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zer Baslisk V2 FPS 電競鼠標評測 出色的機械式按鍵反饋感

俗話說得好『好的鼠標帶你上天堂,壞的鼠標讓你常退場』,一支好鼠標不論是在工作或是遊戲上都能帶來實質幫助,身為全球知名電競品牌在近日推出全新的 Baslisk V2 FPS 電競鼠標,除延續 Baslisk 鼠標家族高度個人化特色外,更配置光學鼠標按鍵軸,以及 Focus+ 感應器,鼠身上則具備 11 顆可編程按鍵,同時也有頗讓玩家喜愛的多功能按鍵,與自訂滾輪阻力功能設計。這次小編也借來包含 Razer Baslisk Ultimate 以及 Baslisk X Hyperspeed 兩款鼠標一起來進行體驗。

這次借來的 Baslisk FPS 電競鼠標家族大合照,基本上從外盒來看,鼠標的外觀結構並沒有太大的更動,僅在燈條、按鍵有所不同。

先來看Razer Baslisk V2,身為前代更新款的版本,這次外盒上就印有升級的 Focus+. 感應器,當然 11 顆可編程按鍵、可自訂滾輪阻力等特色也包含在內,包裝後方也印有光學鼠標按鍵軸,與搭載多功能按鍵等產品特色。

外盒包裝(正面)


外盒包裝(背面)

除了 Baslisk V2 鼠標本體外,隨機附上的使用說明書、保證卡等文件當然一應俱全。

Baslisk V2 為 USB 有線鼠標,線材部分採用編織材質的 7ft Speedflex 纜線配置,除了不易損壞外,也有不易纏繞打結的特性。

Baslisk V2 的本體結構設計延續先前的風格,整體的尺寸為偏大的設計,對於女性朋友來說或許會有點太大,鼠身上採用大量的噴砂塗層,能增加握感的穩定性,更重要的是不會因為長時間使用讓鼠標沾滿指紋油汙,對於清潔來說也是頗有幫助。鼠標前端則備有遊戲等級的觸覺反饋滾碖,上方並備有 LED 燈與止滑顆粒設計,滾輪左右兩側也有按鍵配置,下方則是多功能按鍵,原廠預設為靈敏度調整功能。

鼠標本體


鼠身


滾輪與多工按鍵

這款鼠標則為右撇子適用的抓握設計,可以看到鼠標左側具備能放置拇指的託板,也具備止滑的顆粒設計,鼠標右側則為相同材質的設計,雖然不至於太過突出,但剛好能夠讓無名指與小指輕靠在上方,對於長時間使用的舒適性也有所幫助。鼠標左側則有另外兩顆多功能按鍵配置,原廠的標準預設操作為 Q、Z 按鍵,使用者可以通過 Razer Synapse 3 應用程序自行定義按鍵功能。

鼠標左側


鼠標右側

鼠標底部則可看到使用 PTFE 材質打造的鼠標腳,以及 Razer Focus+ 光學傳感器、滾輪阻力調整滾輪與個人設置檔切換按鍵。

實際測量這款 Razer Basilisk V2 鼠標與 USB 連接線的重量為 123g,整體來說並不算太重的設計。

使用者可以通過 Razer Synapse 3 應用程序,來進行更多的鼠標相關功能設置,小編這次則是搭配 Razer Blade 15 筆電來進行試用搭配,只要按下 Basilisk V2 鼠標的圖示,就可以進入詳細的設置選單,首先是可以讓使用者自訂 11 個按鍵編程的選單,除可針對標準與 Hypershift 兩種模式進行個按鍵的設置外,鼠標也具備 5 組內建存儲器設置檔,讓使用者可以針對不同遊戲進行不同的按鍵編程設置。

Razer Synapse 3 應用程序


按鍵編程設置


按鍵操作功能

Basilisk V2 支持 800/1600/4000/9000/2000 共五階段的靈敏度設置,使用者可通過鼠標上的按鍵直接切換,如果有安裝應用程序的話,使用按鍵切換靈敏度時,會在計算機畫面右下角出現相關信息,另外使用者也可啟用 X-Y 軸設置,並增加取樣頻率與鼠標屬性。這款鼠標也支持 2 個 Razer Chroma 發光區域,使用者可在應用程序中自訂亮度、燈光顏色、發光模式,以及關閉燈光時機等設置。

性能設置


燈光設置

鼠標腳採用 PTFE 材質打造,這個材質大多用在不沾鍋塗層的材質,搭配 20,000 DPI Focus+ 光學傳感器,讓鼠標的解析精準度高達 99.6%,讓鼠標可以不受表面材質的限制,應用程序中則可讓使用者針對不同材質進行校準作業。校準方式分為智能追蹤與手動校準兩種,不過手動校準可選擇的產品,均為 Razer 自家所推出的鼠標墊,因此各位可以使用智能追蹤功能,就能應付不同到使用環境。

