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更多創新的祭拜形式 引領清明文明新時尚

  又是一年清明時節,南國都市報特別欄目“天堂信箱”再次啟動。與以往不同的是,今年大家除了可以投遞文字書信,還可以朗讀信件,發送音頻作品。同時,南海網、南國都市報還將聯合開通線上“雲祭奠”平臺,邀您一起過一個綠色文明的清明節。(3月20日 南海網)

  自古以來,清明節就有祭祖掃墓、慎終追遠的傳統習俗。親人到現場祭掃作為一種傳統的祭奠形式流傳至今,已成為民眾自古傳承的一種祭奠方式。這不僅是習俗,還有禮教規矩之道,更是為了凝聚民族精神。

  然而,受疫情影響,海南暫停了集中祭掃、集體共祭、骨灰撒海等集體性活動,許多人回鄉祭祖的計劃也無法成行,這或許讓一些人感到惆悵。此時,南國都市報、南海網聯合推出的“天堂信箱”欄目以及“雲祭奠”平臺卻讓人眼前一亮。通過這些形式,既能用虛擬的紙錢、鞭炮、鮮花替代鋪張浪費等不環保不安全的祭掃方式,也能通過朗讀信件錄製音頻表達哀思,這對於祭掃者而言,或許更能直接表達內心對祖先的思念和祭拜。

  值得一提的是,“雲祭奠”的形式還充分發揮互聯網跨越時空的特性。在讓人們免去外出掃墓存在的疫情擴散風險,少了許多舟車勞頓的同時,更重要的是,隨著社會進一步發展,對於那些身在遠方,不能在清明節趕回故鄉親自掃墓的人來說,通過互聯網進行祭掃,也算是應時之需,既生態環保,又可及時表達對親人的哀思,可以說,與互聯網相結合的“雲祭奠”,不失為一種清明文明的新時尚。

  必須看到,清明節不僅是祭拜先祖的節日,更是傳承禮儀、仁孝、祭祀等傳統文化的有效載體。千百年來,正是因為人們堅守和傳承著這些文化根脈,清明節才會代代傳承、歷久彌新,至今不衰。作為傳統節日,在保留精神內核的同時,更應與時俱進,不斷融入新的時代元素。

  從這個意義上說,“雲祭奠”等祭奠形式的推出,就是我們堅守與創新祭祖掃墓等傳統文化的新方式。儘管它們不像傳統掃墓方式那樣有現場感,但一樣可以祭奠先人,一樣能夠寄託哀思、慎終懷遠,同樣也是在傳承弘揚傳統文化,更留住了清明文化根脈。

  當然,“天堂信箱”“雲祭奠”等只是清明文明祭掃的一種探索,我們期待它在得到推廣的同時,也希望各地能鼓勵提倡更多有創意的祭掃形式,為文明祭掃提供更多選擇,讓傳統清明節煥發新的生命力,尤其是為當下疫情防控做出有力貢獻。(趙有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