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湖南汝城宋氏起源考,認錯祖宗的反思”文中謬論提出異議

原文文字:

湖南汝城宋氏起源考,認錯祖宗的反思

原文截圖

無論是從最新修訂的汝城宋氏族譜、最新修補的汝城宋氏祖墓來看,還是汝城宋氏後裔的口口相傳,都稱宋璟是宋申錫的祖父,號稱“祖孫宰相”。宋氏後人興師動眾修譜建亭居然為自己的先祖宋申錫強行認了一個假爺爺,一錯就幾百上千年,這等滑天下之大稽真讓人唏噓不已!這背後又是什麼樣的隱情?

異議:不得不說作者是個譁眾取寵之人,明顯的標題黨!作者一定是不姓宋,才會如此不尊重宋氏家族,在自我推測、證據不足、自以為是的情況下大言不慚胡言亂語宋氏“認錯祖宗的反思”!單就從仁義道德這一塊來說,作者的行為確實令人匪夷所思!居心叵測也!!眾所周知,宋氏家族在汝城頗有聲望,在此,勸作者莫為了博得眼球就隨意發文抹黑宋氏家族。如果作者真的是對家族嫡系輩分關係感興趣,建議先把你自己家族的嫡系輩分關係理清楚,去找出證據證明你們家族沒認錯祖宗再來談論別人家的事吧!

筆者為了取證求實,奔走多地,查閱大量資料,為邏輯上、歷史上、實證上取得了大量有力資料證明。

汝城宋氏老一輩人說起“祖孫宰相”家族事蹟都如數家珍。

由以上資料可以得知,宋氏族譜、宋氏宗祠、君子嶺宋氏祖墓碑記、宋氏老一輩的說法都是一致的:唐朝名相宋璟生下了次子宋成,宋成娶曲江張九齡同為唐朝宰相次女為妻,生下宋申錫。

然而這種說法無論是從邏輯推理、正史記載上考察推究,都是不成立的。下面一一舉證分析:

1. 無正式歷史記載,甚至野史也無記載

關於宋申錫的記載,除《舊唐書》、《新唐書》和明朝之後《廣平府志》、《永年縣誌》之外,宋金元時期史志材料幾乎空白。

宋申錫的籍貫、身世、出生地,《舊唐書》上沒有明確記載,《新唐書》記載他出生在桂陽郡義昌縣(汝城縣),宋申錫早年喪父,家境貧寒,但文才很好。唐文宗繼位後,想利用他剷除太監,就任命他擔任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宰相)。他的家族被稱為廣平郡(今河北邯鄲市永年縣)宋氏。宋申錫祖父宋素,父親宋叔夜。兒子宋球、宋慎微,孫子宋絢。

由此可以看出,宋申錫與宋璟和張九齡均沒有關係。

異議:沒記載不代表”宋申錫與宋璟和張九齡均沒有關係”,作者找不到記載就把懷疑當事實,那套用作者的話:由此可以看出作者是個不仁之人是吧.子曰:”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下文將列舉佐證。

2. 爺爺不承認有這個孫子

宋璟是宋申錫的爺爺,正史不承認。《舊唐書·宋璟傳》記載宋璟是邢州南和縣人,但沒有記載有兒子叫宋成,更沒記載有孫子叫宋申錫。

宋璟的族譜也不承認。筆者特意聯繫道南和縣宋臺村宋璟後人,他們保存的《宋氏族譜》中明確記載了宋璟是郉州南和人,但是查不到宋璟有一個兒子叫宋成,要是爺爺作為出名宰相,孫子也作為宰相,而且祖孫都以剛正聞名,這種光宗耀祖的事情,不僅僅是古代家族所推崇的,朝廷也會大力歌頌,應該大書特書,族譜上不可能不記載。

異議:無論是《汝城縣誌》《品讀汝城》還是《中華宋氏名人大典》《中國史話》等書上都有明確記載。難道作者要去質疑《汝城縣誌》《中國史話》等書籍的準確性?那如果是這樣,作者上文羅列的所謂無記載的書籍也有待作者先行研究其準確性吧!

