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愈的不是童年而是支离破碎的《心灵》

90年的姑娘出生在农村,一出生就贴上了标签:农村的孩子,这意味着教育落后,环境落后,家庭背景落后,农村很多家庭都是重男轻女,多子女家庭不可能每个孩子都能得到父母平等的爱,父母文化水平低,外出打工没人引荐,靠农作物生存很难提高一家人的生活质量,家庭没有额外的收入,最基本的生活有时候都难以保证,能让孩子上学的家庭都是父母开明一些的,所以当农村孩子开始独立的时候都要帮着干各种农活,喂猪,放牛,割猪草,洗衣服,缝缝补补,做饭都是农村孩子成长的必修课!

记得那时候电在农村都是不普遍,最常用的是煤油灯这灯味道大又有煤油味也不是很亮,就是这样微弱的灯光点亮了许多家庭,也点亮了孩子的童年。那时候的农村孩子上学都是很远的,有的要走几公里路才能到学校,学校都是瓦房,上课铃声就是一个小铁桶加小垂子,值日老师轮流敲!只有语文,数学没有其他科目学,一个班配一个老师全能的!小时候第一天上学开始输入我们灵魂深处的是分数-分数-还是分数因为对于农村穷孩子来说读书将是他们改变人生的唯一途径!也是身边的人判断一个孩子有没有出息的唯一标准,在这样的环境下,大多数孩子心灵是残缺的,因为在幼小的心灵早已埋下了不正确的价值观!

只有在农村成长过的90后才深有感悟,那时的我们尽管生活苦一点,条件差点,对外接受新事物少点。但是,也有属于我们的快乐时光!煮哥哥摇,捉泥鳅,搬螃蟹,跳鱼塘洗澡,打群架,偷水果,吃大冰,喝冻水……都是童年的烙印!

随着国家富强了,农村的环境也有了改善,除了生活提高了,教育也改善了,孩子们的心境也改变了,进城对我们农村很多家庭来说已经是家常便饭了,同时也意味着接触的东西多了差距就大了,条件优越的家庭把孩子送到城里上学让他们的孩子多些眼界,外出务工的家庭也越来越多,农村许多家庭为了生活条件变得更好都外出打工了,从此留守儿童在农村遍地开花,父母为了省点路费好几年都不回家那时候通讯还不是很普遍,90后好多农村孩子都是跟着爷爷奶奶度过的童年,心中缺乏爱,缺乏安全感!心灵很受伤!导致出入社会了还在用一生治愈着童年缺失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