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会“密室逃脱”神功,被枪毙时上万人来看他表演,结果尴尬了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信任与欺骗。自古以来,打着各种旗号招摇撞骗的江湖骗子早已屡见不鲜,然而却总有人对其深信不疑,最后上当受骗。

抗战前夕的长沙,就出现了这样一位术士,据说,“空盆变蛇”、“空杯变酒”之类的道法对他来说都是小菜一碟,而“密室逃脱”的绝技才是他的拿手好戏。因此,当他要被枪决时,上万人前来观看,希望他能在众目睽睽之下再次上演“密室逃脱”,最终结果却十分尴尬。

这位被人尊称为“周神仙”的周仲评,经历了什么?为何会被送上刑场?行刑前,他真的能成功脱逃吗?

玩弄伎俩,招摇撞骗

住在长沙马王街小瀛洲的周仲评,之所以能够声名远扬,便是源于他的几手绝活。

最简单的,要属“隔空取物”,空空如也的酒杯到了他手上,就能够源源不断地变出酒来。他还将一个装满清水的木盆放在八仙桌下,然后振振有词地念着咒语,就能隔空抓出一条条脚鱼。此外,他还可以当着众人的面将公鸡的头斩下,然后又接上去,公鸡立刻就能起死回生、活蹦乱跳了。

而这其中,最精彩的莫过于“密室逃脱”,他命人将他的手脚牢牢捆住,装进木箱中。在没有任何外力辅助的情况下,他就能顺利逃脱,用来捆住手脚的链子却丝毫无损。每次表演,都吸引众多平民百姓前来围观,啧啧称奇。谁也不明白他究竟是怎么做到的,于是只能归结为他有特异功能。

现在看来,这些伎俩不过是最简单的魔术,只需利用一些特殊道具加上障眼法,没有接受过专业训练的普通人也完全可以做到。然而,在当时的时代,封建迷信思想根深蒂固,当人们遇到难以解释的现象时,不能从科学的角度思考,而是当成“神力”,盲目崇拜。

一传十十传百,方圆百里的人都对这位“神仙”深信不疑。周仲评的名声越来越大,不少受过教育有文化有学识的人都着了他的道。

贪心不足,骗取钱财

渐渐地,神通广大的“周神仙”不再满足于欺骗普通老百姓,他有了更大的目标。就在这时,大鱼主动上钩了。

1937年三月,时任银行出纳课长的戴运鸿由于好赌成性,挪用银行存款数千元。醒悟过来的他懊悔不已,如果堵不上这个窟窿,必然会被领导察觉,到时候,自己将一无所有,锒铛入狱。

情急之下,戴运鸿病急乱投医,听信身边人的介绍,找上了周神仙。

正想要“大展拳脚”的周仲评哪里肯放过这块送上门来的肥肉,他宣称自己有“钱生钱”的绝技,只有从银行里取出一部分钱,才能“生”出输掉的钱。

走投无路的戴运鸿已经完全失去了理智,竟然信以为真,对他言听计从,陆陆续续从银行取出二十二万元。

显然,“钱生钱”是谎言,而银行的巨大损失却是事实。由于数额巨大,不久后,银行对账时,事情便败露。

钱一旦到了骗子手上,就不可能再拿回去了。面对戴运鸿的紧逼与催问,周仲评无奈之下只好协助他潜逃。

自信的周仲评认为自己德高望重,还结交了各路显贵,没有人会对自己动手,便心安理得地继续留在长沙。

然而,由于涉案金额巨大,他还是被捕了,并对事实供认不讳。

当时,担任湖南省主席的何键本人也很迷信,担心处决了这位“神仙”会给自己带来厄运,所以一直拖延不决。待到张治中上任后,雷厉风行,宣布枪决周仲评。

消息一出,立刻引起轩然大波。这位在各种场合大显神通的“神仙”,能否在关键时刻再来一次“密室脱逃”,挽救自己的性命?众人拭目以待。

神话破灭,死有余辜

1938年1月29日,长沙城里万人空巷,人们聚集在南门口,等待着欣赏周仲评的精彩表演。

有的人对此不以为意,认为在这样的场合下,神仙难救;而更多的人则相信小小的牢笼难不倒“周神仙”,他一定能成功脱逃。

最终,人们的希望落空了。随着一声枪响,周仲评倒在了血泊中。他带着他的谎言,尴尬地离开人世。

一代“传奇”,就这样草草收场。

《大公报》对此发表评论称:“周仲评就是一个骗子,以道术掩盖自己贪婪的本性。”

这样的评论,可谓一针见血。那些被欺骗的百姓,或许有人仍对他之前的“法术”疑惑不已,但更多的人则幡然醒悟,相信世上没有怪力乱神,与其寄希望于“神仙”,不如靠自己的双手去奋斗、去争取。

周仲评的结局,可以说是罪有应得,死不足惜。

周仲评的死,给了愚昧麻木的世人当头一棒,使人们明白,所谓的法术不过是旁门左道,只有认清现实,脚踏实地,才能拥有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中国,正面临着内忧外患,多少仁人志士为了开创全新的局面而努力奋斗,宣传科学民主,而周仲评之流,不但不能为国家做出贡献,反而借“神力”之名,行坑蒙拐骗之实,散布封建迷信思想。

长此以往,封建势力与腐败分子相互勾结、狼狈为奸,必然败坏社会风气,使社会更加倒退。实际上,杀掉周仲评,不光是杀了他一个人,而是以此为契机,扫除不良的风气,打击封建迷信,推动社会进步。

然而,时至今日,江湖骗子这一职业依旧存在,各种新的花样也层出不穷,有的甚至披着科学的外衣,讲得头头是道,让人心甘情愿地掏钱,前两年风靡一时的“量子阅读”便是如此。

骗子的花招为何能够屡屡得手,深究其原因,还是在于人们爱贪便宜的心理。总是幻想不劳而获,结果反被套牢,人财两空。只要肯下功夫,任何人都能够在自己的领域中闯出一片天地。所以,求人不如求己,与其寄希望于虚无缥缈的伎俩,不如踏踏实实,一步步地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