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面的太準,可惜我沒有相信——周亞夫

周亞夫,絳侯周勃的兒子。

絳侯周勃,當年和陳平一起謀劃誅殺呂氏而後立孝文帝,可謂是有擁立之功,不過“卸磨殺驢”這個詞,他記得很牢固,所以當年縱使他權勢很盛,有人跟他提起這個詞,他馬上就清醒了,畏懼了,二話不說,就跑去跟文帝辭職。雖然礙於自己的名聲,文帝當時沒有答應,但是過了不到一年,文帝就找了一個藉口,讓他去封地了,於是他保住一條命,但是陰影還是在的,他總是懷疑皇帝可能找人解決自己,於是每當朝廷來人考察他,他就穿好盔甲,隨時準備拼命。在擔驚受怕中過了幾年,有人告他謀反,他馬上就被下獄了,他可能當時還有點“終於來了”的感覺,但是求生欲讓他還是想掙扎一下,於是他去賄賂了一下獄中的小官,想要找個門路,小官收了錢,給他一個很好的路子,找你兒媳婦,那是皇帝親閨女,走走後宮的路子。於是通過公主兒媳婦的路子,他找到了文帝母親薄太后的弟弟薄昭,讓他幫忙說點好話。文帝是個孝順的兒子,看看人家在二十四孝圖裡佔了一個“漢文嘗藥”就知道了,他對自己母親是很尊敬的,所以聽了薄太后的話,他選擇給周勃一條生路,放他回家。

周勃總算是撿回一條命,回去後本來是想好好教育兒子,不過沒想到兒子周勝之沒遺傳到自己的謹慎,周勃死了六年,尚了公主的周勝之卻犯了殺人罪,給了文帝一個絕好的理由把周勝之拉下去,換一個自己喜歡的人。文帝挑來挑去,發現周勃還有個不錯的兒子周亞夫,決定扶植一下,培養培養,看看能不能成為心腹。



周亞夫自己是個有能力的人,當然也可能是遺傳了老爹周勃的軍事才能,大哥勝之繼承了老爹的侯位時,他就努力當上了河內太守。不久,不知道是好運還是黴運,他遇上一個神奇的相師--許負,許負告訴他:“你過個三年能當上侯爺,再過個八年能當上將軍乃至丞相,可以權傾天下,不過卻不得善終,之後過九年你就餓死了”。周亞夫覺得,這個相面的挺敢說啊,你編瞎話也編的合情合理吧。於是他笑著說:“先生,我大哥已經繼承侯位,就算他去世,那也是我侄子繼位,跟我有什麼關係?而且,按照你說的我權傾天下,怎麼可能會餓死呢?你得說個道理出來。”許負看著他,也不惱怒,只說了一句“你這張嘴害死你喲!”於是許負不再多言,離開了,周亞夫也沒把這番話放在心上,沒準以為他只是一個招搖撞騙的呢。

後來他被漢文帝選中繼承周勃的侯位,號條侯,開始了意氣風華的人生。不過,他老爹周勃好像只遺傳給他優秀的軍事才能和耿直的性格,沒有告訴他官場的險惡,導致了他在官場上一條黑走下去了。

漢文帝作為一個有寬廣胸懷的皇帝,在很多事情上都是採取的比較溫和的處理方式,所以名聲很好,當年他第一次發現周亞夫的時候,就是在軍營之中,那時候周亞夫還是一個河內太守,奉命駐紮細柳,周邊還有另外兩個人劉禮、徐厲的隊伍分別駐紮霸上和棘門。漢文帝去犒賞這三股軍隊,發現霸上和棘們的軍隊很容易就進去了,還有人熱烈歡送,但是到了周亞夫這裡,還沒進門,守門的衛士就給擋住了,漢文帝的使臣去通報,結果管事的都尉以“在營中只聽將軍的命令,不聽天子的名字”的理由給拒絕了,無奈之下,漢文帝下詔令,讓周亞夫接駕,才打開了營門。到了營中,周亞夫以甲冑在身不便行禮為由,只向文帝行軍禮。文帝很是感嘆,“這才是真正的將軍啊”,後來,周亞夫官拜中尉。

周亞夫因為文帝的賞識和自己過硬的能力,在文帝時期過的如魚得水,不過領導不會一直不變的,所以後來文帝的兒子景帝上位,周亞夫沒有意識到應該先觀察新領導的處事方法,還是一如既往,按照自己的習慣做事,卻給自己找了大麻煩。

漢景帝是一個做事比較自我的人,小時候跟吳國太子下棋,輸的太慘,就用棋盤揍人家,一不小心打死了,氣得他老爹漢文帝不行,但是看在自己就這麼一個爭氣的太子的份上,只能向吳王道歉,此事也埋下了“七國之亂”的種子。後來七國之亂的時候,他想起老爹經常提起的周亞夫,就趕緊派他出馬去平亂,亂是平了,但是周亞夫跟景帝弟弟梁王結下了大梁子,當時亂軍攻打梁王,梁王支撐不住,讓周亞夫出兵救他,周亞夫不去,專心對付亂軍,雖然成功打退亂軍,但是梁王非常恨他,經常去找自己目前竇太后告狀。當然梁王不是周亞夫直接領導,只能算是領導的弟弟,而且還是一個關係不太好的弟弟,不能影響周亞夫的人生。而後,景帝因為七國之亂被平,很是重視周亞夫,並讓他出任丞相,至此權傾天下,不知道此時周亞夫有沒有想起當年許負的話呢?

肯定是沒有的,因為此後的周亞夫,作風開始強硬,多次反對景帝的決定,景帝要廢太子,周亞夫反對;景帝要封自己老婆王皇后的弟弟王信為侯,周亞夫反對;景帝要給匈奴的降臣官職,周亞夫拒絕。三連拒後,景帝很生氣,直接免職,周亞夫出局。

出局的周亞夫,沒有反省自己,作為一個兩朝元老,還替君主平叛,立下不世之功,結果就這麼被皇帝給三振出局了??憤懣的他覺得既然生前事這麼不開心,那就好好搞一下自己身後事吧,於是周亞夫讓兒子好好裝飾一下自己陵墓,多鑄造一點軍士的陶俑,這樣以後到了地下,他還能當自己的將軍,開心的生活。結果,他兒子沒給人錢,被告發了。本來是沒付工錢的小事,結果因為平時得罪人太多,罪名越來越大,最後被告“謀反”,還搞出一句“君侯縱不反地上,即欲反地下耳”。周亞夫絕望了,他在獄中回顧自己一生,終是絕食五日,吐血而死,死前,也許想起了那句“你這張嘴害死你喲”,也許想起了曾經容忍自己壞脾氣的老領導文帝,也許想起了自己那個後半生膽戰心驚的父親,也許,他沒有想太久,就閉上眼睛,去黃泉繼續自己新的生活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