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7歲孩子的情商?

A媽說教育


情商無非就是孩子與孩子、大眾的相處應對之道。有時單憑家長的說教,孩子是不容易理解的,那怎麼做呢?

首先、引導孩子多閱讀。閱讀不僅可以通過全面的知識為談資鋪墊,還可以學到故事中人物的相處及說話技巧。

其次,多帶孩子去參加課外活動,鼓勵孩子交朋友。在互動實踐中跟孩子講與人相處的道理。

最後,快樂是動力,為孩子營造一個充滿愛的環境,並鼓勵孩子用積極的心態去解決問題。

引導孩子也許需要很長的過程,但是你的堅持一定會為孩子贏得未來精彩的人生!


心裡視角VS育兒


1.與孩子一起閱讀,如《王瑟小子》,首套心理學視角的兒童成長故事等,你把書單在噹噹網搜索,類似的情商書單會出來。情商方面的研究,國外起步早,你可以系統性買一些。

2.參加情商培訓或買視頻,如齙牙兔情商情商培訓等,

3.參加賴國全國學跟讀,他們讀的經典既可以訓練記憶又為中學語文打好基礎。但他們的售後那一套做法很適合培養孩子的情商


孩子你能行


你有發現過孩子情商不高的表現嗎?我個人建議,不要刻意去幹預孩子情商這方面的問題,你干預了孩子未必會能得到你想要的結果,我朋友家孩子就是如此,我們也討論過這個問題,朋友就說這孩子情商不高,我朋友帶孩子見到熟人就總是讓孩子叫阿姨,叫叔叔,但是這孩子是個女孩比較緬甸,每次看見生人都會先笑,我朋友就是非常不喜歡她這樣總說她。後來有一次我去幫他接孩子放學,在路上我碰見我以前的同學,同學看到朋友家孩子以為是我孩子,結果朋友家孩子也是笑,然後她對我同學說,阿姨你真漂亮……我忽然覺得孩子的世界你不要干預,就像一盆花本來會長出一個圓形的花朵,你卻要讓他長出三角形花朵,那麼最後可能會是畸形的花朵。朋友家孩子最後還是被我朋友強硬的改變了,對陌生人只會很小心的叫對方一句阿姨或者叔叔而且很不自然,所以孩子的行為沒有什麼太出格的反應或者太過激的行為儘量都不要干預,不如讓他一點點體會一點點去理解為什麼要打招呼,你強行讓他怎麼做他反而會覺得自己很委屈卻又對你的命令無法抗拒,所以對性格來說是存在隱患的,但孩子情商的提高不是沒有辦法,但不可以強行改變,而是一點點引導,讓孩子順其自然的提高情商。剛才看到有一個人留言說到悟,我覺得這個字用的很好。以上是我在生活中的個人見解,也許很膚淺,但希望能幫到你。


小喬的資料庫


如何提高七歲孩子的情商?首先我們要了解情商是什麼含義,情商它包含情緒、意志、性格、行為習慣組合起來的,情商簡稱E Q 。

1、瞭解自我

瞭解自己情緒的變化,觀察和審視自己的內心世界,只有認識自己才能主宰自己的生活。要學會自我調控自己的情緒,適度的表現出來,能識別他人的情緒,這也是以人正常交往最基本溝通的基礎。

2、不抱怨不批評

情商高的人從來都不會抱怨生活,也不會去批評指責別人,因為他知道這樣做是沒有意義的。

3、對生活有熱情

要對生活充滿熱情激情,不管做任何事情投入到最大的熱情當中,你只有喜愛熱愛生活,生活才會回報於你。

4、對他人要學會包容與寬容

要教會孩子心胸要寬廣,心有多大眼界就有多大,你的舞臺就有多大,對他人不要太斤斤計較,人都不是完美的,所以要學會包容別人。

5、與他人多進行溝通交流

與人之間要善於溝通,善於交流,用坦誠的心態去對待,交流要有禮貌,只有在交流中才能更加了解對方,也能在別人身上學到很多自己沒有的東西。多讚美別人,對別人的認可。

6、每天保持好的心情

多誇誇自己,每天保持一個好的心情,只有你的心情變好了,你與別人交流的時候別人也能感受到你的好心情。

7、聆聽別人說話的好習慣

要教會孩子聆聽別人說話的好習慣,別人在說話的時候不要中途打斷人家,要讓人家把話講完你再發表自己的看法想法,不管別人講的好與壞,中途打斷別人說話是最不禮貌的。

8、做一個有責任心的人

做人要有擔當,遇到什麼事情不要去推卸責任,要想辦法去把它解決。要正視自己的優缺點,做任何事情都要認認真真的去把它完成。

以上是我個人觀點願與你分享。





前兩天,婆婆給熊孩子買了雙新棉鞋。

剛一穿上,熊孩子就疼得齜牙咧嘴地叫起來:啊,好疼!太緊了,我要脫掉!

