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瓦.柯林斯:她是怎样把别人放弃的“朽木”雕成佳作的?

面对品行不端、不爱学习或者放弃学习的问题孩子,一句“朽木不可雕也”,就成了他们的标签,乃至被放弃的理由。但是,在美国的教育界,有这样一个传奇人物,她本来是做秘书工作的,却转行做起了教师,专门接手这些被放弃的“朽木”,她自信地宣称:

“给我任何一个城市中的任何一个班。给我学业不佳排名最后的学生。不要告诉我他们在学什么,我就可以走进那间教室和他们建立情感的纽带。”


她是谁?

风靡全球的《哈佛幸福课》的主讲人泰勒.本-沙哈尔教授极力推崇她以及她创造的教育奇迹;《终身成长》的作者德韦克教授援引她的案例,佐证成长型思维所带来的积极效应;里根和布什总统都曾邀请她担任教育部长,而她婉言谢绝了;2004年,布什为她颁发代表国家级荣誉的“国家人文勋章”时,如此评价:“你作为一名黑人女性,生长在种族主义最严重的时代,却变得如此明亮。”


她是玛瓦.柯林斯(又称马文.柯林斯),美国著名教育家之一,1936年生于美国的阿拉巴马州的一个黑人聚集的小镇,居民生活贫困,又陷于种族歧视的恶劣环境中。大多数人不得不随波逐流,然而她的父亲却鼓励她自信自强,通过努力,她成为了芝加哥一所公立学校的老师。1975年,她在自己的住所创办了西区预备学校,一开始,只有四名学生,到后来,一所又一所的分校遍布了美国各地。

她说过的话,她真的做到了,她把别人眼里的“朽木”雕成了佳作。

当时,芝加哥也是众所周知的黑人贫民窟、毒品和犯罪者的温床,那儿的孩子大多成了街上的小混混或罪犯。这些被看成无可救药的孩子们,却在她的教室里,一个个洗去了污垢,他们的心灵重新绽放微笑,他们的生命重新焕发了光彩,成为了有益于社会的人。

那么,她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接下来我将从玛瓦.柯林斯诸多的事例中筛选出最重要的三条,并逐一分析,她是如何帮助无数贫民窟的孩子走向正途。


01、关注孩子脆弱的内心世界,帮助他们重塑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①面对胆小自卑的孩子,重塑其健康心理

班里有个小姑娘,特别胆小自卑,回答问题声音轻如蚊子,她了解到,孩子很早就失去了双亲,靠着奶奶打零工养活,她就一次又一次地鼓励她,“大声点,亲爱的,不要让别人淹没你的力量,否则你一直都是小人物。”女孩渐渐有了自信,她告诉玛瓦,长大后要成为像老师一样有出息的人,挣钱养奶奶。她总是不厌其烦地告诉学生们,“我相信你,你能成功,自己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现实中,在教室里,能引起老师关注的孩子,要么特别优秀,要么调皮捣蛋。而那些平平常常,尤其是内向自卑的孩子,往往会被忽视。但是玛瓦总能关注到每一个孩子,敏锐地捕捉他们的情绪变化。她善于利用当时的环境气氛,不加痕迹地巧妙点拨,帮助他们重塑自信,重塑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②混世魔王”变形记:用真诚感化孩子

有个“混世魔王”是个捣蛋鬼,惹了许多麻烦,有一次他在课堂上嚼口香糖,还弄出许多怪声,玛瓦没有批评他。课后,她找他单独谈话:“亲爱的,你是个很聪明的小帅哥,但是你今天的行为却影响了你的形象,这种做法是不对的。”这个捣蛋鬼红着脸低下了头。玛瓦说:“既然你喜欢嚼口香糖,那你就写一篇关于口香糖的文章,看看你对对口香糖了解多少?”

结果,玛瓦不仅收到了小男孩的作文,还收到了孩子的道歉,他在作文结尾处写到:

老师,我知道自己的行为是不对的,我犯错误了。

玛瓦给孩子的评语是:

没关系,有错误是说明你需要帮助了,一个人如果连犯错都不敢,他终将一事无成。


从此,一个无可救药的“混世魔王”成了勤奋好学的人。

在我看来,调皮捣蛋的孩子往往是最让老师们头痛的,有时,他们简直就是“死猪不怕开水烫”,似乎任你磨破嘴皮子也无计可施。在玛瓦这里,都不是问题。她不会盲目斥责,而是循循善诱,先卸下孩子的防御,再走入他们的内心,触发他们的主动性。


02、用爱和欢笑填补孩子的内心,将孩子带出充满阴影的精神状态


第一点:爱,不需要华丽的词语

艾瑞卡是个特别叛逆的女孩,在她很小的时候,她的父亲生了重病,她母亲抛下他们离开了。从此,她对母亲和世界充满了仇恨,用执拗的心对抗着一切。被公立学校开除后来了玛瓦这儿,她依旧我行我素,撕书本,搞破坏,但是,玛瓦没有说什么,而是把她带到身边,帮她梳洗,为她剪指甲,然后替她换上女儿的漂亮衣服,抱着告诉她,“艾瑞卡,你是个多么漂亮的孩子,老师爱你。”艾瑞卡哭了,奇迹发生了,此后,她成了一个温顺懂事的孩子。

唤醒一个孩子的爱,不需要漂亮华丽的言语,只需要实实在在的行动和发自内心的赞美。孩子的心是敏感的,虚伪的言行骗不了他;孩子的心也是极易满足的,一句善意的话,一抹温暖的微笑,甚至一个理解的眼神,都能触动他内心的柔软,留下美好的记忆。


第二点:看到心灵笑起来的样子

汤米是个总把“死”字挂在嘴上的抑郁症患者,他讨厌所有人,包括自己。玛瓦觉得问题很严重,于是,有一天,玛瓦和汤米打招呼:“今天感觉怎么样啊?”汤米说:“感觉想杀死我自己。”玛瓦蹲下来,看着汤米的眼睛说:“孩子,你有一双漂亮的眼睛,难道你没发现吗,你可以回家照照镜子。”

结果怎样,你猜到了吗?

