乙助推器残骸

老大爷话糙理不糙,长征三号乙四枚助推器一般会在距离地面约5万米左右高空与芯一级火箭分离,然后再入,下坠速度最高可达3倍音速。以往坠落地面的火箭助推器大多是支离破碎的形态,然而这枚助推器不仅没有支离破碎,整体结构也是完整的,经官方证实这枚助推器确实进行了伞降落区控制搭载试验。

以往坠落的长三乙助推器残骸

助推器在5万米高空分离后,飞行轨迹难以掌控,且以30公里高度为分界线,30公里以上助推器下坠重力影响大于气动力,速度越来越快,进入30公里以下稠密大气,气动力影响大于重力,速度开始呈现递减态势,此时也给翼伞控制回收创造了速度条件。

助推器分离

实际上,早在两年前另一枚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就先期在助推器中加装了伞降测控终端,用于验证测控终端能否正常工作,并通过搭载试验获取翼伞开伞最佳高度、位置等参数。

助推器归航空投试验

伞降回收目的是缩小火箭落区,对比以往火箭落区可缩小至1%,由此产生的社会效益十分显著,群众不再需要适应火箭发射任务而进行大范围动员疏散,只需小规模疏散即可。

翼伞回收测试示意图

翼伞回收测试不免让人联想到运载火箭的回收复用,不必讳言我们的最终目标就是火箭回收复用。

航天器回收复用有很多方案,例如SpaceX公司猎鹰-9号的垂直降落回收,以及伞降回收、水平起降回收等,那么我们最终会选择哪一方案呢?对于真正的大国而言从来不需要做选择题

重型猎鹰火箭助推器回收

实际上我们已经制定了航天器回收复用三步走规划,在一系列规划中猎鹰-9号类型的垂直回收复用只是目标之一。

三步走规划第一步,解决现役有毒燃料火箭落区安全问题,此次长征三号乙火箭助推器伞降回收就是一次任务实践。

在此之前的去年,我们曾先后两次分别在长征二号丙与长征四号乙两型运载火箭发射任务中加装了芯一级栅格舵,成功实现了火箭残骸的定点坠落,在有效解决火箭落区问题的同时,也为新型运载火箭回收复用提供了技术支撑。

长征四号乙芯一级展开栅格舵

三步走规划第二步,就是实现运载火箭回收复用,我们选择伞降回收与垂直回收两条路线齐头并进策略

长征三号乙此次伞降试验只是缩小了助推器降落落区,但是发动机等关键部件变形很大,无法重复使用,加上有毒燃料火箭发动机本身也不具备复用条件。下一步我们将在其他型号火箭上应用缓冲气囊技术,提高火箭回收完好率

目前缓冲气囊缩比投放试验已经完成,下一步就是实际型号任务的检验,除此之外整流罩伞降回收试验也已经展开,长征二号丙火箭整流罩已经进行了姿态测量试验。

缓冲气囊投放试验

垂直回收复用火箭也已经在路上,今年我国将发射长征八号运载火箭,它的衍生型号长征-8R就是一款垂直回收复用火箭。

长征八号是航天科技集团第一款瞄准国际商业发射市场推出的低成本大运力火箭,依托新一代运载火箭成熟技术研制,将填补我国太阳同步轨道4.5吨运力空白,而太阳同步轨道正是一大批商业应用卫星的主要部署轨道。

长征八号将于今年首飞

低成本毫无疑问是商业航天追逐的核心要素,长征八号届时将形成年产十发的批产能力,大批量生产制造可以进一步拉低成本,与此同时长征-8R还将形成垂直回收复用功能,火箭发射成本将进一步降低。

长征-8R垂直返场降落示意

该型火箭回收复用方案别具匠心,

采用助推器与芯一级火箭集束式垂直返场回收方案,芯一级顶部由4片栅格舵控制箭体再入姿态。

长征-8R芯一二级分离示意

放眼世界能在火箭回收复用领域有所建树的玩家只有我们与大洋彼岸,而在以前这是无法想象的,作为长期处于世界航天第二梯队的我们不论是航天器在轨数量、质量,亦或者火箭运力都曾长期落后于欧空局、俄罗斯等航天实体,然而近年来随着发展形势的逆转,我们已经重新书写了历史。

长征五号遥三火箭成功发射之后,毫无疑问我们已经跻身火箭运力世界第二强国,14吨地球同步轨道运力超越了阿丽亚娜-5、安加拉-A5、质子M、H-2B等一系列主力运载火箭,这无疑是一场漂亮的翻身仗。

长征五号遥三运载火箭

长征五号系列火箭是通往航天强国的必由之路,通过它我们将实现天宫空间站在轨建造、月球采样返回、火星绕落巡等重大航天工程任务,下个月长征五号B火箭的首飞载荷就更让人激动,它就是未来将用于载人登月任务的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放眼世界能同步实施上述任务的玩家仅有我们一家。

站在更高的技术起点上,我们自然不会满足于伞降回收与垂直返回两种火箭复用方式,这就要提到航天器回收复用三步走规划的第三步,在这一步我们将实现长征全系列火箭的完全重复使用,以及完全重复使用的两级组合动力空天飞机

航天科工集团腾云空天飞机工程

每每谈起火箭复用总有人会阴阳怪气地说道,“看到SpaceX公司风生水起,现在才知道模仿,早干什么去了?”,这又是一种双重标准,在他们眼里不自觉地将我们与大洋彼岸对等看待,

殊不知当土星五号托举着45吨重的阿波罗11号飞船进行载人登月之际,我们的173公斤重东方红一号卫星还没有上天

​起点本就不同

能以如此羸弱的起点实现逆势发展,并收获世界第二的一系列航天成果,难道这不是奇迹?不愿意看到中国航天发展的加速度,也就难怪会一叶障目看不清事情的真相。

除了国家队的勇挑重担,在军民融合框架下我国民营航天力量近年来也是异军突起,在火箭复用领域尤以蓝箭航天公司成绩最为突出,该公司目前正在进行80吨级天鹊-12液氧甲烷发动机试车工作,依托该型发动机研制的

朱雀二号有望成为全球第一款液氧甲烷燃料运载火箭,甚至比SpaceX公司还要抢先一步。

天鹊-12液氧甲烷发动机试车

军民融合力量之所以能够在我国无限迸发,主要得益于我们已经拥有的全球配套最为齐全的产业链,以及全球最大市场的孵化作用。

这一切仅仅只是一个开始,通过梳理可知,在接下来的两到三年,我们将连续发射长征-8R、长征-6X、双曲线二号、新航线一号、天梦号、朱雀二号共7款复用火箭,可以预见运载火箭回收复用这项尖端技术将再一次被我们“白菜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