一、《中華宋氏名人大典》中國宋氏商丘文化研究會歷史資料記載:

宋璟(663-737),邢州南和(今河北省南和縣)人,宋璟是我國唐代著名的政治家,17歲中進士,授盧陽(今汝城)令,後又升任監察御史、鳳閣舍人,先後兩次出任宰相,第一次是在睿宗元年(710)任宰相,第二次是在玄宗開元四年(716)。在唐朝,有“前稱房、杜,後稱姚、宋”之說,史書上一向“姚宋”並提,說“崇善應變以成務,璟善守文以持正”。宋璟廉潔奉公,在任職之地盡力為百姓做好事,家家戶戶都安居樂業,當時人們稱讚他像長了腳的春天,走到哪裡,就把光明和溫暖帶到哪裡,因此有“有腳陽春”的典故。

按汝城《宋氏族譜》記載,宋璟留子宋成於義昌(今汝城縣泉水鎮石塘村)。宋成娶廣東韶州張九齡之次女為妻,其子宋申錫在唐文宗時任宰相。

二 、《汝城縣誌》409頁

三、《品讀汝城》

人文卷79頁/88頁/104頁皆有明確指出宋璟/宋成/宋申錫的父子孫關係

圖文卷也有明確提到

四 、據廣東韶關曲江縣張氏族譜記載,唐代廣東韶州張九齡次女與義昌(今汝城)宋璟次男宋成婚配,宋璟後升任廣州刺史。留宋成居汝城泉水石塘,以便歸寧曲江。宋成乃汝城宋氏始先之祖。歷來張、宋親戚關係親密,後裔相見相互稱呼老表。

五、《汝城宋氏族譜(明朝)》裡,朱英寫的序有詳細說明宋璟次子宋成與張九齡之女聯姻留居義昌(今汝城)石塘。朱英貴為太子太保,以他當時的地位和剛正性格,不可能不顧聲譽替宋氏造假。

六《宋氏家族族譜》卷三

七、《宋氏家族族譜(舊版)》朱英作的序,序中有明確指明宋璟之子宋成與張九齡之女成婚,留居義昌(今汝城)石塘


3. 祖籍地址不同

根據光緒十九年制定的《廣平府志》,進士明經制舉薦闢記載:宋申錫,廣平人,憲宗時第,新唐書本傳。

宋申錫是廣平郡(今河北邯鄲市永年縣)人,宋璟的老家是邢臺市南和縣,離得近,但是不是同一個地方。

異議:祖籍地址不同無法說明不是祖孫關係。打個比方:作者因為工作關係,從原籍貫汝城某村到外地讀書結婚生子遷居及戶口轉到外地,難道會說因為地址籍貫與祖父的不一致,就沒有祖孫關係了?就不認自己的爺爺了?!

4. 汝城唐代進士名冊無宋申錫名

湖南汝城縣唐代進士名冊中,沒有收入宋申錫的名字。在唐朝考試需要脫光了衣服全身檢查,並且填寫自己的詳細的身份信息,包括直系五服的名字,也就是太高祖、高祖、祖、父姓名,宋申錫作為進士當然也要填,而這些信息朝廷是會保留的,後來歐陽修他們修《新唐書》可以找出來作為證據載入史冊。可見,他進士考試的時候並沒有寫義昌縣,按汝城宋氏族譜記載,他的父親就是汝城宋氏始遷祖是基本可信的,但是和宋璟沒有關係。宋申錫的祖籍永年地處北方,宋金元時期長期被北方民族佔領,飽經戰亂,天災頻仍,人煙稀少,可能由於戰亂等因素宋申錫的父親搬來汝城,於是成了汝城宋氏的始遷祖。

異議:還是那句話,無不代表不是。作者是不是博覽全書我們無從得知,但單憑作者文中所言“可能” 二字,就足以說明作者並非嚴謹之人,那作者相關言論可信否?

5. 時間、年齡矛盾

宋申錫生於760年,卒於834年;

宋璟生於公元663年,卒於737年;

張九齡生於公元678年,卒於740年。

宋申錫與宋璟相差97歲,在古代,祖孫相差97歲很罕見,根據宋申錫的父親宋成是宋璟的第二個兒子的說法,宋璟生宋成的時候大概是30歲左右,因為宋璟後來還生了很多兒子,那麼宋成生宋申錫的時候最起碼也已經67(97-30)歲了,很明顯,在那個時代完全不可能。

異議:罕見的意思是難得見到,很少見到。不代表沒有,只是少而已,就像祖孫同為宰相,少!但不是沒有!

