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幸的故事,早在這部重口無下限電影裡講明白了

一夜之間,瑞幸的新聞刷爆了網絡。

虛報,做空,注水,股票大跌。

有人唾棄其擾亂市場,也有人拍手叫好說它割了資本主義韭菜。

這段一年半上市,半年股價翻倍,兩年開5000家門店的商業神話還未完待續。

但這場資本的遊戲卻早就不是什麼新鮮玩意兒了。

2013年的電影《華爾街之狼》,幾乎就是對瑞幸的完美預言。

根據真實人物自傳改編,小李子飾演的喬丹貝爾福特,從一個無名小卒,白手起家,靠著賣垃圾股票,一點一點成為了業界神話。

他們給投資人畫大餅,一圈接著一圈,畫的人不亦樂乎。

具體股票能不能賺錢,並不是股票經濟人關心的事。

喬丹通過不擇手段創造了巨大的財富,自己也沉迷於性和毒品中不能自拔。

終於引起了FBI的注意。天道輪迴,最終喬丹家庭破碎,自己鋃鐺入獄。

電影的尺度之大,讓人彷彿在看愛情動作片。

但其所反應的內核,則展現了資本世界裡毫無底線的運作。

在資本世界裡,沒有贏家,只有利益。

一切都是以錢為目的。股票的存在,不是為了賺錢,而是為了圈錢。

說的再明白點,股票就是一種合法的集資,而保險,就是一種合法的傳銷。

所有那些所謂的經紀人經理人,他們做的只有一件事,就是以掙錢為名,把別人的錢裝進自己的口袋。

玩的轉的都是資產大鱷,普通小老百姓想在這裡分一杯羹,無異於把自己放砧板上讓人做成刺身。

就算泡沫破碎,資本崩盤,掌控資本的人依然能全身而退。

《華爾街之狼》中間有一次機會,喬丹本可以就此卸任,帶著鉅額家產退休。

這是多少人夢寐以求的事。

但他拒絕了,而是選擇激流勇進,頂風作案。

最終被FBI一鍋端。

但結局並不是那種俗套的,正義必勝,壞人受到應有的懲罰。

喬丹只被判了三年。甚至坐牢期間還能過的舒適自在。

所以,那些夢想一夜暴富的朋友,你們真的有本事在狂風暴雨之後還能全身而退嗎?

瑞幸的成功難以複製,瑞幸的結局,也不過是大佬們拂袖而去,留下一群跟風者深陷資本泥淖,自生自滅。

再說說瑞幸,瑞幸賣的從來都不是咖啡。

想靠咖啡賺錢的人,八成腦子不太好使。

瑞幸在發展之路上只做了一件事,講故事。

一開始,講民族情懷,碰瓷星巴克;

然後講咖啡市場,中國人這麼多,都買咖啡,公司就發了;

後來又開始講新科技,新理念,搞無人售賣是未來的大勢所趨。

這些話說來說去,沒一句在談咖啡要怎麼做的,全是說給投資人如何如何能掙錢的。

這也就是《華爾街之狼》在一開始所說的,做什麼不重要,讓人覺得做什麼才重要。

銷售的套路不過就是套近乎,贏得信任,找準需求,描繪美好未來。

瑞幸的故事終將成為歷史,但華爾街之狼們卻會一直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