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手产业,一手基建:两手如何相连

<table>

佛山成功运行了世界首条商业运营氢能源有轨电车线路。南方日报记者 戴嘉信 摄

/<table><table>

美的已率先布局工业互联网平台。南方日报记者 戴嘉信 摄

/<table>

上周,一个面向国内家电企业提供工业互联网“身份证”的重要平台——由美的集团牵头建设的“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家电产业应用服务平台”正式上线。

这是佛山制造加快布局新基建的缩影。据相关统计显示,截至3月10日,全国共有25个省区市公布2.2万个投资项目,涉及金额高达49.6万亿元,因多个项目涉及新基建,近50万亿元投资蓝图的集中出炉,引发市场对于新基建的再度热议。

相比传统基建,新基建所涵盖的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领域被认为是孕育经济新动能的重要支撑。在佛山,美的、坚美铝材、盛路通信等一批龙头企业在新基建概念诞生以前,已开始布局相关领域,并借此推动企业的提质增效。

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更加凸显新基建市场的重要性。对佛山制造而言,抢抓新基建机遇的过程,本身也是这座城市补足产业短板,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

●南方日报记者 叶洁纯 王谦 吴欣宁

新基建风起 50万亿元背后的转型机遇

当前,国内各省市累计出台了近50万亿元投资规划,“新基建”成为其中一个主题词。

对于佛山这座制造业大市而言,新基建的出现,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新市场。“新基建突出的是新需求,是产业结构升级转型的需要。”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系教授林江说。

相比传统基建,新基建的经济社会效益显著。以5G、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基建领域本身就是适应未来发展的新领域,有助于培育经济新动能。而这些领域更是帮助企业转型升级的“利器”。

佛山铝型材行业正是这样的例子。

近年来,不少佛山铝型材企业通过发展工业铝材的方式,切入5G、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等新基建领域。

去年12月,坚美铝型宣布,企业进入华为供应链体系。该公司每月为华为供应36万件以上5G基站铝合金零部件,且订单仍在持续增长中。作为全国铝型材的另一家龙头企业,2019年,兴发铝业来自轨道交通的业务营收达到了1.5亿元。

切入这些领域,能为铝型材企业带来更高的利润。

据相关行业协会统计,2018年全国共有70多家铝型材企业倒闭,其中建筑铝业材领域竞争最激烈,行业平均利润率由5年前的5.6%下降至2.4%。

而无论是坚美铝材还是兴发铝业,他们运用在新基建上的工业铝材,其利润都远高于建筑铝型材,据兴发铝业相关负责人介绍,其运用于轨道交通的工业铝材利润要比传统建筑铝型材高30%。

更高的利润背后,意味着更高的要求。兴发铝业相关负责人透露,其生产的用于地铁、轨道交通的刚性悬挂导电汇流排铝型材,技术要求与质量标准远比建筑用铝型材的严格。

例如建筑用铝型材扭拧度的要求是每米≤1.3mm,汇流排型材则为每12米≤1.0mm,仅相当于前者的6%。而建筑用铝型材抗拉强度要求为≥16兆帕,汇流排型材拉伸则要≥215兆帕,相当于前者的134%。

实际上,在建筑铝型材中,不达标率通常以百分比或千分比来计算,但工业铝型材特别是应用到5G基站的铝型材,不达标率则以PPM(百万分比)来计算,对产品的精度要求上了一个台阶。

在林江看来,新基建于佛山而言,正是制造业升级转型的黄金机遇。

佛山亮“家底” 七大核心领域均有佛山制造身影

早在新基建的概念横空出世以前,一批佛山企业已率先布局。

以被誉为新基建之首的5G为例。坐落于佛山市三水区的广东盛路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盛路通信”)在2010年已成为华为一级供应商。在华为通信基站所用的微波天线中,约70%都来自盛路通信,借着新基建的东风,盛路通信董事长杨华预计,3月份通信天线出货金额将接近3000万元。

