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中小学生读书、上网、做家务调查报告(14676份问卷)

3月26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提出,将劳动教育纳入中小学国家课程方案和职业院校、普通高校人才培养方案,形成劳动教育课程体系。这意味着,劳动教育将成为一个新的创业领域。

但我们最近则刚看到一则令人触目惊心的数据,那就是近五千名中小学生接受家务调查时表示,只有不足10%的受访者每天做家务,而超过60%的受访者被迫做家务,还有近10%的学生是家长要求也不做家务

这个数据来自南京市教育局网站发布的三个问卷调查。尽管这个三个问卷涉及的活动仍不足以覆盖中小学生全部的校外活动安排,但也反映了很多在校外时间安排的局部:学生们是如何安排其时间的,这些时间又用在哪里?是阅读课外书,还是上网看电影,抑或是做家务?

我们每个人的时间都是有限的。对中小学生而言,除了校内时间,其校外的时间就是各大教培机构、素质培训机构去争取的,把这些累计的空余时间,乘以平均的校外培训课单价就是整个培训市场的市场规模上限,而再乘以转化率就是目前的市场规模。通过这些问卷,一些头脑灵光的创业者也可以挖掘一下新的市场机会。

另外,我们之所以把南京市教育局这三份调查数据结果重新处理成图表报告形式,是因为元数据非常不便于大家阅读,而在互联网时代,这会大大削弱报告的价值。南京市教育局公布的情况是这样的:

截至发稿,这三份问卷在南京市教育局网站的累计访问量只有1000个,还不足参与调查者的十分之一。我们认为,这个阅读量严重埋沒了问卷调查的价值和意义。因此我们重新处理了数据,并加了原创标签。

希望报告对你们有用,同时也希望你们尊重我们的劳动成果。

> 以下为报告说明和正文 <

报告高清PDF版,请在微信后台回复“ 劳动教育 ”

本报告共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为:中小学生在家做家务情况调查、中小学生上网情况调查以及中小学生读书情况调查,调查时间均为一个月。

其中,家务问卷调查面向中小学生,读书和上网情况调查面向的是家长。三份调查累计收到问卷14676份,其中,家务问卷4967份,上网情况调查问卷6509份,读书情况调查问卷3200份,具体情况如下:

一、中小学生读书情况调查(3200份问卷)

(一)绝大部分受访者表示孩子有读课外书

调查显示,除11%的调查对象选择“以教科书为主,很少读课外书”以及16%的偶尔读以外,41%的受访者称,孩子会在周末或节假日选择阅读课外书,而选择经常读课外书的受访者占总调查人数的32%。

(二)近七成受访者选择图书馆借阅

本题为多选题。从图书的来源情况来看,接近70%的受访者选择了图书馆借阅,“自行购买”的占了44%。而选择“向他人借阅”的只占了8%,选择“免费电子阅读”的只占12%。

(三)孩子的同学对其阅读习惯影响最大

本题是多选题。阅读是一种良好的习惯,养成不易。我们也常常听说,如果父母爱读书,孩子一般也喜欢读书。这表明,大部分人认为父母的行为对孩子的影响很大。但调查结果显示的数据却跟常识不太一致。

调查显示,66%的受访者认为孩子同学的行为对自家孩子养成阅读习惯影响重大,其次为其他人,而父母以及家人的影响只占21%,而选择“受老师影响”的只占32%。

(四)近七成受访者认为读课外书“可以放松心情 减轻学习压力”

近几年,社会上不断泛起读书无用论。而对于课业紧张的中小学生来说,读课外书很多时候被视为不务正业。那么,家长们又如何看待孩子读课外书以及让孩子读课外书的目的是什么?

调查显示,近7成的受访者认为读课外书可以“放松心情,缓解学习压力”,41%的受访者认为可以“培养个人兴趣爱好“,近4成受访者认为可以“增加知识,开阔眼界,提高个人修养”,而仍有近3成的受访者认为“读课外书有助于提高学习成绩”。

(五)近6成受访者选择的课外书为小说

从读书的类型来看,在所有的种类中,小说类高居榜首,占了56%,其次为文艺类,占34%,再次为科普类,占27%,而选择生活类的只占8%。

这个结论与前面绝大多数受访者将“读课外书的目的”选择为“放松心情,减轻学习压力”的结果一致。

二、中小学生上网情况调查报告(6509份问卷)

(一)小学生家长积极填写问卷 占比高达64%

本次调查为期1月,共收到6509份有效问卷,从参与人群来看,绝大部分为小学生的家长,占比达64%,其次为初中生,为31%,高中生家长只占5%。

(二)网龄5年以上的占75%

从受访者反映的情况来看,网龄5年以上的占了75%,3-5年网龄的为17%,不到1年的只占3%。

考虑到,绝大部分受访者为小学生,因此网龄之长也反映了互联网在中国的普及度已非常之高。

(三)超过一半受访者选择以平板上网

从上网的设备来看,选择其他的为52%,而其他主要是平板电脑。而选择电脑上网的只占12%,手机为36%。

(四)绝大部分孩子在家里上网

调查显示,孩子上网的地点绝大部分为家里,在学校上网的占3%,选择在其他地点上网的占了18%。

根据中教投研的调查,孩子们其他的上网地点一般包括:亲戚家、同学家、图书馆、咖啡馆等等。在深圳,我们经常见到很多小学生一放学就涌向了学校附近的星巴克,边喝咖啡边写作业,但大部分写一会作业就开始玩手机,打游戏。