可婆婆卻按住熊孩子的腳,不讓他脫:可以穿的,怎麼不可以穿,剛剛好啊!奶奶專門給你買的,快穿上!隔壁的文文姐姐也穿這個鞋子,怎麼不可以穿!不可以脫掉!

。。。。。。

額~

這是因為奶奶不心疼孫子嗎?

並不是。其實奶奶疼孫子是疼到心肝兒裡去了。

可是啊,在當下這個情境中,她只能感受到孫子沒有接受她買的新鞋的自己的心疼,卻感受不到孫子的鞋子擠腳的腳疼。

因為腳疼是是孫子在疼,而不是她在疼。她感受不到,也就在意不到。

再比如說冬天裡那些把孩子們裹成渾身出汗、滿臉通紅的粽子一樣的老人。

他們的本心無可置疑地是愛孫輩。

可他們不知道的是,自己畏寒怕冷,是因為年齡大了,體溫調節能力下降了的緣故。

而孫輩們正是新陳代謝旺盛的年紀,身體裡都是熊熊的小火苗,根本沒這麼怕冷。

所以老人們覺得自己冷,孫子就一定和自己一樣冷。但是孫輩們穿太多了覺得熱,他們卻感受不到。

這就像是參與皮亞傑三山實驗的幼兒一樣 :

皮亞傑的三山實驗:
讓孩子從四個面觀察桌子上的三座山之後,讓孩子描述坐在對面的洋娃娃看到了什麼。而許多孩子會回答洋娃娃和自己看到的是一樣的。

為什麼會這樣呢?

核心原因在於:

他們的思維能力受限於以自我為中心出發的視角,無法理解他人與自己的不同。

無法站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立場,以及更高的維度,來客觀地思考問題、認知問題。

總以為自己看到的也是人家所看到的,自己所感受到的也是人家所感受到的。

所以,他們總是痛苦於為什麼我喜歡的你不喜歡,我想要的你不想要,我對你好你卻不對我好,我為你付出這麼多你不感謝我不說還要討厭我、厭煩我。

也常常被人視為沒眼色,不考慮他人感受,自私自利等等。

怎樣做,做些什麼才能提高孩子的(以及自己的)情商?

一、情緒和情感的理解和識別。

比如說我家熊孩子,從他能夠聽得懂人話開始,我們就開始用語言給他描述,他的、以及環境中其他人的,各種各樣的情緒和情感,以幫助他學會理解和識別不同的情緒和情感。

因為,懂得的前提是知道,如果孩子對於自己和他人的情緒和情感一頭霧水,他是絕對不可能有一個高情商的。

開心、高興、難過、失落、悲傷、生氣、尷尬、害怕、驚慌、恐懼,友好、厭煩、趨近、退縮、討好、排斥、憤怒、平靜,等等等等。我們需要幫助他在具體的情境中去識別。

舉個栗子:

他看到一個人,興沖沖地跑過去:陳老師!!!可對方並沒有回應他。

結果走進了才發現是看錯了人,這下他不知所措了。然後我就會蹲下,抱抱他:剛剛是不是因為看錯了人覺得很尷尬呀?沒關係呀,我們每個人都會有看錯的時候,因為我們的大腦對視覺信號的分析偶爾會出現失誤嘛~~~

二、讓孩子知道“你”、“我”、“他”的區別。

有一次我帶我家熊孩子一起去聽一個課程。

課上熊孩子很喜歡老師,想要送橘子給老師吃,可是這熊孩子卻把一袋橘子裡最小的幾個橘子拿出來準備送給老師。

可能很多家長面對這種情況,馬上就會去批評孩子做得不對,甚至是指責孩子自私。

可是,他們卻沒有想過,自己的是非對錯觀念是生活了這二三四十年的經驗累積,怎麼能夠要求一個三歲的孩子和自己擁有同樣的是非觀呢?

