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被冤枉的“暴君”

當我在上學的時候,知道的第一代帝王就是——嬴政。在課本上,描述了不少他的豐功偉績,但當我們老師在講嬴政的時候,更側重的是他的“

暴政”,他的“焚書坑儒”。

後來嬴政在我心裡,一直都要比其他仁君印象深刻。尤其是當我瞭解了其他帝王之後,我開始懷疑人們對秦始皇的定義是不是太過嚴苛?

嬴政:被冤枉的“暴君”

秦始皇



歷史上的嬴政


“若士必怒,伏屍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縞素,今日是也。”(唐雎)挺劍而起。

秦王色撓,長跪而謝之曰:“先生坐!何至於此!寡人諭矣:夫韓、魏滅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在節選中最後一段,“秦王色撓,長跪而謝之”的意思是秦王變了臉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這裡的秦王大家不用懷疑,正是未完全征戰六國的嬴政。

《戰國策》是一部國別體史書,由許多人共同彙編而成,對於研究春秋戰國時期的歷史具有很大的參考作用。但是,並不能完全作為歷史來看,就像上文列舉的《唐雎不辱使命

》,就是非常不符合史實的。

首先在進入帝王將相前,最基本的刀劍是不得佩戴的。

其次在《荊軻刺秦王》中,荊軻刺殺嬴政時,嬴政是帶著劍躲開來的,並在最後捅了荊軻八次。由此說明嬴政是會武功的。

再者,以史書上對嬴政的描述,怎麼可能看到唐雎拔了劍就跪著向唐雎道歉。

足以說明,在當時的人們也是對嬴政深感不滿的,所以在寫文章或是記錄與嬴政的事情的時候都帶有個人色彩,將嬴政描寫的膽小懦弱。


嬴政:被冤枉的“暴君”

孟姜女廟


在描述嬴政的暴戾時,最有名的莫過於是孟姜女哭長城了。

因為嬴政徵勞役修建長城,孟姜女與新婚丈夫分離,好不容易來到長城,得到的確實丈夫因飢餓勞累死在長城下的噩耗。孟姜女在長城哭了三天三夜,長城奇蹟般地出現了斷裂。

但事實上,孟姜女哭的並不是嬴政修建的秦長城,而是春秋戰國時期的齊長城。齊長城被譽為是“長城之父”,早於嬴政統一六國之後修建的萬里長城。

由此可見,嬴政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背了多少鍋啊。



豐功偉績

嬴政的成就其實用一行話就可以概括:統一六國、修長城、統一文字貨幣度量衡、修靈渠、擊匈奴、建直道。

在秦統一六國之前,中國一直處於長期分裂的情況下,各國的文化不互通。由於文字、語言等方面的不同,常常鄰國之間的交易不能平等地進行。經常會出現“我覺得你佔了我便宜,我虧了”的爭吵,再加上每個國家的貨幣不統一,楚國的富商到了秦國就變成了乞丐。

介於這種情況,秦始皇統一全國後,便下令統一貨幣、文字、度量衡。以秦國通行的文字為基礎制定小篆,作為標準文字;統一使用金、銅兩種圓形的貨幣;將全國的度量衡統一為分、寸、尺、升、鬥等,同時也統一了度量的器具。

北擊匈奴,南征北越,使中國的版圖得到最初的確定。

嬴政:被冤枉的“暴君”

秦朝版圖



暴政

修建長城,抵抗匈奴的入侵,顯然這一舉措的效果很好,各個朝代紛紛效仿,直至今天的萬里長城。雖徵勞役修建阿房宮和長城,大量的青壯年死亡,民不聊生。但幾乎是每代君王都會因為大興土木去徵勞役,而把這一項作為批判嬴政的準則,未免有些不妥。

而人們去強調嬴政的暴政,但事實上他的舉措從長遠上來看,都是對幾千年後的中國產生了巨大影響。

對於結束了五百多年分裂格局的秦朝,不用些鐵血手段是萬萬不可的。嬴政尊崇“韓非子”的思想,效仿法家,依法治國。刑罰的嚴酷也使子民難以承受,但如此便使得人們不會輕易有叛亂的念頭。

嬴政:被冤枉的“暴君”

而被後人所詬病的“焚書坑儒”,這一舉措事實上坑殺的並不是儒家。秦朝初建的時候,嬴政推崇的是文化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但慢慢得,一些儒家的人們的言論越來越激烈,已經影響到了嬴政作為帝王管理國家的威嚴。

由此,秦始皇才不得不下定決心“焚書”,而“坑儒”是在“焚書”的第二年,當時嬴政想要長生不老,便召集了大量的術士為他煉丹,但那些術士煉不出來丹,就開始散佈嬴政暴君,天道難容的言論。嬴政一氣之下將這些騙子全部坑殺,偏偏這個時候,儒生站了出來一起說嬴政的壞話,導致“引火燒身”,也坑殺了些儒生。但事實上,“焚書坑儒”坑殺的是術士。



不知道讀了這篇文章之後,有沒有對秦始皇嬴政有些改觀呢?

事實上嬴政也逃脫不了原生家庭的影響,我是橙子 ,下次我們來聊聊嬴政的“悲慘童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