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愿-五台真香


读过的经典越多,学习的传统也愈来愈多时,,,某一天,你突然醒悟,你发现,他们都指向一处。

那一处,远离尘世的喧嚣,远离满身的欲望,超脱出肉体的痛苦与拘束,看到了洁净,透彻的自己。那一刻,我知,我回来了,回到了我的“故乡”,我的“家”。


心如明月连天净,

性似寒潭彻底清。



写大象府之前,我曾经有过几年时间,不喜欢出门,不喜欢跟人说话,不喜欢美食,不喜欢买东西,不喜欢谈感情,只喜欢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自己和自己玩,自己看书,自己喝茶,自己燃香,自己写字,自己读经,自己练功,说不上来我是怎么变成这样,感觉冥冥中有股力量在推着你走,,,,,,


那段时间,我身上发生了一些变化,我开始了解到一些实相,我开始感受到自己身体的存在,体会到内心的宁静,我也开始感受到那些扰乱我的行为和思绪。


直到有一天,我看到《心经》,第一句“观自在菩萨”,我开心的笑了,因为这句话,我似乎隐约的明白了这几年我到底在干嘛。



写大象府后,和我交谈的人多了,几乎每个人都有各种不同样的问题,有的人睡不着,但是我看到他却每天晚上玩手机到深夜;有的人脾胃不好,但我看到他每顿都在餐馆里吃着各种调料制作的料理;有的人脾气不好,年级轻轻就有高血压,糖尿病,但我看到他心中那口气在欲望的缠绕下,鼓噪于胸,迟迟不降,,,,,,凡此种种,我看到的,感觉都如过去的自己一般,那么的真实。果然,一切众生相皆是非相,见自己,见众生。



看多了不得解脱的众生相后,慈悲心便自然生发。某一日,感受到心苗一动,遂生一愿:愿以此微薄之力,打破缠绕在众生心头的认知障,让他们看到自己,了解自己,毕竟,只有这样,才能救自己。


佛经上说,释迦牟尼成佛之后,说的第一句话便是:“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希望大象府的羸弱之力,可以帮助大家点亮每个人本自具足的慧灯,扫除心障,解除疾病痛苦。



心念一闪,震动十方。念念不忘处,必有回响。只是我未曾知晓,这份回响来自殊胜的文殊菩萨法地。


“五峰耸出,顶无林木有垒土之台,故曰五台表我大圣五智已圆,五眼已净,总五部之真秘,洞五阴之真源,故首戴五佛之冠,顶分五方之髻,运五乘之要,清五浊之灾矣。”

——唐·澄观《华严经疏》


据佛经记载,文殊菩萨是释迦牟尼佛的九代祖师,亦被称为“诸佛之母”。五台山,便是众菩萨上首文殊菩萨的道场。这一声回响,便是来自于五台山脚下的一位香师。


香师原来属于才子佳人一类,因受文殊菩萨感召,放弃一切声色名利,孤身一人,结庐五台山脚,潜心修行,制香礼佛,以香入道。



诸念和合之际,便是因缘际会之时。


大象府,希望借古圣大道,以至简至真的文字,扫除众生迷障,打开身心上的枷锁。


香师,愿以一缕非木非空,非烟非火,去无所著,来无所从的香气,助愿众生启悟心性智慧。


于此,“心安”随缘而出。



望得此香者,能在无上大智慧文殊菩萨的加持下,在五台圣水的滋润中,普灌心田,沐浴芬芳,启悟心性智慧,解除尘俗的枷锁,度一切苦厄。


五台山“般若泉”


两千五百多年前,一缕沉香的香气,飘过一个人的鼻端,这个人缘者闻见这缕清香,顿然开启了心性的大门,证得自在无碍的内心境界。这是个真实的故事,这个人便是《楞严经》记载的,以闻香而入道的香严童子。




「文殊菩萨心咒」

● ●

嗡ōng 阿a 若ro 巴ba 咋zha 纳na 渧di

(中文)

Om A Ra Pa Ca Na Dhih

(藏文)

Om A ra Pa Za Na Di

(梵文)

文殊菩萨心咒道一法师 - 慈悲心智慧心

燃香时,请持诵此咒

增长福德智慧

消除愚痴

明瞭诸法实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