所以我是這麼做的:

我問熊孩子:如果有人送橘子給你,你希望收到大橘子還是小橘子?
他不假思索地回答道:大橘子!
我:對啊,你看,你希望收到大橘子。那你覺得老師希望收到大橘子還是小橘子呢?
他想了想,回答道:大橘子!
我:那如果人家把小橘子送給你,你開心嗎?
熊孩子:不開心!
我:那你覺得老師收到你給他的小橘子會開心嗎?
熊孩子若有所思地搖了搖頭:不開心!

我:那你是希望老師開心呢還是希望老師不開心?
熊孩子:我希望老師開心!
我:那你覺得應該送給老師大橘子還是小橘子?
熊孩子:大橘子!
最後,熊孩子開開心心地挑了袋子裡最大的三個橘子拿去送給老師,把老師哄得眉開眼笑。

這些年我們一直堅持在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在面對一個衝突事件的時候,儘可能全面地去描述站在不同立場、不同角度的人的想法、感受和期待,讓孩子能夠認知到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想法、感受和期待。

這其實就是一種“去自我中心化”的思維訓練。

三、耐心地示範。

很多家長在面對與孩子的溝通衝突時,總是為了省事兒而採取簡單粗暴的方式:

或者是嚴厲地禁止甚至打罵;

或者是謊話連篇地哄騙,許一些不會兌現的承諾,或者編造一些根本不存在的謊言。

不得不說,這樣做的確可以立竿見影,但這樣做也無異於是飲鴆止渴。

首先,這扭曲了孩子的認知。

若一開始構建孩子認知世界的都是虛假或錯誤的信息,這就相當於是建房子的時候把地基打歪了,後面這房子要是出問題了就得從地基開始修理~

其次,家長怎麼應對情緒衝突,孩子就會學會怎麼應對情緒衝突。

家長簡單粗暴地胡搞一氣,孩子以後一樣會簡單粗暴地胡搞。

人類有兩個大腦:
一個是反應快的、衝動的、容易犯錯的情緒大腦,一個是反應慢的、理性的邏輯分析大腦。
很多人的行為出錯或闖下大禍,都是因為僅憑著本能衝動去行事。


事實上,包括我上面舉的那些例子,那都是我從孩子出生開始到現在,每天每天都堅持在做的事情。

比起簡單的呵斥或者哄騙,每件事都去耐心地解釋的確是很費工夫,每天每天地堅持也並不容易。

可是,我很清楚,我若是沒有耐心,我的孩子就一定會變得沒有耐心;

我若做事全憑本能衝動,那麼孩子也會被本能衝動的情緒所控制。

所以,“耐心”是我們為人父母必須具備的品質。

四、切忌太過嬌寵。

因為,若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一直都只需要考慮自己,不需要考慮他人的話,他是無法看到“自我”以外的世界的。

只看得到自己眼前的那點東西,以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無法客觀地看待世界,自然而然地,他就會成為一個不討人喜歡的低情商者。

比如說我們在動車、高鐵上碰到的那些大吵大鬧的熊孩子,就是非常典型的、以自我為中心的低情商者:只管自己開心,不顧他人死活。

五、保持學習。

“情商低”這個問題的核心,其實是認知能力的不足。

包括我自己,其實曾經也是一個典型的“自以為是”的低情商者。但後來學習了心理學之後,情商就得到了突飛猛進的提升。

這不過是因為我認知世界的方式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而已。

因此,要合理地應對世界,與身邊的環境和諧相處,前提是要更全面的認知世界。

不論是兒童的,還是成人的情商,其實都是可以訓練、培養並且提高的。

這其中的前提就是,多學習,多讀書,多提高,別偷懶,遇事冷靜多動腦。

最後我想說,情商的提高,包括孩子的培養,都不是一件可以一蹴而就的事情。

這需要花十年二十年,堅持不懈地學習,運用,思考,反省,再學習,再運用,再思考,再反省。

所以,最重要的還是耐心。

這個世界仍然遵循著老祖宗們總結出來的生活智慧:欲速則不達。

另外,情商其實是一個綜合概念。

但鑑於篇幅有限,今天所說的只是情商的一個方面,有機會我會再聊一聊有關兒童情商培養的其它細節。

—END—

統一澄清一下:

“孔融讓梨”這個故事的核心問題在於違揹人性本心的,道德綁架式的自我犧牲。

而形成討好型人格的根源則在於“低自尊”,“討好他人的行為”僅僅是低自尊的表現形式。

我說培養孩子學會照顧他人的感受,但這並不代表培養孩子自我犧牲,而是培養孩子學會更客觀地看待問題。

高情商,既不是隻考慮他人,也不是隻考慮自己。而是指在自我與外部世界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既能夠與世界和諧相處,亦能夠與自己的內在和諧相處。


豬豬糖豆


怎麼提高孩子的情商?

