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周冬雨、易烊千璽主演的《少年的你》兩天半票房破五億,豆瓣評分高達8.5分。
高評分下,除了人們的確被這部片子的極具衝擊力的情節所震撼。
也在於,校園霸凌,這個極其現實的問題,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
人們也開始意識到,霸凌者,不見得一定是這樣的:
更多的,我們平時注意不到的,也意想不到的霸凌者,是這樣的:
為什麼?到底為什麼在這個本該單純爛漫的年紀,這些清純動人的少年,會有那麼猙獰可怖的一面?
《少年的你》是一部極其寫實的影視作品。
我們可以看到,青少年的欺凌,已經可以導致像胡曉蝶,陳念和小北這樣的悲劇。
那麼,如果將青少年的惡行極端化,尖銳化,那會是怎樣的可怖場景?
做好心理準備,下面介紹的這部電影可能引起強烈不適!!!!
《伊甸湖》
這是一部驚悚片。
劇情簡單,套路簡單,但卻讓人從頭到尾感到絕望和壓抑。
1
女主珍妮和男友史蒂夫在一個週末前往人跡罕見的伊甸湖度假。
而在當地,因受到一群不良少年(也可以說是我們平時說的熊孩子)的挑釁,史蒂夫與熊孩子們發生口角。
而隨後經過一系列事件,事態逐漸升級。在史蒂夫為保護女友失手殺死熊孩子老大布萊特的狗後,這對情侶開始開始被這群熊孩子,獵殺。
是的,獵殺。
就像獵人捕獵一樣。設伏,包抄,追捕...只是,獵物是一對情侶;獵人,是幾個平均年齡十四五歲的少年。
因為是驚悚片,導演又刻意將這場青少年犯罪極端化,本片的部分場景極其血腥,重口。
可能熊孩子的共性之一,就是囂張。而在影片中的這群熊孩子不僅面對陌生人囂張粗魯,隨後更是殘暴狠厲,讓人不寒而慄。
比如,將被俘虜的史蒂夫用帶刺的鐵鏈綁在樹樁上折磨取樂,甚至錄下視頻,彷彿自己在進行一項有紀念意義的活動。
比如,想用火燒死珍妮順便焚燬已被他們折磨致死的史蒂夫的屍體,以達到毀屍滅跡。
比如,當女主逃脫時,拿另一名被捲入這場罪行的孩子性命作為要挾。
並在沒能得逞後,為洩憤,將無辜孩子活活燒死。
2
整部電影,自從衝突開始後,之後的情節都讓人感到瘋狂的憤怒和深沉的壓抑。
最後的女主,即使歷經艱險也沒能逃過一劫。
刪除了手機裡的施虐視頻後,逃過懲罰的布萊特聽著女主瀕死的慘叫,在鏡子前戴上從男主那裡偷來的墨鏡擺酷。
這是一部反派最終勝利的電影。
就如同現實裡發生在孩童,青少年中的惡性事件一樣:正義並非每次都得到伸張。
或者說,那些對施暴者的懲罰,很多時候並不足以平息我們的憤怒和受害者的悲痛。
前段時間發生了兩件事:
大連一13歲少年,強姦未果後,殺害鄰居家10歲女童並棄屍於灌木叢。
新東方一17歲少年在教室姦殺16歲同班少女。
說實話,即使我一直知道,這一代的青少年不是我們普遍認知中的那麼純良無害,可“13,11;17,16 ;棄屍;姦殺”這幾個字眼,仍然刺痛了我的眼球,顛覆了我的認知。
還是孩子的他們到底怎麼了?
又是怎樣的缺失,才導致了這樣的悲劇?
3
同樣的,這種事件,我依舊不對法律,制度,社會這種層面發表不滿和怨氣。
因為首先,這種複雜的主體是我們共同塑造的。它們可能有不足和過時之處,但改變不可能一步到位。
其次,憤怒和怨懟,解決不了問題。
但是!我們真的得重視家長(生活環境)對孩子的影響。
影片開頭和結尾,兩處場景描繪了當地的兩名家長教育和對待孩子的態度。
布萊特父親的表現很好的回答了我們觀影中的一個疑惑:“這人這麼小,怎麼就這麼可怕?”
孩子從小接受這種粗暴的教育,無疑會讓他們的性格產生扭曲。
要麼是在生活中變得唯唯諾諾膽小怕事,要麼就是對這種粗暴進行模仿,變成布萊特這種殘暴專橫的問題少年。
4
影片中,逃亡的女主為了自保,殺死了那群少年中的兩人。
而這群暴徒的家長卻無視女主的遭遇,無視她身上的傷痕累累,無視他們孩子的所作所為已經不是簡單的調皮。
這也是我們常聽到的一句話:
“他(她)還只是孩子啊!”
SO ???
他(她)還只是孩子,所以我應該承受來自他的傷害?
他(她)還只是孩子,所以就可以無所顧忌地犯錯,因為他(她)知道自己“有一次改過自新的機會”?
其實我理解為人父母對孩子的偏袒和疼愛,可是——
誰還不是爹媽生的?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現在的年輕人(主要是20-30歲)對熊孩子的忍耐越來越少了,反彈也越來越嚴重,甚至走向極端。
這絕不是一件值得支持的行為。
而且,從長遠來看,這不是好事!一個逐漸對孩子青少年失去耐性的社會一定是可悲的。
但這很能說明一些問題。
與其在自家不懂事的孩子因為作死捱了社會毒打後,撒潑般地聲討道:“他還只是孩子啊!”
不如教育他們,如何做一個不在外面給他人帶來不便甚至傷害的人!
最後,告誡大家:人性之惡不分老少男女!在保持對他人的尊重,對孩子和青少年應有的耐心和引導的同時,切記不可放鬆警惕!
但願,所有不公都會得到修正,所有惡行都將被清算。
本文圖片均來自網絡
蜂嘲電影,等你來嘲!
閱讀更多 蜂嘲電影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