鵜鶘灌頂,正兒八經的科普文,教你一眼分辨出鵜鶘的的品種。

鵜鶘跟醍醐灌頂的醍醐同音,又被稱為鴮鸅wū zé,是一種大型水鳥,嘴下面帶有一個喉囊,可伸縮,並儲存食物。

這玩意兒嘴特別欠,看見啥都想裝進自己的喉囊。

鵜鶘一共有八種 ,今天就來講一講。


斑嘴鵜鶘 Pelecanus philippensis

這是體型較小的鵜鶘,虹膜深紅色,瞳孔為黑色,喙為淺黃色,尖端向下彎曲並呈橙黃色,上喙邊沿有著標誌性的藍黑色斑點,下喙的中部邊緣也有藍黑色斑點,也被稱作為花嘴鵜鶘,在我國東部地區有分佈。

認喙上面的斑點和眼睛

粉紅背鵜鶘 Pelecanus rufescens

粉紅色鵜鶘在我國沒有分佈,國內看到的都不是野生種。體型跟斑嘴鵜鶘差不多。

身體羽毛呈灰白色,背部出現粉紅色,頭頂通常為灰色,繁殖期內的粉紅色鵜鶘連腳爪也是粉紅色。

認後背和腳

白鵜鶘 Pelecanus onocrotalus

體型比斑嘴鵜鶘大一點,分佈較為廣泛,常見於我國新疆和青海湖。喉囊為橙黃色,眼睛全黑,眼周沒有羽毛覆蓋呈粉、黃色的區域較大。

認眼睛和眼周

澳洲鵜鶘 Pelecanus conspicillatus

澳洲鵜鶘是所有鵜鶘裡面體型最大的,分佈於澳大利亞,新西蘭。

身呈白色,雙翼的主羽呈黑色,喙呈淡粉色,眼睛全黑,眼周有一圈橢圓形的沒有毛髮覆蓋的裸露皮膚,一般為淡黃色。澳洲鵜鶘的嘴是所有鳥類中最大的了,長約半米。

認體型和眼睛

褐鵜鶘 Pelecanus occidentalis

這是所有鵜鶘中最小的品種,主要分佈在美洲海岸。


主要識別特徵頸背是褐色或咖啡色,頸部有一條沿著囊袋底部的白色線條,喉囊為褐色或者紅色,褐鵜鶘是唯一一個會從高出水面的高度潛水後捕獲魚的鵜鶘。

臉部裸露的皮膚呈灰藍色。腿和指蹼是灰黑色的。

認喉囊,喙和腿腳的顏色

秘魯鵜鶘 Pelecanus thagus

和褐鵜鶘非常像,但是分佈區域和體型差異較大,分佈於南美洲。


體色較暗跟褐鵜鶘相似,從冠部到脖子兩側均帶有白色條紋,秘魯後腦勺密實較長的簇絨羽毛,喉囊為藍色,一般來說秘魯鵜鶘的喙顏色較為鮮豔,靠這些可以分辨出它和褐鵜鶘,而且秘魯鵜鶘是在水面游泳同時捕魚的。

認後腦勺,喉囊和喙

卷羽鵜鶘 Pelecanus crispus

這種鵜鶘主要分佈在歐洲東南部,非洲北部和亞洲東部,在我國北方也常見,冬季的時候會南遷。

卷羽的身體上的毛是銀白色,飛羽是黑色的,腿呈灰色,有白色的羽緣,頭上的冠羽呈捲曲狀(髮型超級帥),

眼周裸露的皮膚呈橘黃色或者淡黃色,眼睛黑白分明,喉囊為橘黃色或者淡黃色。

認髮型和喉囊

美洲鵜鶘 Pelecanus erythrorhynchos

主要分佈在美洲冬季的時候遷徙到南美洲。全身羽毛均為白色,飛羽為黑色,眼睛黑白分明,眼周裸露的皮膚和腳都是比較鮮豔的橙色(區域比白鵜鶘小),在繁殖期內他們的喙上能長出一個“角”,繁殖期結束後這個“角”會自動脫落。

認“角”和腳還有眼周


留作業,請問下面分別是什麼品種的鵜鶘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以上圖片均來自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