你肯定猜不到,汤米变成了一个爱笑的孩子。照完镜子的汤米说,“老师,我昨天照镜子了,我还在瞳孔里看到了自己,妈妈说那是我的心灵,如果心灵笑了,眼睛就会笑,老师,你看到过心灵笑的样子吗?”玛瓦开心地说:“你要记得快乐起来,眼睛笑了,就能看到心灵笑起来的样子。”

孩子的世界很简单,老师一句走心的话就能帮他进入一个充满阳光的世界。好的老师不仅仅是指路明灯,照亮孩子脚下的路;好的老师是烛火,还能点亮孩子的心灯,让他们自己发光发热,照亮自己的世界。


03、玛瓦的法宝:赞美和信任

开学第一课:《论自立》

玛瓦喜欢用爱默生的《论自立》开启新学年的第一天,她相信,那是一名学生,尤其是一名黑人学生能够学习的最重要的事情之一。

从关注题目展开:

“下面,我们先来看一下题目。你们永远必须看的第一个东西就是题目。你们必须看的第一个东西是什么,孩子们?题——”

“题目。”

她轻而易举地把孩子们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了,然后从如何拼读题目开始,她一点点地展开,适时地灌输入她的理念,引领孩子们进入知识的天堂:

“不要害怕犯错误。不犯错误,才会一事无成。”

“要相信自己。”


她一边讲解,一边在教室里来回走动,有时帮小女生重新绑好发带,有时又顺手理理男孩的衣领,或者拍拍某个孩子的肩。她相信普通人和天才一样是独一无二的,她总是用高标准要求孩子们,她要求他们大量阅读。一年级的学生,她就要求他们掌握20000多个词汇,让四五年级的孩子,阅读高中生的读本。事实上,孩子们做到了。

她总是鼓励孩子,

“没有谁的命运是注定的,每个人都可以选择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


“你们不能当自己仅仅是黑人孩子或贫民窟的小孩,你们必须成为世界公民。”


她永远都在告诉孩子们,她相信他们能做到;她永远都在赞美他们,他们都是聪明的孩子,每一个人都能成为更好的自己。有时候,自信就是致胜的法宝。玛瓦对孩子们无条件的信任和关爱,塑造了孩子自信的品质,才让他们避免陷入贫民窟的恶性循环。


“100个原因”:利用心理学小知识教育孩子


她总是和孩子们不厌其烦地强调自信,即使孩子们犯了错,她给予的“惩罚”就是写出或说出“100个原因”,她让他们写“我很可爱,我很漂亮,我很勇敢,我令人快乐,我很兴奋,我很厉害;我很棒,我是榜样,我无与伦比;我很热情,我很可爱,我很重要;我从不调皮……一直写到最后一个字母。”

写出了这么多优点的孩子,又怎么好意思再犯错呢。

这也是泰勒.本-沙哈尔教授推崇她的地方,她所运用的方法正是积极心理学的核心,也契合德韦克教授的成长型思维模式,用积极乐观的、正面的心态来处世行事。

十项基本原则:用心爱每一个学生


玛瓦把她的教育理念概括为十项基本原则:

一是信念:相信每个学生能够攀上想象不到的高度;

二是收获:让每个学生每一天收获满满,决不让学生失败;

三是忠实:踏实做好每一件事情;

四是不要做一个叛徒:做学生的朋友是永远要做的事情;

五是公平:一视同仁地对待所有学生;

六是发自内心地教书育人,而不是为了薪水:要有激情、决心和奉献精神,不允许任何学生平庸和失败;

七是认真:用心做好每一件事情;

八是积极热情:把教育事业当作自己的生命;

九是不让学生失望:让后进的学生变得更好,让优秀的学生变得卓越;

十是决不放弃:即使一开始不顺利,也能够继续努力。

总的来说,纵观十项基本原则,里面渗透的正是她对教育的爱,对学生的无条件的爱。毫无疑问,若有人能做到以上几点,都能成为优秀的老师,成为与学生一起创造奇迹的老师。

写在最后

在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的《马文.柯林斯的教育之路》里,记载了许多玛瓦和孩子们的故事,以及一起创造的无数奇迹。是什么让奇迹发生?是一位教师对学生的无条件的爱、信任和无时无刻在线的正能量,是赞美和信任让奇迹自然而然地发生了。

让我们都记住玛瓦.柯林斯的这句话:

我真希望全世界都能够看见我在教室里看见的一幕:所有的孩子生来都是成功者。他们需要的就是,有那么一个特别的人相信他们,激发出他们最好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