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还有书籍


看完《但是,还有书籍》这部纪录片后,我立刻在豆瓣打了5星。


我太喜欢这部片子了。


虽然总共只有5集,每集也只有短短30分钟。但是在这30分钟里我所看到的每一个人物与故事,旁白与文案,摄影与后期,都无法让人不沉迷其中。哦对了,这部纪录片的配音是胡歌。


我自己喜欢阅读,虽然书读的不多,也没有特别精通的领域。但是在现在这样碎片化,浅阅读的时代里,我还是喜欢专心致志的,沉浸在书中的美好感受。


培根在Of Studies 中说:Reading makes a full man, conference a ready man, and writing an exact man.


王佐良先生翻译为: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笔记使人准确。


我喜欢的,就是这种读书让我“充实”的感觉。


每次刷手机或“网上冲浪”很久后,似乎浏览了大量信息,但手机和电脑关闭的那一刻,又会被一种巨大的空虚感包围。时间一久,“空虚”就会转换成“焦虑”,我开始焦虑自己的工作,收入,开始羡慕朋友圈或微博上那些拥有光鲜亮丽生活的人们。


但我知道这样的焦虑,羡慕感慨并不会改变任何事情。我需要减少“网上冲浪”的时间,而花更多时间在实际行动中。


读书是我的采取行动的第一步,截至此文完成前,我已经读完了三本书,还写了一篇读书笔记,我觉得自己也没有之前那样焦虑了。


但身边读书的人好像越来越少了。地铁上每个人都盯着自己的手机屏幕,娱乐新闻总能成为最热门的话题与谈资。实体书店不断衰落,城市里知名的书店更多是网红们拍照打卡的场所,而非人们的精神角落......


因此当我看完《但是,还有书籍》时,我是感动的。我意识到,原来在现在这个娱乐至上,物欲横流的社会,还有这么多人凭着自己对书籍和阅读的热忱与理想,在默默地付出,坚守,推广。在他们心中,理想主义的火炬仍没有泯灭。


这样的精神实在是太难能可贵,令人敬佩了。


说说这部纪录片。


我一般是在下班回家边吃饭边看,每集30分钟,正好能吃完一顿饭。看完一集,精神和味觉都得到了满足。


纪录片的导演在导演手记里写道:

“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让我们在这个世界以外,还拥有无数个平行世界。我们希望以这个这个片子,记录这个时代形形色色的爱书人,捕捉和书有关的那些精彩故事,向编舟者致敬,为爱书人点赞。片长有限,展示的也许只是这个时代阅读图景的冰山一角,也无法道尽这些爱书人、做书人的有趣可爱,但希望我们的片子成为一枚火石,点燃更多人对于书的兴趣。”


毫无疑问,导演做到了,这部纪录片在豆瓣和B站分别收获了9.2,9.8分的高分。评论区也基本都是好评与感动。


导演的每集选题角度都很用心,里面的每一位主人公和故事也让人动容。


01 书海扁舟记

第一集讲的是编辑、译者这些书籍幕后工作者的故事。


因为自己本科,研究生一直都是学习英语翻译专业,因此在第一集看到介绍”译者“故事时,非常有共鸣,并钦佩纪录片介绍的译者范晔老师。


也许你对这个名字不熟悉,但是你一定知道他翻译的作品 - 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

学过或了解翻译的朋友都知道,笔译是一件需要巨大时间投入,但现金回报并不高的职业。在校的MTI学生,大多数的笔译价格只有千字100-200左右,有些甚至只有千字80或更低。而要翻译一千字,可能需要花费译者几个小时。辛苦工作几小时却只能拿到一两百元的回报,这就是很多笔译工作者面临的现状......

文学翻译更难,因为不仅仅是看懂就够的,还需要用地道,文学性的表达传递原作者的情感,对中文水平也是很大的考验。有时候仅仅为了一个词的翻译,译者就会在不同的选择中纠结很久,翻译长篇作品,更是难上加难。

而纪录片中的范晔老师,凭着对拉美文学的热情与钻研,高质量完成了多部拉美文学作品的翻译。他的翻译风格与文笔也广受好评。


比如这样一段翻译:

“使无能者受振奋

腼腆者获激励

贪婪者得餍足

节制者生欲望

纵欲者遭惩戒”

这样的文字,我大概永远也翻译不出来吧。

而为了翻译好《百年孤独》,范晔反复阅读了马尔克斯所有的作品,《百年孤独》的原版也早已被他翻“烂”,优质翻译作品背后所付出的努力可想而知。

02 开一辆书车,走遍中国

在第二集《二手书的奇幻漂流》中,导演记录了蜗牛和lulu这对“神仙眷侣”用书车环游全国的经历。


镜头一开始是两个人在二手书市场淘书的场景,然后大包小包满载而归。每周末去市场淘书,然后运回自己的“乐开书店”,分享给更多的人。


有次因为要出国旅行,他们不得不暂时把书店关闭。而之后他们思考,为什么不可以把旅行和阅读结合起来呢?于是他们把几箱书装进车的后备箱,每到一个城市,就摆一个“移动书摊”,一边旅行,一边与书为伴。


有人说,身体和灵魂,必须有一个在路上。而他们却选择身体与心灵一起上路。

他们甚至还把书车开到了农村,尽管这并不能为他们带来更多的销量和利润。而对此,lulu说:“

对于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可能书店更多一些。但是可能在很多地方,一些小城市,小县城或者是一些乡村里面,书店是非常稀少的一个东西。平时也很难接触到一些书籍,因为我希望让很多的书籍出现在他原本可能不会出现的地方。”


他们令人感动的地方在于,现在好像整个社会的关注点都是金钱至上。在学校时,我们需要担心毕业后的工作,薪资。毕业后,我们又开始为工作前景,高昂的房价,生活成本忧虑。结婚之后的朋友,又需要担心抚育子女,教育等费用......


