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麼弄下去, 田英章的楷書, 真有可能留名書法史

提起田英章老師的楷書,大家的反映還是那樣,基本分成兩個部分,並且截然相反。支持的朋友認為,田老師的楷書工整規範,美觀大方,比那些所謂的“醜書”強百倍,不信的話,你寫一個試試?不看好的朋友說得更直接:印刷體,千篇一律,不是寫字,是畫字,沒有藝術性可言。


在書法史上,和田英章同樣遭遇的,還有很多,並且不乏高手名家。遠一點,米芾就曾批評唐楷說:“安排費工”。近一點,明清時期的館閣體楷書,用筆精到,工整規範,美感十足,但是呢,仍然沒能得到書法界的足夠認同和重視。直到今天,提起“館閣體”,多少包含著一些“印刷體”的味道。田英章的楷書,面臨的也是這種情況。


當然了,我們還要承認,無論是米芾批評的唐楷,還是明清時期的“館閣體”楷書,在藝術成就上,都要高出田英章很多,至少,目前是這麼個評價。我相信,以田英章老師的“田楷”表現,很難再有超越古人的可能性。

說了這麼多,“田楷”好像有點一文不值的問題,真不是這個意思。大家想一下:米芾之所以批評唐楷,是看慣那種刻意的工整和規範,明清時期的“館閣體”不受重視,是因為那時候的書法高手實在是太多,隨便拿出幾個,就能影響書法史幾百年。問題來了,現在的書壇,又有誰能拿出真正高水準的藝術作品和“田楷”這個所謂的工整規範去抗衡呢?


一位書法家的水平怎麼樣,除了要和古人縱向對比,以找出不足和自己的特色。同時呢,還要和同時期的夥伴們比較,如果大家寫出來的字都像書聖那般飄逸瀟灑,人見人愛,你再弄個類似“印刷體”的楷書,自然會有些上不了檯面。可問題是,現在書壇,人見人愛的作品實在是太少了。

近幾十年,大家不再使用毛筆,書法的實用功能基本已經沒有了。書法,成了一個專業的藝術門類。既然是藝術,就要和別人不一樣,就要寫出屬於自己的特色,這樣才能在別人展現自己的與眾不同。


倉促之間,各大書法高手,摩拳擦掌,為了創新,使出了渾身解數。誇張一點的,類似邵巖之類的藝術家,直接扔掉了毛筆,改用“注射器”在那噴來噴去。一時間,引起圍觀群眾的熱議。面對質疑,按照常理,自己應該反思一下了吧,至少應該想一想“我這麼弄,是不是有點過分了。”可是呢,人家的回應斬釘截鐵:普通老百姓,懂啥藝術。


大家也別笑話人家邵巖老師,現在的很多書法家,就在做和邵巖老師一樣的事情,只不過程度不同而已。面對這種情況,那些不懂藝術的老百姓是不是會更喜歡田英章的“田楷”?

創新是好事,也應該值得提倡。只不過,這個還是要把握好,自身的功夫也要硬,否則,就和街上的雜耍沒什麼區別,也失去了書法的本意。


試想一下,如果再這麼玩下去,幾十年過去之後,書法家寫出來的字,大家別說欣賞了,識讀起來都有困難。然後呢,大家猛然發現,原來田英章老師的楷書是那麼的清新可愛,自此,留名書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