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認吧!現在的海外華人留學生就是當初的武漢人湖北人

民航總局運力削減會導致什麼結果


昨天,有件事刷了屏。


民航總局突然發出了關於航空運力的通知:


要求中外航空公司的國際航班削減掉80%,每家航司運營至中國的航班只能保留一條且每週班次不超過一班。


這個決定會直接導致什麼後果呢?


運力的直接壓縮,導致很多飛往國內的航班直接取消。


已經有留學生在哭訴航班已經反覆取消了幾次,也根本買不到回來的機票。


很多留學生家庭包括有計劃回國的海外華人,


可能必須要接受一個事實:


短期內可能真的回不來了。


對比其他主流國家,封關都是針對外籍人士的。



這些國家大多是合理安排包機,將困在海外的公民盡力接回國而不是航班說取消就取消了啊?


比如德國外長告訴媒體:


“這也是為什麼我們要花這麼多錢,為此動用5千萬歐元。”他說,政府無法為所有人提供24小時內的解決方案”,但將盡可能努力幫助在國外並且有返回德國問題的民眾。


馬斯也透露,政府已經徵用民間航空公司的飛機進行這項任務,特別是漢莎航空公司。

留學生以及海外華人為啥想回來?


不難理解。


首先,中國應該是暫時相對安全的地方。


經過了兩三個月的艱苦卓絕的全國一致抗疫,


在付出了幾千條逝去的生命以及無數破碎家庭的代價下,


停擺的經濟、下一步還自顧不暇要面臨的全球經濟衰退……


暫時看起來起碼是比其他國家是安全的,所以考慮回國的決定很自然而然。



其次,所在國的抗疫政策與前景不夠明朗或者對其不夠有信心。


由於其他歐美國家還處於疫情爆發初期,


加上不同國家根據自己的制度體制而採取的措施不同。


對疫情發展感覺不樂觀,或者由於不可預測。


直接選擇回國或者離開看似是風險相對低的選擇。


不要忘記國內疫情爆發初期的惶恐與世界末日的感覺也還歷歷在目。


也許要明白,這對任何國家都是一個必經階段,盲目回來,還需要冒著飛機上以及統一隔離被感染的風險。


就地隔離好、做好防護措施也許是另一種理智的選擇。


當然,不是當事人,這種看似雲淡風輕的說法總有一種站著說話不腰疼的感覺,不夠有說服力。



再次,還有很大一部分留學生,包括小留學生主要是因為學校停課。


學校不繼續提供住宿等原因,與其另覓住處且還是換個地方隔離在家上網課。


從成本以及效果來說,回國也是更經濟的考量之一。


另一點,因為“爸媽急”而匆忙回國的也佔很大一部分。


加上國內父母天天看著妖魔化國外抗疫的各類幸災樂禍的流量文章,


也不清楚到底孩子那邊情況如何,個個心急如焚。


紛紛催促自己孩子回國,本來沒有回國計劃的也直接回來了。



以上,大概就是選擇回國的原因。


無可厚非,而且都是中國國籍,回自己國家難道不是應有的權利?


不懂很多人橫加指責的原因是什麼?


只要不隱瞞情況,本著對自己對別人負責的出發點,


做好一切防護即可,沒有人有資格說三道四。


有些人“會影響我們進一步復課及復工”的類似理由,


在別人的生死麵前,太脆弱自私也太冷血了。


國內對待海外華人及留學生的態度


相信國內大部分人還是比較有同理心的,理解回國的決定。


但是,一些無比冷酷的反應也經常佔據社交媒體熱搜討論。


有直接攻擊的

“祖國建設你不在,千里投毒你最行”。這種論調被引用無數次拿來攻擊這時候返回的。


有橫加指責的。


不管別人的安危,反正就不應該回來,老實呆在那裡,生死都與我們無關,只要我們自己安全就行了。


有冷嘲熱諷的。

讓你們出國,好山好水好福利的,這下傻眼了知道著急了吧,呵呵噠。


有惡意貼標籤的。


出國留學定居就是不愛國,現在的結局也是自己當初的選擇,這種上升到道德層面的毫無邏輯的論調也有大把人支持。



全然忘了,在國內疫情剛爆發的時候,


全國都缺口罩、醫院連防護服都缺的時候,


是海外華人留學生拼了老命的把世界的口罩都買空了往回寄,


為初期解決各種防護奇缺的問題出了大力。


才過了幾天啊,自己剛緩口氣過來,就全都忘了?


