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马尔克斯陪妈妈去卖房子,从此埋下了《百年孤独》的种子

1950年,马尔克斯满23岁的前一个月,妈妈喊他一起去把家里的唯一一栋房子卖了。这栋房子是马尔克斯外公外婆的老宅,马尔克斯出生于斯,8岁以后再没去过。

卖房子是件大事,卖掉家里唯一一栋房子,则是比大更大的事。这可能意味着,这家人的生活已陷入窘境,到了非卖掉房子不可的地步


当此之时,将满23岁的马尔克斯刚从法律系辍学,每天所做,是与谋求生计无关的文学活动,比如读书背书,比如给《先驱报》写写稿子,赚些聊胜于无的稿酬,比如继续跟朋友创办一本穷途末路的杂志。他一心想着积累小说创作技巧,尽管囊中羞涩。

去老宅,需要两天的旅费。妈妈说钱不够,马尔克斯说,我的那份儿我自己出。这样说,只是碍于面子。

路费问题没法解决。他想预支薪水,报社经理告诉他,你已经债台高筑,还是想想欠下的50多比索什么时候还吧。


他转身来到经常路过的书店旁的一家咖啡馆,

在门口,截堵了书店老板,伸手借10比索。这是一次不那么成功的行动,老板全身上下,只有6比索

谢天谢地,32比索,他和妈妈凑到了这个钱数。如果不能按设想将房子卖掉,这个钱数,无法保证他们回到生活之地——巴兰基亚


前往出生地阿拉卡塔卡的路途有些远,他们需要坐汽艇穿过航道,穿过沼泽,转乘列车。

汽艇上的见闻让这个将满23岁的小伙子印象深刻。吃人的蚊子,和汽艇上做皮肉生意的姑娘们一样,精力充沛地飞来飞去。邻近的客舱纵情声色,折腾到半夜。船身抖得厉害,让人无法入睡。

船上的马尔克斯捧着此时他心中最牢靠的精神导师福克纳的一本《八月之光》,如饥似渴。精疲力竭后,坐在妈妈身边抽烟。接下来,迎接他的是地狱般的时刻。

“你爸爸很伤心。”妈妈说。

这他是知道的。爸爸一直希望马尔克斯能帮他圆了大学梦,拿回一张毕业证,好挂在墙上。但马尔克斯却中途辍学,放弃学业。


因为卖房子,他要途经贯穿《百年孤独》之始终的香蕉园马孔多,回到出生地,哥伦比亚马格达莱纳海滨小镇阿拉卡塔卡。他感激自己离乡多年,却并未将乡愁理想化浪漫化。眼前的故乡一如往昔。镇子前那条湍急的河流流淌依旧,光滑洁白的卵石铺在河床。

一幕幕景象,铸就了多年以后他在《百年孤独》中起笔写到的那段享誉世界的句子:


多年以后,面对行刑队,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将会回想起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那时的马孔多是一个二十户人家的村落,泥巴和芦苇盖成的屋子沿河岸排开,湍急的河水清澈见底,河床里卵石洁白光滑宛如史前巨蛋。世界新生伊始,许多事物还没有名字,提到的时候尚需用手指指点点。



这辈子我只想当作家,也一定能当上。这句预言,从脱口而出到成为现实,经历了不少时日。这些时日,其实都是对以往生活的再次照亮。回乡卖房子的经历,则为照亮日子提供了契机。

下了列车,他和妈妈看到了十几年后的阿拉卡塔卡。


镇子死寂,空无一人。没走几步,烫脚的尘土卷进凉鞋。马尔克斯看着自己和妈妈,想起了小时候在阿拉卡塔卡看到的一个小偷的妹妹和妈妈。小偷被人在某天凌晨3点击毙于一户人家的门口,当时他正准备行窃。那是马尔克斯见过的第一个死人。一个星期后,年幼的马尔克斯趴在窗口,看见小偷的妈妈带着一个12岁左右的女孩,手捧花束,走在前往墓地的路上。


十几年后,再次走在故乡滚烫道路上的马尔克斯,看着自己和妈妈,回想起这一幕,“我才意识到当年那对母女厄运之下,尊严犹在”。后来,故事被他写成《礼拜二午睡时刻》。这是一个短篇,不足以涵盖这一次回乡给他的全部震惊。他的野心是,为“童年时代所经受的全部体验寻找一个完美无缺的文学归宿 ”。

这个归宿他找到了。没有悬念,正是《百年孤独》


1966年8月,经过长达251天的写作,一部在脑子里酝酿了多年的作品终于完成。马尔克斯冲入倾盆大雨之中,狂叫,哭,号,声嘶力竭地笑,所有的所有的苦与乐,只有马尔克斯知道

次日,去邮局,稿子590页。称重,需要82比索,但他的全部家当,是53比索。无奈之下,只能寄走所有希望和梦想的一半。他回到已经无力续租的房子里,回到那个所有家当都已经典当得差不多的房子里,才发现,寄走的是下半部

1967年,《百年孤独》出版。景仰大师的马尔克斯也成了人们眼中的大师。而这位大师在《百年孤独》付梓之前,还是一个连锅都揭不开的穷光蛋。


1967年8月16日,马尔克斯和妻子梅塞德斯飞抵布宜诺斯艾利斯埃泽萨机场。一周之后,马尔克斯应邀参加一本书的首发式。会中突然有人认出他来,不禁大喊:“他就是《百年孤独》的作者!”马尔克斯生平第一次真正感受到了身为大师的成功喜悦,心情顿时比激动更激动。他努力停顿了一下,像是犹豫,又像是震惊。最终,他学着大师海明威的样子,朝那人举手回喊:“再见——朋友——”


马尔克斯的后半生,诚如博尔赫斯所言,是在“荣誉的强光”照射下生活的。报端频见他的大名,闪光灯下身影蹁跹。他奔走于各国首脑之间,出席各种庆祝。他的作品,成千上万版地印刷

1982年,马尔克斯获诺贝尔文学奖。领奖时,发表演讲《拉丁美洲的孤独》。他讲述了拉美的沉重过去,为的是告诉人们,它还有未来。演讲最后几句是这样的:


爱真的存在,幸福真的可能,那些注定经受百年孤独的家族,也终于永远地享有了在大地上重生的机会。



2011年《百年孤独》正式授权发布会上莫言说他花了二十年时间才把《百年孤独》读完,而且这二十年来,“始终在跟马尔克斯搏斗,很痛苦”。

著名作家余华也曾经讲:《百年孤独》非常的震撼人心,他曾将马尔克斯评价为“”在世作家中最伟大的作家。”

著名作家苏童说:我对《百年孤独》有非常真实的、崇敬的感觉。这样的作品会不停地卖,一代一代的人都会读,是畅销书。我没有办法预测如果重新出版的话是否会轰动,当年文学青年几乎人手一本。

《百年孤独》对于孤独所作出的种种呐喊,可以通达整个拉美地区。他的字字句句,写的是重复、是孤独、更是落后,缺失与无助。

如果带着这样的心情再看《百年孤独》,也就不难理解学者们对于这本书的痴狂了。读完这本书书你会觉得:

我们太多浮躁的期待,只不过是一个个转瞬即逝的环境,唯有孤独永恒,反而拥有祥和和平静。

这本书《百年孤独》,只要46元,一张电影票的钱就能让你感受到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