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赢家》这部电影讲的绝对不止是认真二字



在抢银行事件发生之前,严谨只是一个普通人。

和大多数人一样,有着一份还算稳定的工作,走在人群中毫无特别之处,性格执拗不知变通,还不讨喜。

被家人忽视,被领导责骂,被同事冷落。

这些对于严谨来说再稀松平常不过了。

事情的转折源于公安局联合银行员工开展的“抢银行”演习活动。而严谨也因为局长最后说的一句:希望这次演习力求做到公平、公正、严谨,误以为局长是在叫他,站起来响亮的回应了一声“到!”

就这样,严谨成了劫匪。


为了能演好这个角色,严谨花了3天时间查看地形,锻炼身体,制定详细的抢劫计划。还因为太过认真,被银行附近的居民认为是居心叵测的歹徒而报了警。

还没开始抢劫,就被带到了警察局,这可真算的上出师未捷身先死了。

到了真正抢劫的那一天,严谨还没露面,银行的工作人员就早早准备好了现金,并且劝走了大部分到银行办业务的人,所有人都迫不及待。

有打电话预约看牙的,有约着未来丈母娘见面的,有着急早下班的,警察同志也早早给家里打了电话,要回去给儿子一起过生日的。


谁也没把严谨的抢劫当回事。

因为以往的抢劫都是做做样子,走走形式,演习二字对于警察和银行工作人员来说是放假的代名词。

让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警察局的刑侦队长和特警队的队长,一个夸下海口说半个小时结束,结果损失两名警察;特警队打算在20分钟之内结束战斗,最终损失了4名特警。

由于严谨准备的周密认真,计划详细,所以在和警察僵持的阶段,严谨占尽了上风,警察也是完全按照严谨的节奏在走。

最后的结果自然是应了这部剧的主题:认真的人才是人生的赢家。


严谨既赢得了演习,又收获了女友。

不过,我却注意到电影中的另外一个细节。

电影刚开始的时候,严谨外出办事回来,行长把他叫到办公室,让他给一个贷款签字放行,严谨不同意,理由是这个法人的证件还没有提供齐全不能签字放款,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坚持,全银行人员的奖金都泡汤了。

严谨也因为坚持原则被行长大骂。

演习开始后,除了局长,谁都没有把演习当回事,包括演习的总指挥。行长更是气急败坏,打算冲进银行把严谨拉出来。


后面更是放言:你们怎么好意思吃火锅,警察同志都还没吃饭呢?

看,对权力的敬畏屈服是一个人潜意识上的自我规训。

就像行长变着办法的,想让严谨尽快被警察抓住,还要保住警察的面子。

人质中有一个孕妇要生产,严谨提出需要两个人质替换,行长自告奋勇的当了人质。结果把银行的工作人员挨个骂了一遍,之后以开除严谨和其他工作人员作为要挟,最后抢过来严谨的衣服和头套,故意站在橱窗处,让特警队员击毙。

有时候,认真就是麻烦的代名词,同样,认真工作、认真生活也需要勇气。


行长被狙击手击毙后,让严谨趴在地上装死,把局长请进来,宣布演习结束,警察大获全胜。

就在这时候,一个上初中的小孩抬头说了一句:被打死的是那个行长吧!

多米诺骨牌效应凸显了。

紧接着,最着急离开的邢云珠说,对,就是我们行长,其他人质也相继发声。大堂经理甚至对行长说:你差不多行了!

这一幕对比行长跪舔公安局长的画面很是让人震撼。

相比人云亦云来说,趋利避害才是人性。行长手中有权利,甚至能决定员工的奖金比例,放弃严谨追逐行长才是正确的选择。


他们是从哪里得到的勇气?

抢劫刚开始的时候,所有人都着急离开,严谨因为认真抢劫,还挨了邢云珠一巴掌,理由就是他不乖乖配合警察,耽误了她看牙。和邢云珠同样处境的还有很多,大家都因为严谨的认真执拗而失控了,可是失控之后他们又建立了新的秩序。

最关键的是,他们认可并适应了新的秩序。对新规则的维护让他们有了勇气反抗破坏规则的强权。

这就是电影让我最感动的地方。它没有把焦点完全放在主角身上,而是让所有的配角一起成长。反面人物也不再是单一的、符号化的人,就像你我身边的同事。


认真的背后是勇气,而勇气来自于对规则和秩序的认同,对自己自我价值的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