一:誠實做人 鼓勵孩子說實話,說真話。說謊是人的一種迴避危險的行為,孩子說謊是難免的,這時父母要耐心地教導孩子。6-7歲的兒童能很快意識到他們說了謊話,並感到很內疚、慚愧,卻又不知所措,你要做的就是讓他們擺脫一切心理壓力,讓他們放心地感到你不會責罵他們。當孩子能坦白地指出他人的錯誤行為時,要對他的勇敢、正直行為鼓勵、表揚。

二:理財習慣

三:同情心和愛心同情心是人的一種本能,一個9個月的嬰兒在看到另一個嬰兒啼哭時,也會毫不吝嗇地落下眼淚,這是同情心最簡單、最原始的表達方式。隨著孩子的逐漸長大,你應該幫助他在平常的生活和玩耍中進一步培養這種好的品質。你可以不定期地問孩子:為了讓其它小朋友開心、快樂,你該怎樣做?今天你怎麼惹小朋友生氣了?你為什麼會這樣做?這個方法可以幫助孩子建立與他人的融洽關係,培養孩子不斷為他人付出愛心。

四:專注與責任心 鼓勵並儘量讓孩子全身心地專注於一項愛好或課外活動,如果這星期各種活動蜂擁而至,她既要練芭蕾,又要彈鋼琴 在學習上,遇到困難,必將打擊到孩子的自信心,很可能造成將來人生的坎坷。各種提高孩子情商的方法層出不窮。0-3歲是寶寶性格、習慣、意志品質形成和發展的第一關鍵期。把握這段黃金時期,給寶寶充分的情商教育,對寶寶未來的幼兒園、小學、青春期及成人階段,奠定積極健康的性格基礎,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孕寶媽媽


情商是指非智力因素,就是人們常說的心理素質。如果一個人性格孤僻、怪異、不易合作;自卑、脆弱,不能面對挫折;急燥、自負,情緒不穩定等等,這都是情商不足的表現,即使他的智商再高也很難有所成就,所以情商是一個人獲得成功的關鍵。情商雖有一定的先天遺傳因素,但更重要是後天發展的。那麼如何從小培養孩子的情商呢?

一、教育孩子學會生存能力

有一個故事,說的是一群在山裡野餐的小孩子迷路,在潮溼飢餓中度過了恐怖的一夜,他們無望地失聲痛哭,“人們永遠也找不到我們了”一個孩子絕望地哭泣著說,“我們會死在這兒。”然而,11歲的伊芙雷站了出來,“我不想死!”她堅定地說,“我爸爸說過,只要沿著小溪走,小溪會把我們帶到一條較大的小河,最終你一定會遇到一個小市鎮。我就打算沿著小溪走,你們可以跟著我走。”結果,他們在伊芙雷的帶領下,勝利地穿出森林。也許人們會認為,像伊芙雷這樣的女孩生來就有才能,其實才能不是天生的,得益於其父的後天的教育。目前西方國家,包括東亞的日本,十分重視孩子的生存教育,從孩子懂事起,就教育他們如何學會生存和自立,跌到了自己爬起來,自己學會吃飯,整理自己的東西,並知道什麼情況下怎樣保護自己等。

二、培養忍耐力和自制力

心理學家曾做過這樣一個實驗,幼兒園老師給每個孩子一塊糖,並告訴他們:“現在吃,就只給一塊,如果能忍一小時後再吃,可以再獎勵一塊。”以後的跟蹤調查的結果顯示,凡是那些能忍耐的孩子成功率大大高於不能忍耐的孩子。這在心理學叫延時效應,或延時滿足。許多孩子辦事虎頭蛇尾,缺乏意志和耐性,長大以後事業上也少有成功。那麼怎樣培養孩子忍耐力呢?比如,幼小的孩子急於喝奶時,不要馬上滿足他,讓他哭一會兒,一邊慢慢和他說話,一邊拍他的後背,然後再給他吃,忍耐時間逐漸加長,從幾秒到幾分鐘;對每次都把零花錢很快花光的孩子,家長可以說:“如果你能忍住一星期不花零花錢,下週可以加倍給你,你可以攢起來買你需要的大東西了。”孩子遇到困難,家長不要馬上給他幫助,而是鼓勵他堅持一下,忍受挫折帶來的不愉快,很快就會成功的。

