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话特辑&盘古开天地

神话历史特辑&盘古开天地

世界是如何诞生的?从古到今,从东到西,对于天与地的奥秘探寻从未停止。溯源而上,我们的祖辈,中国的先民,对于世界万物的由来,产生了什么样的想象呢?


“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后乃有三皇。数起于一,立于三,成于五,盛于七,处于九,故天去地九万里。”——三国·吴·徐整

看到这句“混沌如鸡子”,忍不住歪想到另一个困极人生的问题,先有蛋还是先有鸡?当然,你会说这是个科学问题,进化论和逻辑推理告诉我们蛋比鸡出现的早。盘古开天地就是一则典型的卵生神话,古代的有智慧的先民(闲着没事干)看到他们所生活的天地如此美好,他们的一切都是上天给予,忍不住就开始YY,天与地又是谁创造的?

《淮南子》说:“古未有天地之时,惟像无形,窈窈冥冥。”这种想象力,真的不一般,这句话,就是“浑沌”两个字的生动描述,我一度怀疑写出这句话的人有点眼疾,这种状态大致就像盲人眼中的世界,大家处在黑暗之中闭上眼睛,感受一下,可能就是浑沌的感觉了。

徐整生活在三国时期,此时距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已过去了很久,各项思想都趋于成熟,《淮南子》、《山海经》等书籍业已出现,他就开始研究,没有天地的时候是混沌的,那有天地又该是什么样?他也不知道天与地是怎么来的,一看,既然很多前辈都不知道,好嘛,那就提出一个自己的想法好了,天地是人造的,这个创意可没人提出来过,没有版权纠纷。


根据历史记载,徐整任东吴太常卿,编纂有《毛诗谱》,以及包含盘古开天等诸多故事的《三五历记》《五运历年记》,按理说是一位儒生,但经过汉朝各种文化各种思想的融合,儒家思想包容性极强,徐整的思想其实本应归属道家和阴阳家。


盘古,为什么要叫“盘古”,从字意看,“盘”有仔细查究、探询之义,“古”就是时间的寓意,“盘古”,就是对久远时间里的存在的一种探询,还带有一种浪漫主义的色彩,大之意思参照屈原的“天问”,不过伟大诗人屈原更直接些。

至于“阳清为天,阴浊为地”,来自于西汉《周易乾凿度》中“清轻者上于天,浊重者下为地。”这就是赤裸裸的道家思想了,早在春秋时期,人们就把天地生成变化的动力认定为“阴”和“阳”,徐整这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再提出这句话就已经有了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可以寻根溯源,人们也更快的接受了。


其后对盘古的描写,则是夹带着对个人英雄主义的一种崇拜了,在上古时期,英雄创造历史的唯心史观大行其道,春秋战国乃至两汉,层出不穷的游侠儿,就是奉行英雄主义的代表,三国距这个时期不远,徐整把盘古的形象写的如此伟岸,塑造出这么一个能够开天辟地的人来,也更能吸引当时的人们。

天与地相去九万里,盘古自然也是九万里那么高,“九”在道家思想里自有其特殊的意义,关于这个“九”含义的解释实在太多太多,它就是代表了到达极致的意思,不能再有超越它的存在的了。


“首生盘古。垂死化身。气成风云。声为雷霆。左眼为日。右眼为月。四肢五体为四极五岳。血液为江河。筋脉为地里。肌肉为田土。发为星辰。皮肤为草木。齿骨为金石。精髓为珠玉。汗流为雨泽。身之诸虫。因风所感。化为黎甿。”

既然天地已经有了,万物自然也要出现,盘古就牺牲自己,大爱无疆身化万物,英雄本就该无私,颇有一丝悲壮的气概。而这种描述,则反映出古代盛行的一种哲学思想即“天人合一”,主张的是人、天地、自然在本质上的一种相通。在古代人眼中,“胆为云,肺为气,肝为风,肾为雨,脾为雷,以与天地相参也,而心为之主。”连身体的各个部位都能与天地间的物象对应,而且这种体系至今衍化为中医理论仍在流传,不得不说古人之智慧。


对于我们人来说,我们蕴含之力量无穷,盘古开天地的神话何尝不是在告诉我们,没有什么事物可以阻挡人类进化的脚步,天地都可以打破,人类有什么是做不了的?人类拥有智慧,便能够创造,如今,人类搬山倒海早已不是神话,历史便就是在不停打破”蛋壳“中诞生,人类早已成为超越”盘古“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