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丨玻璃心如何成为天赋?


你是否常有下列这样的心情:

不想给人添麻烦,

需要独处,

容易有罪恶感,

曾为他人眼中的小事深受打击,

讨厌到人多的地方,

觉得自己做不好事情.......

如果你时常有以上这些情绪的话,那你很有可能就是人们常说的“玻璃心”了。

玻璃心指很容易就受到打击,内心过于敏感的人群,进一步引申含义是:很容易因为别人不经意的玩笑话或打趣,而因此受到伤害,并且胡思乱想。

但是,其实,性格并没有正确和错误之分。

凡事总有两面性,高敏感人群只因为容易“玻璃心”,就要遭到众人指责,甚至要求他们改变性格吗?

当然不是。

丹麦心理治疗师伊尔斯.桑德在2017年出版的《高敏感是天赋》一书中,有这样一句话:“敏感不是缺陷,而是上天赐给你的最特别的礼物。

当然,高敏感人群不是少数群体,全世界每5个人当中,就有一个是“高敏感人格”。

如果按照全球人口75亿来算,“高敏感人格“的人就大约有15亿。而这些人,可能就在你的身边,或许是你的家人、朋友、同事,也可能是路过的陌生人,或许就是你自己。

心理学家荣格说:高度敏感可以极大地丰富我们的人格特点,只有在糟糕或者异常的情况出现时,它的优势才会转变成明显的劣势,因为那些不合时宜的影响因素让我们无法进行冷静的思考。

高敏感者拥有发达的神经系统,可以感知到事物细微的差别,并对信息进行更深入的加工,并且拥有活跃的想象力和丰富的内心世界,这意味着我们从外部世界接收和感知到的信息,会触发大脑里各种概念、想法并建立联结。

当然,如此一来,大脑“硬盘”也可能很快就被填满,从而不堪重负。

比如,对于一个高敏感人群来说,和一个陌生人待在一起,不到30分钟,最多1个小时,就会出现这种“不堪重负”的感觉。

虽然也可以控制自己,并且保持与对方交流的状态,甚至假装乐在其中,但是,也会因此而消耗大量的精力,直至最后精疲力竭。

而这或许也是大多数高敏感人群想要改变自己的原因。

那怎样才能不让自己再这么敏感呢?

如果你的内心有这样的疑问,恰恰反映了敏感的人群的另一个重要特点,那就是,在接受信息时,负面的内容更能引起高敏感人群的的注意。

这或许也是高敏感人群的另一层负累,因为遇到事情总往坏处想,总做最坏的打算等等,这些想法在一个人的脑海里盘旋的时候,就足够让一个人精疲力竭。

其实,作为一个高敏感的人群,我觉得保留敏感的属性是一种幸运。从经验来说,不要去对抗高敏感,而是应该放大优势,减少隐患,学会怀有敏感的触觉,在这个世界上找到适合自己的生存方式。

敏感者怎样才能更加轻松和快乐地生活,更好的和这个世界相处呢?

你需要的是停止内耗,学会接纳自己,爱自己。

许多高度敏感型人都存在低自尊问题,并且尝试通过设定高标准来弥补自己的缺点。结果陷入了恶性循环之中,高标准让敏感者们不断地经历失败,继而产生消极的自我印象。

你需要喜欢上作为一个高度敏感型人的自己。然后,合理安排你的生活,减少冗余的信息和刺激,迎合自己的需求。

选择让自己最舒服的方法。学着接受自己不是一个能量高涨的人,不喜欢肤浅的对话的事实,找到让自己最舒服的方式待在他们旁边。

慢慢地,你会回到属于你自己的轨道上来。如果之前的你总是强迫自己加入他们的对话,并努力寻找话题,那么接受自己的沉默可以让你重获自由和力量。

接纳自我带来的良性循环是:当你不再浪费精力去伪装自己,变成你认为的“别人眼中期待的样子”,就为自己腾出了更多的精力,去做真正想做的事情。于是你会拥有全新的、被肯定的人生体验。

或许你也可以选择使用一些方式和工具去改变自己,比如近两年比较受到心理学界和心理咨询行业认可的“正念疗愈训练”。

玻璃心是天赋,敏感让我们拥有高度共情的能力,强烈的责任感,拥有更丰盛的内心世界,喜欢与人深度交流。

孜孜不倦地探索着自己的内心世界。

如果你需要帮助,可以和我倾诉,

我们可以聊聊。

当然,如果你有需要,也可以把你的故事发送到我们的邮箱,

我愿意做你故事的听众。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

下一期我们分享的主题是:“妈妈是超人,真的是对一个母亲的赞美吗?”

好了,亲爱的陌生人,再见,

希望今天的你不会失眠,晚安,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