三、多接觸社會,經風雨見世面

有的家長很少讓孩子出門,擔心這擔心那。孩子看到生人就哭、就躲,長大後易敏感、退縮。有的小孩子自私自利,缺乏團結精神,因而也很少有朋友,長大以後也會因人際關係緊張,而影響才能的發揮。所以,孩子懂事時就要讓他適應新環境,對膽小的孩子鼓勵他多接觸人,或主動站起來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這一過程又叫脫敏。不給孩子機會,他的適應能力是不會自然萌發的。

四、培養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可是孩子對外界刺激是被動地接受,逐漸對周圍的一切感到好奇,都想嘗試去摸摸、看看、甚至會把玩具拆得七零八碎,這是一種求知慾的表現,也是獲得知識和技能的重要途徑。如果家長什麼都不讓孩子動,不但使他失去了學習的機會,也會扼殺了他的積極性,將來你想讓他有興趣乾點什麼事,他也懶得動了。正確的方法應該是,家長對孩子感興趣的事,耐心地給以講解,或一起跑他玩。

五、讓孩子多動腦

一個男孩子因為腿短而無法爬上滑梯的第一級臺階,他央求媽媽把他抱上去,母親告訴他:“動動腦筋你就會有辦法的。”小男孩想了想:“把我的小推車拖到那兒,然後站上去。”“很好,去吧,孩子。”母親說。小男孩這樣做了,一切變得十分容易了。生活中有些事情,只要我們稍微留意一下,總會想出許多解決問題的辦法,因此要培養孩子勤于思考的習慣。

六、培養自信心和麵對挫折的承受能力

一個在體操方面很有前途的12歲小孩來見總教練,總教練沒有當即讓她表演體操,而給了她4只飛鏢,要她投射到辦公室對面的靶子上。那個小女孩膽怯地說:“要是投不中呢?”教練告訴她:“你應該想到怎樣成功,而不是失敗。”小女孩反覆練習,終於獲得成功。因此,在生活中,你應該告訴孩子,做任何一件事心裡首先要想到成功,而不是失敗,相信自己成功的人才能取得成功。

七、保護孩子的自尊心

孩子做錯事或壞東西在所難免的,不要老是數落孩子:“你怎麼這樣不聽話!”“這個不能動,那個不能動”。這會傷害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不要怕孩子淘氣給你添麻煩,而要多考慮什麼有益於孩子的心理成長,因為幼兒的心理健康主要是指其合理的需要和願望得到滿足之後。情緒和社會化等方面所所表現出來的一種良好的心理狀態。家長也要剋制自己簡單和粗暴的教育方式。如果真是不讓孩子玩某樣東西,應該用轉移注意力的方式把孩子的興趣轉移開。

八、給予鼓勵和支持

孩子的成長並不是一帆風順的,有成功也可能有失敗,甚至也可能有不切實際的幻想。在遇到困難和挫折時更需要鼓勵和支持,千萬不要潑冷水。儘管他們的夢想對你來說是那麼稀奇古怪,你應高興的是他們擁有較強的幻想力,幻想力正是創造的導師。

九、培養孩子尊重他人,團結友愛和合作意識

社會是一個群體,任何一項事情光靠一個人單槍匹馬的奮鬥是不可能實現的,必須依靠群體的力量,這就要學會同不同人打交道,並能取長補短。父母必須培養孩子與人合作的意識,訓練孩子的合作行為,增加孩子的合作能力。這首先要學會尊重他人,並善於團結和自己意見不同的人。

一個良好的心理素質表現為:幼兒對自己感到滿意,情緒活潑愉快,能適應周圍環境,人際關係友好和諧,個人聰明才智得到充分的施展和發揮。親愛的家長,你的孩子是否都具備這些品質呢?