如果按作者這胡亂猜測想當然的思維,60多歲完全不可能生孩子,那唐高祖李淵62歲到70歲之間接連生了30個子女,還有周文王有名有姓的兒子就有20多個,而且都是五六十歲之後才生的!還有曹操,61歲還得了一個最小的兒子;還有明太祖朱元璋,一生32個子女,最小的女兒是他68歲那年得的!這怎麼說?!這不是作者分分鐘打自己臉嗎?所以,作者,勿將自己的孤陋寡聞當常識去妄議他人及汝城宋氏家族!

至於張九齡的女兒,史書沒有記錄,就算有,居然是次女,那應該在張九齡30歲左右出生, 當張九齡的女兒生宋申錫時,她已經50歲開外了,也很明顯是不可能的。

以上,具有小學數學基礎的人都可以算出來。

異議:最怕孤陋寡聞還自以為是的人,作者數學水平或許很高,但單算數學題好,人品不佳也是枉然,無非會被現代的網絡噴子說品德是數學老師教的。

6. 家世背景的不吻合

宋璟祖宗八代都是做大官的,這是有史可查的,這樣的家族是正兒八經的世家大族,即富且貴,當時的汝城縣是偏遠落後地區,他17歲在汝城縣任縣令時間很短,就算有了兒子也不可能留在汝城,沒有必要,也不合理,畢竟宋璟的大本營不在汝城。

宋申錫的身世家境也不符合宋璟之孫的說法,宋申錫出生貧困,而宋璟屬於善終,要是真是宋璟的孫不可能出生貧困,因為後來宋璟的那些兒子基本都當官了,假如叔叔伯伯都當了大官,自己怎麼可能窮到哪裡去呢?

異議:清者自清,濁者自濁,作者莫以世俗眼光看待剛正不阿的古人,也莫以短淺的貧富論來淺談你所謂的家世背景

7. 情理不通

宋璟的後人遍佈整個朝廷,上至太子近臣,下至地方太守,都會有宋璟後人的身影。他的孫子宋儼請當時的書法名家顏真卿為其祖父宋璟撰寫碑文(保存在邢臺市東戶中學),宋璟後人的地位都非常高的,地方新上任的官員,都會來此拜見宋家當代的家主(家族長),宋家後人見官員可以不用下跪。

而當宋申錫被誣告謀反後,只有他的老鄉崔玄亮率眾冒死為申辯護終脫死罪。要真是宋璟的孫子,怎麼可能沒有親戚出來撐腰?於情理不通。

異議:清者自清,作者莫以現代人世俗眼光看待剛正不阿的古人,清者自清之人,何需親戚撐腰?且古代有避嫌之說,作者知否?

由以上七點說明,宋申錫並不是宋璟的孫子,宋成和宋璟也毫無關係。宋叔夜遷入汝城縣,也就是汝城宋氏家譜中的宋成,即汝城宋氏始遷祖成公。

異議:作者若是那為官者,如此這般斷案,定會出冤案也!汝非父母官,乃我等之幸也!

值得反思的是,以剛正不阿而聞名的一代名相,被後人強行指認了一個爺爺,這不得不讓人唏噓,這種謬誤一錯就是幾百上千年,多少年來對著一個假祖宗磕頭祭拜,這到底是有意人為,還是無意寫錯?已經無法考究,也不重要,重要的是,宋申錫比起宋璟來說,更具榜樣,他出生偏遠山區,家境貧寒,早年喪父,不靠家族背景,不靠關係後臺,完全靠個人實力從讀書郎走上宰相高位在那個時代已經十分十分了不起。

異議:謝謝作者提醒我們您所說的就是您口中的謬論~您無法考究就信口開河,從標題到結尾詆譭誹謗宋氏啊?!

且自相矛盾!既然不重要,何須煞費苦心發文,亂扣汝城宋氏家族”錯認””反思”帽子?!

作者所為顯然非君子所為,君子去仁,惡乎成名?

從一個山裡娃蛻變成宰相的過程中,不知道經歷了多少困難、艱險,從刻苦奮讀到安邦治國忍受了多少孤獨與苦楚,從修身齊家到平天下,受到了多少讒言媚語、詆譭誣陷。如此卻依然能保持著那份剛正不阿、謹慎正直的初心,是多麼的可貴,這不正是我們不能忘的“初心”嗎?這不值得宋氏子孫拜服學習嗎?

回覆作者:宋申錫確實值得宋氏子孫拜服學習, 受到了多少讒言媚語、詆譭誣陷,卻依然能保持著那份剛正不阿、謹慎正直的初心。

正如現如今作者對宋氏的惡意詆譭,宋氏子孫依然保持謙謙君子風度,所以還請作者自重,好自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