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选择不同的人生,我永远都有二个选择,关键看怎么选?

关于选择

俗话说选择大于努力,

这句话充分说明了选择的重要性,哈佛曾经有一项研究显示人生一辈子的选择机会大概有七次,其中第一次和最后一次因为太小或太老的原因,意义不大,真正的选择机会只有五次。

或许哈佛大学该研究里面说的选择是关于人生转折点的一些重大选择,比如结婚,择业等,但我认为每个人每天都面临是很多选择,对任何一件事情,你始终有二个选择的机会,一个积极,一个消极。你自己始终掌握着选择的主动权。

选择?

而且选择都是具有连续性的,每个选择不是孤立存在的,这次的选择也是你下一次选择的基础,一次选择或许决定不了什么,但一次又一次的选择就决定了你的人生,所以说你的现状就是由你之前自己的一个个选择决定的。

如你高考考中了北大清华,你还是要面临选择在大学是好好读书,还是虚度年华到毕业。

如你高考没有考上中意大学,你还是可以选择自暴自弃,还是重整旗鼓的好好学习。

伟人的选择

当曼德拉被关在罗本岛的二十多年的时间,他依然选择每天锻炼身体,选择不放弃自己的梦想。当最终实现梦想时,他在仇恨和宽恕之间,他选择了宽恕,邀请了几位当时的狱警参加他的就职典礼。

鲁迅当年是学医的,还到日本医学院求学,二年后,但选择了放弃医学,转为写作,因为他说他感受到中国人民的愚昧,医学只能解救病人肉体的痛苦,但他想解放的是人的精神。

马云当年虽未进北大清华,只考上了杭州师范学院,但他并没有选择得过且过,他选择了把英语学好,毕业后当了英语老师后,同样没有选择安心老师的身份,而是选择去创业,去从事互联网,才有了后来的一系列事情

虽然我们做不到他们那样的伟大,在现实生活中,你每天面对时间的选择,也可以看出你的价值取向和未来的可能性。


伟人的选择造就伟大的价值


平常人的选择

周日的一天,你可以选择睡懒觉,可以选择读书,可以选择逛街,可以选择健身,这些选择都是你内心价值取向的反映,选择睡懒觉的最后你可能会被抛弃,选择读书的可能会成为作家,学者,选择逛街的可能会成为购物狂,选择健身的可能会有不错的体型。

哪怕只有几个小时时间,你依然可以选择,我平常出门比较多,高铁飞机是常事,我出门习惯随身带一本书,一般做飞机高铁时都会靠看书打法时间,但看到其他很多人会选择其他的方式,比如睡觉,刷手机,甚至发呆。我还注意到一个细节,飞机上看书的人的比例比高铁多,高铁一等座看书的比例比二等座高。难道这只是偶然的巧合吗?

在武汉方舱医院里,当所有人在这样的环境下,除了休息你还能干吗?但依然还有一位年轻人选择看书,他选择与书为伴,据报道他从武大博士毕业后去美国深造,目前为博士后,在佛罗里达州立大学教书。

写在最后

每天都充满了无数的选择,你的选择不仅和你心情相关,也和你命运结果相关,你只要选择积极向上的方式,长期以往,你的人生结果必定越来越好,如果你选择消极负面的方式,你的命运注定越来越坎坷,记住,任何事情你永远都有二个选择,掌握在在自己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