随着5G商用时代的到来,多家佛山企业迅速切入5G赛道。除了同样跟随华为进入5G的坚美铝材和申菱空调等企业外,去年以来,伊之密携手多家压铸企业,开发了5G压铸件应用方案。目前已有无锡朗贤、金瑞高科等多家企业使用伊之密的压铸机生产5G通讯滤波器等。

在本月,伊之密相关负责人介绍,东莞市泰日升科技有限公司在去年年底引进的伊之密DM4000HA重型压铸设备现已完成安装,正加快进行试模,计划将用于量产5G基站滤波器壳体等。

“小而美”的佛山民营企业同样入局,如佛山市南海区松岗银鹿制冷设备厂是一家专门为汽车生产厂商提供散热器的公司,目前已成功签订5G基站60万个散热器的订单。

南方日报记者梳理发现,包括5G在内,新基建所涉及的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以及工业互联网在内的七大核心领域中,或多或少都有佛山企业的身影。

比如,在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上,世界首条商业运营氢能源有轨电车线路——“高明造”的氢能源有轨电车在去年已在佛山上线,同时还有来自陶瓷、铝型材等多个领域的佛山企业已进军该领域。

在人工智能领域,美的携手海康威视、广东博智林机器人则在去年8月与华为“牵手”,两家佛山的世界500强企业相继宣布进军人工智能领域。同时,佛山还出现了一批像辰宜科技这样,利用人工智能让数据学会“自学习”的科技企业。

相比之下,工业互联网则是佛山制造在七大新基建领域中,又一个相对“家底”较深的领域。

这一方面体现在,佛山作为制造业大市,本身有蒙娜丽莎、维尚家具、科达洁能、华兴玻璃等一大批企业主动开展工业互联网应用。

另一方面,佛山本土对于工业互联网的巨大的需求,也让这里诞生了一批工业互联网平台。包括美的旗下已为全球最大工具厂商美国史丹利百得等企业提供工业互联网服务的美云智数、有着工业互联网“云管家”之称的滕一科技等。

疫情催化剂 佛山按下掘金加速键

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一定程度上让更多佛山企业意识到加快布局新基建领域的重要性。

除了新基建意味着新的市场蛋糕,另外新基建涉及的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本身是发展数字经济的重要支撑,而在疫情期间,许多化危为机的佛山企业,靠的正是此前在数字化业务上的积累。

3月13日,央视《新闻联播》专门介绍了广东新宝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新宝电器”)的案例。这家顺德“隐形冠军”,占据全球小家电10%的市场份额。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其目前收到的3—4月订单不降反升,同比增长11.9%,甚至高于去年高峰期。

逆势增长的背后,靠的是这家企业的管理信息化。新宝电器利用自主开发的产业链中央监控体系,把上下游产业链的147个系统、1400多家供应商全部纳入,实现了从客户洽谈意向、接到订单、再到各个供应商的物料准备、配件生产等所有运作数据的一清二楚。

通过数据驱动产生价值,这正是工业互联网的力量。无独有偶,自疫情发生以来,佛山天朋温控器有限公司、广东伟昌铝业有限公司等把开展企业的工业互联网改造视为头等工作。

与此同时,佛山“有形之手”一直力撑企业掘金新基建。

在此前,佛山已相继发布了《佛山市5G网络建设规划(2019—2022年)》以及《佛山市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发展工业互联网的若干政策措施》等。近日,佛山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还透露,接下来佛山还将加强政策保障,以支持企业抢抓新基建机遇。

今年1月10日,中共佛山市委十二届九次全会提出,为了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佛山将加快制定并实施数字经济发展计划,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全面推进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做大做强数字基础产业,推动佛山制造向工业4.0跃升。

作为佛山五区发展领头羊的顺德区率先“出招”。3月17日,“顺德加速度”2020年第一季度顺德区“村改(村级工业园升级改造)”及重点项目签约动工系列活动举行。活动中透露,顺德要依托“村改”腾出的新空间,为新基建新产业落地提供机会。

