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書坑儒,一半是儒家的謊言,一半是嬴政替項羽背的黑鍋

公元前213年,大秦帝國博士淳于越上書給嬴政:老大,商朝和周朝立國近千年靠的是啥啊,分封啊。你不學古人,大秦王朝就不能長久啊。淳于博士猜中了結局,但是過程想必不是他希望的。

李斯手跡《嶧山石刻》拓片

淳于越話音剛落,李斯立刻回應:時代在發展,我們應當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共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你們儒家一味的崇拜古人,凡事都依古法,這是歷史的倒退,是違背社會發展規律的。

秦始皇

馬仔們撕逼歸撕逼,嬴政大帝心裡跟明鏡似的。博士你當老子傻啊,老子千辛萬苦一統江湖,你又讓老子再把地盤分出去,然後傳幾代下去,分封國各自為政早晚還得再進入戰國狀態。

很顯然,儒家的這套理論根本不符合歷史發展規律,更不符合統治階級意志。不巧的是,我們偉大的始皇嬴政同志是粗暴的,上來就下令把儒家經典《詩》、《書》給燒了,誰家要是敢藏了不燒的,給你臉上刺上字,罰去做苦工。以後還想看這些儒家經典怎麼辦?去政府圖書館,政府都給你們備份了。

以上便是所謂焚書坑儒的全部。可是俺們學歷史的時候,書上明明說嬴政燒燬了全部儒家經典書籍,坑殺儒生400多人啊。

“焚書坑儒”是誰第一個提出來的說法?西漢孔安國。《漢書·藝文志通釋》中說孔安國乃孔子十二世孫。孔安國寫的《尚書序》,說:“及秦始皇滅先代典籍,焚書坑儒,天下學士,逃難解散,我先人用藏其家書於屋壁。”

看吧,孔安國先生的名片上赫然印著:孔子後代、儒家傳人。孔先生說的話想必儒生們是要趨之若鶩的,那可是祖師爺的血脈啊,見到孔先生還不跟朝鮮人民見到SAN胖(中國人碼子還要避外國人的諱,劉老溼暴脾氣上來了牆裂抗議嚴重譴責不服的不要不要的但還是忍了)一樣熱淚盈眶麼。

孔安國

孔安國的書一出版,全世界的儒生們都走上街頭奔走相告:秦始皇焚書坑儒把我們害得好慘啊。坑儒這事還真是坑爹啊。

跟孔安國生活在同時代的司馬遷並沒有完全採信孔安國的說法,雖然司馬遷曾向孔安國學習過。《史記·秦始皇本紀》中,太史公寫道:諸生傳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餘人,皆坑之咸陽。這裡太史公並未說儒生而用了諸生,想必有他的用意。《史記·儒林列傳》,太史公又寫道:及至秦之季世,焚詩書,坑術士,六藝從此缺焉。

太史公似乎也有些混亂,說明太史公受刑之後生理上和心理上的折磨對他影響不小,但司馬遷並沒有明確提到坑儒。

再舉一例,賈誼的《過秦論》總評了大秦帝國的興起、滅亡及其原因。《過秦論》是為了給漢文帝提供借鑑,後人的評價是見解深刻。在《過秦論》中,賈誼對焚書坑儒的描述是:廢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坑儒一事,賈誼也是隻字沒提。

方士煉丹圖

一邊是孔夫子後代夾雜恩怨的指責,一邊是第三方不帶有利益糾葛的評審,劉老溼毫不猶豫的選擇相信後者。至於太史公提到的坑術士,這倒是確有其事。由於迷信長生不老藥,嬴政給了方士很多權利,從煉仙丹到求仙藥,最後發現勞民傷財卻一無所獲,嬴政同志的確殺掉了兩個方士。至於太史公說的四百多人,假如也是以求仙藥為幌子騙吃騙喝的話,殺了就殺了吧。

嬴政燒儒家的書,儒生待他死後,寫書臭他。就這麼個邏輯,也很正常。但坑儒這事,那就是儒生的欺世謊言。不過焚書的事情還沒結束,嬴政是燒了幾本儒書,但是真正使很多經典失傳的絕不是秦始皇。劉老溼相信,能夠建立如此豐功偉業的嬴政大帝絕不會不明白書籍的重要性。大秦帝國從初創時就開運河、建公路,統一文字和度量衡,甚至還建立了三權分立的帝國機構,劉老溼簡直懷疑嬴政是穿越回去的。這樣一個擁有大格局大視野的人,會容不下幾本書和幾個儒生嗎?

真要說焚書?項羽燒的可比嬴政多了去。

項羽,也被稱為霸王,但他不是那個一開機就說其樂無窮的小霸王,這個西楚霸王只是個莽夫。

《史記》記載項羽“燒秦宮室,火三月不滅。”那麼在項羽火燒秦宮之前,發生了什麼?先到的劉邦毫不客氣了收走了財寶美女,好學的蕭何、張良收走了一批書卷,等項霸王到了,毛都沒了,一把火就把秦宮給毀了。大秦帝國的國家圖書館也在這付之一炬中灰飛煙滅了。再等到西漢時,經典遺失的罪名就全部集中在嬴政身上了。

火燒阿房宮

國家圖書館肯定藏有一些在民間罕見的書籍,孤本也是必不可少的。蕭何和張良真正能帶走的也肯定沒多少,當時拿走的一定是急用的,比如前朝留下來的資料性的書籍。必要但不緊急的書,眼下也沒必要立刻就搬走,畢竟竹簡太重了。

項羽臉譜郵票

至於項霸王究竟一把火燒了多久已經不重要了,總之嬴政焚書在先,自西漢時確有經典失傳,那就全部嫁禍到你嬴政身上去吧。畢竟你嬴政才是為了焚書而焚書的,項羽燒的是秦宮,書只是陪葬而已,誰會在意呢。——這應該就是儒生們的完美邏輯了。

再說了,項羽坑殺降兵20萬,也沒見儒生們義憤填膺至此,400多儒生的命難道就比20萬秦兵的命寶貴?說什麼都是黑你的藉口罷了,翻譯成現代語,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