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期”对上市公司的影响到底有多大?

A股的投资者都明白一句话叫“买预期、卖现实”。那么究竟“预期”会怎样影响一个上市公司的股价呢?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

超预期

超预期的前提是先有预期。每逢财报季,上市公司一般都会发布业绩快报。一般来讲,正式公布的财报和预告往往差别不大。但也有不少上市公司实际公布的财报大大超出预告的数据,一般这种情况都会引起二级市场的狂欢,股价以收涨居多。

也有快报本身就超出了市场预期的。比如大家认为公司按照正常的经营状态年报应该保持在15%~20%之内,但快报出来之后,业绩落在了20%~40%之内,算是一定程度的超出了市场的预期,在大环境不太好的情况下,这算是不小的利好。比如安静是品牌在2月22日公布了年报业绩快报超预期之后,股价一路走高。

不及预期

不及预期,不仅仅指个股的业绩表现,有时候甚至指的是行业的业绩表现。

比如这两年的房住不炒,就对整个房地产行业算是一个不小的紧箍咒。让房地产行业的预期乐观不起来。不少房地产行业的股票,纵使业绩不错,股价表现的往往比较疲软。不为别的,市场认为你现在业绩好,但随着房住不炒政策的推行,你未来的业绩预期会变坏,目前优秀的业绩并不可持续。这点我们可以从万科的走势上,以及不少绩优但走势疲软的家电股可以看出来。


业绩优良,但市场对房地产的预期比较差

当然也有不少市场预期业绩会不错,但是实际公布出来的业绩不及预期,市场用脚投票的情况。比如华兰生物1月6号的走势。

当然,华兰生物受益于疫情的发展,股价逆市走牛抵消了业绩不符合预期的利空,市场对它又有了新的预期。

符合预期

这样的情况,就没有什么可说的了,符合预期该干啥干啥,该喝酒喝酒,该吃肉吃肉。比如不好大消费中的大白马,以海天味业,中炬高新为代表。

四叶君认为股票投资就是投资公司的未来,也是投资公司的预期。我们应该尽量多寻找业绩超预期好的公司,坚定持有业绩符合预期的股票,尽量摒弃业绩不符合预期的股票,做到趋利避害,稳健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