而佛山企业也在加紧准备着。3月以来,华昌铝业副总经理武卫社一直在推进公司高精度工业铝型材新工厂的相关事宜。他透露,新厂建成后,公司工业铝型材占总产量的比例,将较现在的40%进一步提升。

与此同时,作为坚美铝材工业材副总的廖端标最近正忙着巡视车间的技改进展。尽管最新的新基建项目大多未落地,且铝型材的供应链普遍还未完全恢复,但是新基建对产品的科技含量、品质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廖端标看来,“抢占新基建,企业要时刻做好准备。”

■观点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系教授林江:

布局新基建城市合作比竞争更重要

新基建与传统基建相比,更注重贯彻落实的系统性。传统基建主要由中央政府定调,地方政府根据自身财力和实际情况加以落实;而新基建则强调全国一盘棋,从资金的筹措到基建盘子的落实等,都是按照全面系统的原则来展开,避免相互之间基础设施建设的不协调。另外,传统基建强调有形的基础设施建设,新基建既有有形基建,也注重无形基建,比如物联网、大数据、智慧城市等。

新基建的投资逻辑应是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两者的有机结合。大数据、物联网、智慧城市等建设,需要中央政府的统一部署和统筹安排;其他领域投资,也需要把广大消费者始于市场的需求与根据产业发展最新动态而采取的政府政策紧密对接。

对于佛山来说,新基建的发展机遇意味着这个城市的制造业有升级转型的黄金机会。佛山需要考虑的是,作为一个城市,可以在新基建领域做什么样的事情;新基建所涉及的项目,有多少是与佛山提升制造业水平、实现高质量发展有关的,有多少就是佛山制造业的延伸;而这些项目又在多大程度上可以得到上级部门的认可并获准推行。

尽管此次疫情防控期间新基建变成了一个热词,我们还是需要进行一些冷思考,包括对新基建制订计划落实的路线图和推进形成社会各界的共识。

近年来,随着智慧城市建设、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推进,佛山在新基建领域投资布局具有良好条件。接下来,佛山需要论证在当前的5G时代,佛山的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有多少属于技术上的短板,有多少属于产业上的短板,而这些短板如何与新基建计划对接上。

此外,在这些新基建项目的推行上,全市各区的布局需要怎样的谋划?新基建项目是侧重在南海、顺德区,还是均衡布局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布局对于“新基建”与传统基建的无缝对接分别有何影响?

另外,新基建对于政府的数字化治理也是一种考验,这也是佛山建设智慧城市的重要任务之一。目前,杭州、厦门、成都等城市在数字化治理方面一直走在前列。但更重要的,是如何让这些数字化信息建设在提供公共服务以及生活便利的同时,做到合理合法,避免个人的数据信息泄露,从而实现政府公共管理的有效和民众生活便利的双赢局面。

为此,政府如何通过推动大数据以及数字化、信息化时代的法律制度和社会治理体制的创新是非常重要的。

同时,佛山需要解决好“新基建”的融资问题,比如财政资金和社会民间资金的出资比例如何确定?佛山是一个民间资金相对充裕的城市,那么新基建投资如何取得社会民间融资?是发行专项债券,还是成立投资基金?佛山又如何吸引更多的金融专业人才来为新基建项目进行金融产品的设计和发行?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那就是城市之间新基建投资布局并非是完全竞争的关系,而是既有竞争也有合作,我认为合作可能比城市竞争更重要。而新基建要取得有形建设(如城际铁路)和无形建设(如智慧城市、云计算)的成功,更需要各个相关城市的通力合作。

为此,身处粤港澳大湾区的佛山,具有广佛同城等区域协同发展的基础,更应该与相关的湾区城市进行协商,寻求在大数据、先进制造业、智慧城市建设等领域优先对接的机会。

佛山需思考,新基建如何与佛山的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以及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规划无缝对接。“新基建”涉及的产业领域和投资领域,在很大程度上是与现行佛山的制造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