(五)57%的受访者表示孩子每天上网在1小时以下

从调查问卷来看,绝大部分孩子上网时间每天在1小时以下,上网时间1-2小时的占38%,而上网时间在3小时以上的只占5%。

这也说明,越是低年龄段,家长越担心孩子长时间上网越会控制孩子的上网时间。

(六)孩子们上网主要是娱乐以及与同学老师交流

从调查的反馈看,孩子们上网主要是为了与同学和老师交流,其次是为了看电影、娱乐,而选择查找学习资料的只占12%,看新闻了解国家大事的有73%。

(七)绝大部分家长认为上网会影响孩子的学习

调查显示,超过6成的家长认为,上网会影响孩子学习,而认为可促进孩子学习的只占16%,认为“无特别影响的”占21%。

三、中小学生做家务情况调查(4967份问卷)

(一)超过6成的学生“偶尔做家务”

近几年,劳动教育被逐渐提上日程。那么南京市中小学生做家务情况和意愿如何?调查显示,经常做家务的同学只占11%,偶尔做家务的占了62%,令人吃惊的是,完全不做家务的占了27%,也就是说,有接近三成的受访者是“懒虫”。

这个调查结果一方面反映了现在孩子普遍缺乏劳动的意识,同时也意味着推行劳动教育会面临各种阻力,当然长远来看,基础教育改革必须提升劳动教育的比重,因为对人类而言,劳动是真正唯一有意义的事情。

(二)每天都做家务的还不足一成

多久做一次家务也是调查者关注的重点。从问卷的反馈情况来看,42%的受访者选择一周做一次家务,半个月做一次家务的占27%,每天都做家务的只占9%。

(三)大部分学生没有主动做家务

调查显示,孩子们做家务的主动性非常差。

其中,偶尔主动做一点的,占42%;能主动,并坚持做的,只占27%;很少主动,家长要求才做一点的,占了22%。还有9%的同学,家长要求,也不会做,十足的叛逆少年。

(四)做家务的同学主要是喜欢扫地和拖地

本题为多选题。从孩子做家务的种类来看,孩子们乐意做的家务排序如下:扫地拖地占72%,整理房间占63%,洗衣服占54%,洗菜洗碗的占49%。

(五)很多孩子做家务是被迫的

调查显示,在被问到“你完成家务的动力是什么?”,高达66%的孩子选择了“家长要求我做”,而分别有58%、29%的受访者选择了“为了获得鼓励”和“得到家长的表扬”。

选择“为了分担家长负担”的占了45%,而为了完成作业去做家务的占了21%。

(六)超过6成受访者认为做家务不影响学习

调查显示,61%的受访学生认为做家务不会影响学习,而选择“会影响”和“有一些影响”的,合计占39%。

四、我们的观点

(一)问卷的未尽之处

在南京市教育局网站,我们没有看到南京市教育局发起此三份调查问卷的目的所在?是为了政策决策做安排还是为了摸底孩子们在家的状态以出台更有落地意义的政策和意见,我们不得而知。

仅从三份问卷的设计来看,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针对家长的读书问卷调查,设计了五个问题,中小学跨度十二年,小学生跟初中生还有高中生的差距非常大,这三个年级的学生课业负担也严重不一样,学习的自主性也差距很大,一般来说,小学生天真烂漫,对什么充满好奇,且升学课业压力较小,而初中生叛逆,升学负担课业非常重,学习的科目也很多。至于高中生,升学负担很重,但是自主性也远远强过小学和初中的孩子,这些不同的群体特征会严重影响到其对课外书籍的习惯,因此问卷中如果分开按学校层次更有意义。

上网的问卷设计部分题目也存在瑕疵。比如孩子上网学习的目的这块,现在在线教育已经铺天盖地,我相信很多学生上网是在进行网络课堂,但是题目却没有这个选项,而还停留在工具介质层面,认为互联网仅仅是可以娱乐,可以交流,可以查资料,但是不能学习的层面。

做家务的问卷设计也是存在没有区分年级年龄段的问题。在中国,家长们通常认为孩子们读书好,就可以什么都不干。而由于年龄的增长,学业压力的增大,一些从小爱做家务的孩子,会慢慢变得不做家务,家长要求也不做,还有就是想做,家长不让做。这些都是客观存在的事实,问卷却没有设计这些问题的选项。这是本问卷的一个非常大的瑕疵。

另外,从设计上看,还应该增加做家务能否促进学习这些选项,劳动跟学习不是对立的,我们学习是为了掌握更好的劳动技能。

(二)触目惊心的家务调查

这个问卷最让我们感到失落的是孩子们做家务的情况。这个结果非常触目惊心。近几年,整个教育部门一直不断在给孩子们减负,减负,南京尤其如此,但是结果却是孩子们基本都不愿意做家务,而有限的时间选择都是放松、娱乐,从上网的主要目的和读书的主要目的均可以看出这一倾向。

(三)新的市场机会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劳动教育之于基础教育阶段非常重要。而南京市教育局的调查恰恰反映了,我们的中小学是多么缺乏劳动方面的教育。2019年,广州市发布了中小学劳动教育纲要,要把种花、养育、煲汤等等都放到劳动教育的课程里面。

我们认为,这会催生新的市场机会。给学生提供完整的劳动课程,让学生学的有趣,有意义,开心,同时又能促进对知识的热爱,重新燃起学习的兴趣,这是我们整个基础教育最为欠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