皮皮娛樂哥


情商是指非智力因素,就是人們常說的心理素質。如果一個人性格孤僻、怪異、不易合作;自卑、脆弱,不能面對挫折;急燥、自負,情緒不穩定等等,這都是情商不足的表現,即使他的智商再高也很難有所成就,所以情商是一個人獲得成功的關鍵。情商雖有一定的先天遺傳因素,但更重要是後天發展的。那麼如何從小培養孩子的情商呢?

一、教育孩子學會生存能力

有一個故事,說的是一群在山裡野餐的小孩子迷路,在潮溼飢餓中度過了恐怖的一夜,他們無望地失聲痛哭,“人們永遠也找不到我們了”一個孩子絕望地哭泣著說,“我們會死在這兒。”然而,11歲的伊芙雷站了出來,“我不想死!”她堅定地說,“我爸爸說過,只要沿著小溪走,小溪會把我們帶到一條較大的小河,最終你一定會遇到一個小市鎮。我就打算沿著小溪走,你們可以跟著我走。”結果,他們在伊芙雷的帶領下,勝利地穿出森林。也許人們會認為,像伊芙雷這樣的女孩生來就有才能,其實才能不是天生的,得益於其父的後天的教育。目前西方國家,包括東亞的日本,十分重視孩子的生存教育,從孩子懂事起,就教育他們如何學會生存和自立,跌到了自己爬起來,自己學會吃飯,整理自己的東西,並知道什麼情況下怎樣保護自己等。

二、培養忍耐力和自制力

心理學家曾做過這樣一個實驗,幼兒園老師給每個孩子一塊糖,並告訴他們:“現在吃,就只給一塊,如果能忍一小時後再吃,可以再獎勵一塊。”以後的跟蹤調查的結果顯示,凡是那些能忍耐的孩子成功率大大高於不能忍耐的孩子。這在心理學叫延時效應,或延時滿足。許多孩子辦事虎頭蛇尾,缺乏意志和耐性,長大以後事業上也少有成功。那麼怎樣培養孩子忍耐力呢?比如,幼小的孩子急於喝奶時,不要馬上滿足他,讓他哭一會兒,一邊慢慢和他說話,一邊拍他的後背,然後再給他吃,忍耐時間逐漸加長,從幾秒到幾分鐘;對每次都把零花錢很快花光的孩子,家長可以說:“如果你能忍住一星期不花零花錢,下週可以加倍給你,你可以攢起來買你需要的大東西了。”孩子遇到困難,家長不要馬上給他幫助,而是鼓勵他堅持一下,忍受挫折帶來的不愉快,很快就會成功的。

三、多接觸社會,經風雨見世面

有的家長很少讓孩子出門,擔心這擔心那。孩子看到生人就哭、就躲,長大後易敏感、退縮。有的小孩子自私自利,缺乏團結精神,因而也很少有朋友,長大以後也會因人際關係緊張,而影響才能的發揮。所以,孩子懂事時就要讓他適應新環境,對膽小的孩子鼓勵他多接觸人,或主動站起來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這一過程又叫脫敏。不給孩子機會,他的適應能力是不會自然萌發的。

四、培養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可是孩子對外界刺激是被動地接受,逐漸對周圍的一切感到好奇,都想嘗試去摸摸、看看、甚至會把玩具拆得七零八碎,這是一種求知慾的表現,也是獲得知識和技能的重要途徑。如果家長什麼都不讓孩子動,不但使他失去了學習的機會,也會扼殺了他的積極性,將來你想讓他有興趣乾點什麼事,他也懶得動了。正確的方法應該是,家長對孩子感興趣的事,耐心地給以講解,或一起跑他玩。

五、讓孩子多動腦

一個男孩子因為腿短而無法爬上滑梯的第一級臺階,他央求媽媽把他抱上去,母親告訴他:“動動腦筋你就會有辦法的。”小男孩想了想:“把我的小推車拖到那兒,然後站上去。”“很好,去吧,孩子。”母親說。小男孩這樣做了,一切變得十分容易了。生活中有些事情,只要我們稍微留意一下,總會想出許多解決問題的辦法,因此要培養孩子勤于思考的習慣。

六、培養自信心和麵對挫折的承受能力

一個在體操方面很有前途的12歲小孩來見總教練,總教練沒有當即讓她表演體操,而給了她4只飛鏢,要她投射到辦公室對面的靶子上。那個小女孩膽怯地說:“要是投不中呢?”教練告訴她:“你應該想到怎樣成功,而不是失敗。”小女孩反覆練習,終於獲得成功。因此,在生活中,你應該告訴孩子,做任何一件事心裡首先要想到成功,而不是失敗,相信自己成功的人才能取得成功。