鼠標表面校準


手動校準


自訂表面材質

由於 Razer Bailisk V2 是專為 FPS 遊戲所設計的鼠標,因此小編就用《極地戰嚎5》與《戰地風雲5》來進行體驗,至於 Razer Blade 15 為 Full HD 分辨率顯示屏幕,小編自己試了幾次後,發現 4,000 DPI 靈敏度是最適合的設置。操作上的靈敏度相當出色,且小編也通過不同的鼠標墊與桌面材質進行使用,靈敏度部分是不會有太大的影響,小編也通過多功能按鍵來增加遊戲操作功能,這樣左手就可以專心的進行移動等操作,對於實際遊玩上也有很大的幫助。

這款 Razer Bailisk V2 有線電競鼠標,具備良好的操作性、靈敏度與實際使用的精準度,加上鼠標本身的尺寸較大,對於成年男性使用者來說,握感算是相當舒適,長時間使用不會有不適的情況發生,能夠自行定義按鍵的功能,還有增加滾輪阻力的設計,讓 FPS 遊戲的換槍操作不會太過靈敏,導致時常發生 GG 的窘況。不過這款鼠標為右手專用設計,左撇子使用者可跳過。

小編另外也借到 Razer Basilisk X HyperSpeed 來進行體驗,這款同時支持 BT 與 2.4GHz 無線連接的電競鼠標,算是家族系列入門款機種,各位可以看到鼠標的架構設計幾乎是完全相同,因此小編就不多作介紹,就為各位整理一下這款鼠標的重點功能特色。

Razer Basilisk X HyperSpeed 在搭配單顆 AA 電池的重量為 85g,算是相當輕巧的設計,具備Razer 5G 高端光學傳感器,支持最高 16,000 DPI 鼠標靈敏度,使用者還可進行 800 / 1800 / 3200 / 7200 / 16000 共五段調整,鼠標則具備 6 顆可獨立編程按鍵,按鍵則採用 Razer 機械式鼠標按鍵軸,滾輪部分則使用電競級觸覺反饋滾輪,並內建存儲器設置檔,電池續航力表現上,在使用 2.4GHz 連接時最長約 285 個小時,使用藍牙連線則有最長約 450 個小時的表現。

小編同樣也用先前的兩款 FPS 來進行試用,鼠標靈敏度設置則在 3,200 DPI,此時就可以發現操作的靈敏度會有小小的差異,且鼠標內建的六顆自訂按鍵,如果對於操作較複雜的遊戲來說,算是不太夠用的設置,加上無法調整滾輪阻力,讓小編時常在換槍時,會換到最弱的那一把,然後就沒有然後了...中大型的鼠身設計,讓這款鼠標同樣具備舒適的握感,不過小編認為這款鼠標較為適合玩 ARPG 等類型遊戲,或是一般工作來使用,且售價不高算是較合理的入手範圍。

最後一款則是 Bailisk 家族的旗艦款 Basilisk Ultimate,這款旗艦款可以算是 Basilisk V2 的無限版本,採用 2.4GHz 無線傳輸連接,且也支持有線連接方式使用,通過隨附的 Razer 鼠標充電座,除可進行充電外,更能將 2.4GHz 傳輸器置入其中,進行無線傳輸連接。

基本上,Razer Basilisk Ultimate 無線電競鼠標,在外型結構設計上與上方兩款鼠標完全相同,實測重量上則為 106g,雖為中大型鼠標設計,但卻具備輕便的攜帶性。這款旗艦款鼠標,則同樣採用支持最高 20,000 DPI 靈敏度的 Razer Focus+ 光學傳感器,Razer HyperSpeed 無線技術與可自訂滾輪阻力等功能,鼠身上也具備 11 顆可編程按鍵,不過建置 14 個可自訂 Razer Chroma RGB 發光區域,就連充電座也有發光區域設計,說實話除了無線傳輸與發光區域設置不同外,基本上這款鼠標就是 Basilisk V2 的無線版本,規格幾乎完全相同。

Razer Basilisk Ultimate 的握感體驗與前面的兩隻鼠標相同,由於採用無線方式連接,因此操作的靈活性上較不受線材拘束,靈敏度與精準度表現上則與 Basilisk V2 沒有太大的區別,可以說是完全的體驗,但 Basilisk Ultimate 內建充電電池可隨時進行充電,不用擔心電池爆裂或更換電池的困擾,搭配充電座使用帥氣度也提升不少,且如果你的計算機主機離你的桌面有點遠,充電座也具備延伸接收器的效果。

最後分享給各位 Razer Basilisk Ultimate 實際的鼠標握感照片,小編認為 Basilisk 系列電競鼠標,偏向中型鼠標設計,真的很適合手掌較大的男性朋友們使用,握感真的相當舒適,機械式鼠標按鍵的反饋感也相當出色,但如果不是時常玩遊戲的玩家,建議入手 Basilisk X HyperSpeed 即可,至於 Basilisk V2 與 Basilisk Ultimate 這兩款鼠標,在性能與規格上幾乎完全相同,在沒有預算考量的需求上,直接衝頂是最好的選擇,但如果不需要無線連接功能,建議直接入手 Basilisk V2 會有較高的性價比。(via.mobile01)

側面握感


正面握感


上側握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