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當年的那句寧可我負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負我,你理解多少?

古蘭貝爾


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這句話在中是曹操錯殺其義父呂伯奢一家後,面對陳宮的埋怨時所說。

且不論這句話是不是曹操所說,單論這句話,還是有一定見地的。

這個世界上有兩種人,一種大公若私,另一種大私若公。曹操就屬於大公若私這一種,他本著一顆匡扶漢室的雄心,20歲舉“孝廉”為“郎”,為朝廷效命。一路上,奉天子以令諸侯,誅董卓、殺呂布、征討袁術、袁紹兄弟,華容道險些丟失性命,最後封魏王。除了“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這句話外,曹操還有一句名言“若無孤,天下不知幾人稱王稱帝”。縱觀其一生,始終沒有稱帝,堪稱大公若私。而劉備一生也以討伐逆賊,匡扶漢室為己任,以仁義著稱,緊跟曹操的腳步稱王,最後稱帝,這難道不是大私若公嗎?也許有人說,劉備也姓劉,當時皇帝已亡,自然該這位劉皇叔稱帝。這就是《三國演義》一書的根本:尊劉貶曹。

我們都知道,曹操東漢末年著名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詩人,曹魏政權的締造者,以漢天子的名義征討四方,統一了中國北方,並實行一系列政策恢復經濟生產和社會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國的基礎。曹操在世時,擔任東漢丞相,後為魏王,去世後諡號為武王。其子曹丕稱帝后,追尊其為魏武帝。曹操博覽群書,尤其喜歡兵法,曾抄錄古代諸家兵法韜略,還有註釋《孫子兵法》的《魏武注孫子》著作傳世。

老子曾說過,天下是可以託付給一個最自私的人的,只有這樣的人才會大公若私,照顧全天下的人,如果“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這句話真是曹操說的,那也未嘗不可,因為他本身就出身宦官之家。但最終結果是好的。記得有位名人說過,“四人幫”中的一位打著公而忘私的旗號,家裡邊把公家的好多字畫據為己有,這就是歸於大私若公一類的啦!

最後,欣賞一下曹操的名篇《短歌行》: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鳴,食野之萍。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宴,心念舊恩。

月明星稀,鳥鵲南飛。繞樹之匝,何枝可依。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看我的帽子漂亮嗎


曹操作為一個有著“治世之能臣,亂世之梟雄”評語的人,所以他確實不是一個完全偉光正的人,他作為一個人,人是會有不完美的,所以人自然就會有人的慾望和人的錯誤。在很多人面對錯誤的時候,正常的反應是逃避和害怕,而曹操則不是,他的選擇是面對,去承認,去面對!

“負”字還有另一層解釋,就是揹負、承擔的意思,而且這層意思放在“寧我負天下人,毋天下人負我”這句話上就是寧願我揹負著天下人,為天下人負責,也不讓天下人揹負我,為我負責。曹操雖然臣節有虧,被天下唾罵,但他結束了北方亂世,讓百姓重新過上安居樂業的生活,確實實現了曹操揹負天下人的抱負。

https://www.toutiao.com/i6698660174145520141/


回望歷史的青年


首先要糾正一個錯誤:

曹公的原話是這樣說的“寧我負人,毋人負我”而不是“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這是質的一個區別。因為曹操對於殺呂伯奢一家沒有辦法挽回才說出這樣一句話,是針對這一件事而言 ,並不是所有事情。曹公其實是一個很重情義的一個人,他極其愛才,對於關羽他是既敬佩有喜愛,所以想感化他才那麼厚待他,他之所以放走關羽是因為他深知關羽是個忠肝義膽的人,對他有恩他一定會記在心裡的過後一定會回報的,由此可見曹公知人之深。寫出了他的性格。


秦牧哥哥


原話是“寧我負人,毋人負我”,是當時曹操錯殺呂伯奢一家後,安慰自己的話,表達了他對世事無常的無奈。

“寧可我負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負我”,這一句大約還是出於《三國演義》對曹丞相的抹黑,刻畫出了曹操恬不知恥,自私自利的小人嘴臉,尤其是同行者陳宮的離去,更從側面加深了這一印象。

讓我們回到正題,有人說這兩句話有兩層意思,一是字面意思,寧可我欠別人,也不能讓別人欠我;另外一個是從曹操之後的成就,引申出來的,把“負”解釋為擔負,寓意為曹操想揹負起整個天下。

比起第二層意思,我更贊同第一個。

從當時的實際情況看,曹操刺殺董卓失敗後,正在逃亡,處於神經緊繃狀態,誤以為呂伯奢一家要抓自己去見官,殺人後悔後,寬慰自己的話。而不是什麼,整個天下只有我曹孟德可以拯救,你們必須死之類的。這話,你就是當面跟曹操說,估計他本人都不信。曹操可能想的是好死不如賴活著,你們死,總好過與我死。而不是為了不連累你們,我先走了,你們可以去報官來抓我之類的,從中可以看出曹老闆自私的本性。

當然,是人,都有自私這種本性。

在三國那個亂世之中,幾乎所有的諸侯都是利己主義著。陶謙讓三讓徐州,想的是自己兒子不是當州牧的料,讓與劉備,起碼可以保全家人;袁術為當皇帝,可以冒天下之大不韙;就連以仁義著稱的劉備,也說出過,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之類的話,甚至為了收斂人心,連親兒子都能摔。而曹老闆呢?更是蔣利己主義發揮到極致。為了人才,可以倒履相迎,為了霸業(挾天子以令諸侯),可以不惜名聲,遭受天下人唾罵。

今天的我們雖不恥曹操的行為,但誰心裡不想,霸氣的喊出那句“寧叫我負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負我”。套用劉邦那句“大丈夫當如是也”!


寒門之貴子


袁世凱去世。有某人送輓聯一副。下聯“袁世凱千古”,上聯“中華民國萬歲”。有人搖頭不解,千古對的萬歲,好。可袁世凱對不起中華民國啊?不錯,正是袁世凱對不起中華民國。

書歸正傳。

曹操這句名言原句是“寧我負人,勿人負我”。後人加了“天下”二字,略作修飾變成“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負我。”天下天下,兩個字活化了歷史的曹公。古人說,有天下之志者,可堪天下之任。

曹公議論:龍能大能小,能升能隱;大則興雲吐霧,小則隱介藏形;升則飛騰於宇宙之間,隱則潛伏于波濤之內。方今春深,龍乘時變化,猶人得志而縱橫四海。龍之為物,可比世之英雄。

曹公說:“夫英雄者,胸懷大志,腹有良謀,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那些凡庸之人,以我人之論非議曹公,大錯!

曹公有言,“天下無孤,不知幾人稱帝稱王?”曹公天下,天下曹公,此正論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