我们就这样被社会和现实不断推着匆匆往前走。


但蜗牛和lulu似乎并不在乎这一切,他们眼中有书,心中有理想。他们不在乎卖书的利润,只希望好书能被更多人看到,与更多人分享。


03 绘本中的奇妙花园

第三集以“绘本”为主题,介绍了三位国内知名的绘本创作人。


蔡皋老师已经年过花甲,但只要有花开,她就会来到楼顶的花园写生。


她的生活过的诗意,恬静,令人羡慕。


对于她的生活态度和精神,我特别喜欢导演手记的这段文字:


“也许有的人会说,不是每个人都能拥有这样一个花园的呀。实际上,我觉得就像蔡老师《桃花源的故事》里表达的那样,最重要的是,你心里要有那么一个花园——你对生命有不灭的热情,你用你的热情去浇灌你生活的土壤。很少有人的生活是一路顺遂的,像蔡皋老师这一辈的人,经历的苦难远比我们要多,而她最可贵的,是能在人生的起起落落中一直保持对生活的热情:有一个花盆就种一盆小花,有一个小阳台就种一阳台的花。”


第二位绘本设计者熊亮又是不一样的风格。


他设计的绘本视觉冲击力强,色彩搭配得当,很有美感,同时又兼具儿童教育的趣味性与故事性。他立意于中国传统文化和东方哲学,又始终在叙事结构和表达方式上追求创新。


他先开始创作成人绘本,女儿出生后又开始专门创作儿童绘本。


纪录片的动画团队把很多绘本的内容还原的非常好,看完之后我也忍不住想买来收藏:

作为一名“艺术创作者”,熊亮经常还会做出一些惊人之举。比如爬树,比如半夜在森林散步,看到池塘后就直接跳进去游泳。

大概也是他这样的大胆的探索与无畏的尝试,才得以让他一直创作出如此优秀的作品吧。


第三位是来自厦门的绘本推广人,粲然老师。


在她的“三五锄”空间里,她定期会给儿童们举办各式各样的绘本共读课程和活动。


她带着孩子们共读绘本,和孩子们一起经历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因为她相信这也会给孩子们的内心带来五彩缤纷的词汇。


除此之外,她也用很多新颖的方式推广绘本阅读,比如“图书馆奇妙夜”。孩子们带上自己的玩偶,放到帐篷里过夜。而工作人员则会根据玩偶,选择合适的绘本放在帐篷里,并给每个小朋友写一封信。


小朋友们第二天早上来帐篷接自己玩偶的时候,就可以发现新的绘本和信。


比如一个经常大哭的孩子,可能会收到一个《哭了》的书,而这本书会告诉小朋友,即使哭也是好孩子。


真是新颖,有趣又有意义的教育方式呀。


04 设计师的纸上王国

记录完绘本的故事之后,第四集的视角放在了图书设计师身上。


这集里我最喜欢的故事,是一个叫薄英的美国艺术家为老师张充和制作书籍的过程。


薄英对汉字书法很感兴趣,并曾留学中国学习书法。他这样评价中国汉字:


Chinese characters are so dynamic, they are such powerful graphic entities, western letters forms can't compete.


学习书法改变了他的艺术之路,也让他在1998年创立了仅有他一个人的出版社,希望将书作为艺术品来制作。


他出版的第一本书,是张充和的书法与诗歌作品。


他说:”

Her calligraphy was so incredible, so beautiful. When I look at her calligraphy, it was almost like a school of fish, or a bunch of leaves, they were sharp and divine, that's such an amazing experience, and I wanted to see if there are some ways that I could convey that experience.


而为了更好的传达他所经历的这种震撼,他在纸张,墨水,印刷设备等方面都下了极大的功夫,还将张充和的18首诗翻译成了英文。

薄英有一颗喜欢自然之心。


他手会在冬天的清晨,在太阳初升时,蹲下来便可以清晰地看到所有的蜘蛛网。


张充和是昆曲大师,喜欢音乐。薄英就用做顶级乐器的木材为《桃花鱼》这本书设计了封面。

薄英年轻时在中国学习书法和探访石碑的经历,给他在书籍设计与创作方面带来了全新认知,结尾部分的文案写得非常贴切:

“古老的石头,因刻在石上的碑文而被长久的凝视,那么木头,珍珠,陨石乃至世间的万物也都能被制作成书籍,在更久远的岁月,在更广袤的空间,被书写,被阅读,被领悟。“


05 我们与书籍

第五集的标题是“快时代阅读指南”。看标题大概也能理解,这集的关注是在现在的环境下,人们阅读方式的变化。


越来越多人开始看电子书,听有声书。还有爱书的人通过音频或视频视频的方式说书,拍摄读书报告视频等等。工具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还在读书。


在观影过程中,印象里看到过这样一条弹幕:标题中的“但是”之前是什么内容呢?


这个评论引人深思,我们也可以有完全不同的诠释:


虽然我现在没钱,但是,还有书籍。


虽然我现在买不起房,但是,还有书籍。


虽然这个世界很糟糕,但是,还有书籍。


虽然我心情不好,但是,还有书籍。

正如导演在手记中说的:


“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让我们在这个世界以外,还拥有无数个平行世界。”


所以不管你在现实世界中有多沮丧,有多少难过和不顺,只要你拥有书籍和阅读,你就有了一处避难所,一个新的平行世界。在书籍的世界里,你可以忘掉所有烦恼与忧愁。


而在当下的社会,当我们大多数时间都花在手机,电脑和网络上,当阅读成为一件奢侈和小众的事情,当实体书店存活愈发艰难之时,我们真正需要问的是:


但是,书籍还有我们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