七、保護孩子的自尊心

孩子做錯事或壞東西在所難免的,不要老是數落孩子:“你怎麼這樣不聽話!”“這個不能動,那個不能動”。這會傷害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不要怕孩子淘氣給你添麻煩,而要多考慮什麼有益於孩子的心理成長,因為幼兒的心理健康主要是指其合理的需要和願望得到滿足之後。情緒和社會化等方面所所表現出來的一種良好的心理狀態。家長也要剋制自己簡單和粗暴的教育方式。如果真是不讓孩子玩某樣東西,應該用轉移注意力的方式把孩子的興趣轉移開。

八、給予鼓勵和支持

孩子的成長並不是一帆風順的,有成功也可能有失敗,甚至也可能有不切實際的幻想。在遇到困難和挫折時更需要鼓勵和支持,千萬不要潑冷水。儘管他們的夢想對你來說是那麼稀奇古怪,你應高興的是他們擁有較強的幻想力,幻想力正是創造的導師。

九、培養孩子尊重他人,團結友愛和合作意識

社會是一個群體,任何一項事情光靠一個人單槍匹馬的奮鬥是不可能實現的,必須依靠群體的力量,這就要學會同不同人打交道,並能取長補短。父母必須培養孩子與人合作的意識,訓練孩子的合作行為,增加孩子的合作能力。這首先要學會尊重他人,並善於團結和自己意見不同的人。

一個良好的心理素質表現為:幼兒對自己感到滿意,情緒活潑愉快,能適應周圍環境,人際關係友好和諧,個人聰明才智得到充分的施展和發揮。親愛的家長,你的孩子是否都具備這些品質呢?

閒暇時間可以利用手機教寶寶學漢字哦!推薦一款幼兒識字軟件【貓小帥識字】,課程以冒險故事為主,寶寶使用時有一種聽人講故事的體驗,不僅可以培養寶寶的閱讀能力,而且還有各種小遊戲作為複習環節,可重複學習,加深寶寶的記憶,讓孩子開心地學習漢字。擔心寶寶眼睛的家長也可在設置中設置學習休息時間。

更多孕產、育兒的資訊可以關注一下【4399小評菓快樂育兒】


可愛的嚶嚶醬


情商這個東西,有點像是“悟”出來的。

很多孩子看著父母的為人處世,親身經歷父母的言談,或多或少都會有點自己的想法。

所以,說是孩子“悟”,也可以說是

模仿大人

什麼是情商?

就是為人處世的方式,讓人感到很舒服

七歲孩子的為人處世方式是什麼樣的?

他們剛入學,願意模仿他們覺得有意思的言談舉止。

他們爭強好勝,希望得到同伴、老師、家長的認同。

他們不太會區分好與壞,只要是他們覺得有趣的,就會想轉變成自己的,來吸引大家的注意力。

他們可以處理簡單的問題。

他們的溝通直白,不懂得轉彎。

他們說自己心裡所想,不會考慮他人感受。

讓孩子感同身受

情商,很多是感受的東西在裡面。

沒有標準答案。

所以,讓孩子感同身受。

當他知道自己的行為、自己的言語,讓別人不舒服時,也許他就會慢慢改變了!

多看情商繪本

對於七歲大的孩子,讓他自己想解決辦法還是有點難。

所以,要給孩子正確的“榜樣”,讓他有模仿的例子。

如果父母情商不高,只能多給孩子看看書了!

至於能學多少?學成什麼樣兒,就要看孩子悟性了。

多總結

當媽媽看到孩子哪個地方做的不好時,可以給孩子提個醒,在想想有沒有什麼更好的方法?

大家都想讓自己的孩子情商高!

高情商的孩子,在生活中可謂是會少走些彎路!

可是,無論培養孩子哪些方面的能力,都需要父母堅持不懈!


大小A的媽


培養情商不是照本宣科,要在生活中學習。最好的方法是家長給他做出榜樣,如果家長處處表現得高情商,孩子自然有樣學樣,不會差的。和孩子保持良好的親子關係,遇到問題及時溝通,這個過程就是培養孩子情商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