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我们错过了大卫·芬奇版《蜘蛛侠》



大卫·芬奇与蜘蛛侠系列电影颇有渊源,他原本有机会执导2002年的老版《蜘蛛侠》,但却拒绝了。而等到索尼决定重启蜘蛛侠电影时,他依然是索尼心许的《超凡蜘蛛侠》导演之一。在2011年12月宣传《龙纹身的女孩》时的一次采访中,大卫·芬奇描述了他的蜘蛛侠电影会是什么样子,听起来真的很有趣。

下面将具体详述大卫·芬奇对于蜘蛛侠电影的设想,并解释为什么大卫·芬奇版《蜘蛛侠》会很惊艳。


1。MV开场

在采访中,芬奇描述了他对电影开场的设想,让人不由联想到他的MV导演出身:

电影的片头序幕,我要拍十分钟,基本上就是一段MV、一出歌剧,用一个镜头带你全面了解彼得·帕克——被放射性蜘蛛咬伤,本伯父死了,玛丽·简缺席,以彼得遇见格温·斯泰西开始。

听起来,这确实是一种令人兴奋的开场方式——高效而充满活力的讲述了蜘蛛侠的起源故事,而无需将整个电影变成一部起源电影(再度重启的《蜘蛛侠:英雄归来》就没有在这个问题上重蹈《超凡蜘蛛侠》的覆辙)。片头拍成一部歌剧也意味着开场序幕不仅仅是为了展示故事情节,而且让观众从一开始就投入情感,进而讲述一个令人动容的现实故事...


2。讲述一个现实的故事

回顾山姆•雷米的蜘蛛侠三部曲,前两部中《蜘蛛侠2》更为有趣。因为这一部具体刻画了彼得·帕克成为蜘蛛侠后的两难生活,生动展现了他在兼顾超级英雄身份的同时如何努力追求正常人的生活。

随后重启的《超凡蜘蛛侠》本质上依然是在复述起源故事。虽然加入了彼得父母的相关情节,但还是花了太多时间用以呈现彼得学习如何成为蜘蛛侠——而这套东西在十年前的《蜘蛛侠》中我们已经看过了。大卫·芬奇版《蜘蛛侠》更接近于《蜘蛛侠:英雄归来》,直接讲述彼得成为蜘蛛侠后的精彩故事。


3。克里斯托弗·诺兰2.0

克里斯托弗·诺兰并不是《蝙蝠侠》系列电影的最佳导演人选——他从来没有导演过任何商业大片,而是以执导《记忆碎片》和《白夜追凶》等剧情曲折的心理惊悚片而闻名。但正是因为他电影里的主角都有情感和心理上的问题,使他成为了塑造蝙蝠侠的完美人选。可以说,蝙蝠侠是主流超级英雄中心理最复杂的一位。

诺兰的第一部蝙蝠侠电影《蝙蝠侠:侠影之谜》的优势就在于以可感知的方式探索蝙蝠侠的心理。而且诺兰还采取严肃的现实基调,将前两部影片的荒唐戏谑一扫而光。诺兰的处理方法对于蝙蝠侠来说最适合,如果有哪位导演能够像诺兰处理蝙蝠侠这样完美塑造蜘蛛侠,而又不让人觉得是在复制诺兰的风格,那一定就是大卫·芬奇了。

像诺兰一样,大卫·芬奇的电影也聚焦于扭曲的心理,就像《搏击俱乐部》中的叙述者或者《社交网络》中的马克·扎克伯格。他的这一作者元素可以很好地发掘彼得·帕克的心理,使他觉得自己是一个真实的人。同时,局外人也是大卫·芬奇的电影核心之一,而彼得·帕克在获得超能力之前就是一个落寞不群的局外人,在成为蜘蛛侠后更是如此。

芬奇总结了他的蜘蛛侠电影会是什么样子,强调不会是十几岁的青少年故事,而是“这个家伙变成怪物”的故事。从心理上来说,彼得·帕克觉得自己是个“怪物”是什么感觉? 正是这类问题让像蜘蛛侠这样的角色更有人情味,更容易让我们产生共鸣——如果大卫·芬奇还能把蜘蛛侠的幽默感融入到电影中,那么将会刻画出一个非常完整的蜘蛛侠形象。


4。芬奇的视觉风格

大卫·芬奇是一个完美主义者,他的每一个镜头都体现了他的完美主义。虽然超级英雄电影通常会在动作场景中彰显视觉魅力,但可以想象,如果由大卫·芬奇执导,即使在平静的场景中,他也能营造出一种既风格化又贴近现实世界的氛围。


5。杀死格温·史黛西

大卫·芬奇声明,在电影中他会让绿魔杀死格温·史黛西。格温之死是蜘蛛侠漫画中最具标志性的时刻之一,所以她的死不会特别令人意外,但杀死主角的爱人对于超级英雄电影来说仍然是一个大胆的举动。

虽然后来杀死格温·史黛西的《超凡蜘蛛侠2》并没有特别受欢迎,但相信在大卫·芬奇的镜头下,这一幕必然会非常感人,通过壮观的场面刻画蜘蛛侠的悲剧内心。


6。一部独立的电影

芬奇的电影都讲述了一个完整独立的故事,所有枝节在结尾都完结了。而超级英雄电影,尤其是系列中的第一部,经常感觉像是一个系列的起点,这又回到了故事起源的问题上。如果芬奇导演蜘蛛侠电影,可能他只会执导一部电影。虽然续集可能会由另一位导演接手,但大卫·芬奇的这部电影不会仅仅是续集的起点。

可惜我们可能永远不会看到芬奇导演的蜘蛛侠电影…或者詹姆斯·卡梅隆导演的蜘蛛侠电影了。但只要这个角色仍然受欢迎,就会有其他有才华的新导演继续讲述蜘蛛侠的精彩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