立刻站在了對立面?良心不會痛嗎?


海外華人留學生就是當初的武漢人湖北人


在目睹種種對待海外華人及留學生的態度之後,忽然對這波謎之操作有一種特別熟悉的感覺。


對啊,一樣的配方,熟悉的味道!


這不就是跟當初其他省份對待武漢人湖北人一樣的態度嗎!


即使是現在,我們真的公平對待湖北人了嗎?


還是表面湖北加油,背後最好有多遠滾多遠?


握緊雙手向著空氣加油滿足自己的道德感太容易做到。


難的是直接面對,你到底願意真金白銀的心甘情願付出多少?



昨天,九江與黃梅關於是否放行湖北人通過的衝突讓人心寒。


同時,也暴露了很多人甚至是地方政府的保守執政歪曲心態。


疫情爆發期間,苛責湖北人,湖北卡車司機不能下高速,湖北籍不能入住酒店,湖北籍門口裝著攝像頭。


好不容易忍到疫情結束,同樣是幾個月沒有收入的湖北人要外出返工了。


額外支持就不提了,整個社會有沒有真正的公平平等對待,企業有沒有友好一些而不是一刀切的對湖北籍另眼相看?


對待武漢人湖北人以及海外華人留學生的“汙名化”傾向,核心其實是:


我們到底應該怎樣對待弱勢群體?


經濟的確發達了,GDP全球第二了,遍地高樓大廈了,移動支付了,遍地共享經濟了,我們是不是就真的牛逼了?


忘記在哪裡看到,衡量文明發達與否可以從幾個方面來判斷:


整個社會是如何對待弱勢群體的?

是幫助支持,還是任其自生自滅?


整個社會是如何處理事情細節的?

有沒有盡力做到細節人性化,多點同理心?


整個社會有沒有將發展放在面向未來上面?

是過度開發資源、汙染環境,還是量力而行,留有餘地。


發展自己的同時,也為未來的子孫後代多考慮考慮?


主流媒體提前預見與引導的缺失


面對群體性社會事件,尤其是天災人禍的時候,出現抱怨或相互指責等不良情緒也許也算正常。


因為都是人性的一部分,這都是本能第一反應。


但是主流媒體的作用在這個時候就應該也必須要體現出來了。



不是添油加醋,煽風點火,而是應該:


提前預警,做好引導。


比如日本有的學校幼兒園在疫情開始之初,就提醒所有人不要對華裔中國人有歧視等,學校給所有學生家長髮出郵件,也提醒家長對孩子做出相關教育,在歧視發生之前,就盡力做好預防。


不要放大個例,甚至為了轉移情緒而汙名化某個群體。


要知道刻板印象一旦形成,很難消除。


比如酒店要求礦泉水事件,真的需要拔高到這個地步?


比如不顧勸導跑步的澳洲女,真的需要放大到這個程度?


那麼多海外華人,還不能有幾個奇葩?


幾個奇葩能代表所有人?


在各路思想跑偏的時候,從人性出發,多些同理心去處理事情,


而不是縱容社會的不良情緒,多加引導才是主流媒體的擔當。


這些煽動對立情緒、放大個例以及單純為了博眼球而發的文章,反而大行其道,在404文章遍地的今天,這些文章卻極少被404,這也是很諷刺的地方。


在這些事件裡,主流媒體官方媒體真的做到位了嗎?


我們每個人都可能是倒黴的下一個


疫情來了,我們對湖北人武漢人橫加指責。


疫情外傳了,我們對海外華人及留學生過分苛刻。


我們每一個人難道真的是如自己所想,永遠那麼幸運、置身事外嗎?


要知道,不是他們本該如此遭遇,只是他們倒黴而已,難保下一次倒黴的不是我們自己。


如果個人以及整個社會沒有形成理性思考、獨立判斷的思維方式與良性氛圍,我們每個人就可能是下一個武漢人湖北人,是下一個海外華人與留學生。


那個時候,恐怕我們每個人除了欲哭無淚,別無他法。


永遠不要到了自己也面臨同樣困境的那一刻,才最終感同身受。


畢竟,已經太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