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珠:人生没有两全,成功背后总有些遗憾

董明珠作为中国空调行业的第一人,一直以强硬的姿态示人,但只要提起她的儿子,她马上会满脸笑意,眼神里充满了母爱,但笑意过后,却能看到一丝愧疚的神情。

董明珠离开家在外闯荡时,她的儿子东东才9岁,刚上小学2年级。一直跟姥姥、姥爷生活的他总爱问妈妈去哪了,姥姥没法回答,就说妈妈出去赚钱了,赚了钱给东东读书用。东东把想念妈妈的精力都放在学习上,他觉得自己考试考得好,妈妈就能回来看他。

只是,就算东东取得了好成绩,董明珠还是无法放下工作,她没有时间陪伴儿子,看着他一天天成长。后来,东东也不再问妈妈去哪了,只是在董明珠来电话时和回来看他时更黏着她,因为他知道之后又要很久才能见到她。

东东就是在这样远离母亲的爱的环境下长大的。一次,母子俩坐在一起聊天,这是董明珠生活中为数不多的欢乐时光。东东看见报纸上关于董明珠的报道时说:“报纸上老表扬妈妈,也应该表扬表扬我啊,我从来没让你操过心。”

听到这句话,董明珠的心一下子像是被什么击中了一样,她知道,自己亏欠东东的实在是太多。她在商场上练就的一副铁石心肠,因为东东的一句话瞬间柔软了。虽然这件事过去了很久,但她一直忘不了当时的场景,忘不了东东说出这句话时虽然微笑但仍有些落寞的神情。

很多人说,董明珠走到今天靠的是她强硬的手腕和非凡的头脑,但她不同意这样的说法。每次有人提到这个话题,她都会说,她的成功是靠她的儿子。作为母亲的她本该陪伴在孩子身旁,看着他学习、恋爱、结婚生子,但是她都没有。

东东一直是个懂事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从未抱怨过董明珠不在身边。就算当初在学校、现在在社会上遇到什么难题,他都没有向董明珠说过,从来都是自己解决。他懂事以后,还替董明珠照顾着姥姥、姥爷。

每次东东需要董明珠的时候她都不在,谈起这些,东东已经释然,但董明珠仍然无法原谅自己作为母亲的失职。东东11岁开始就上寄宿学校,学习自己处理自己的一切事情。12岁时第一次坐飞机,他问董明珠:“妈妈,乘飞机那天你能不能接我?”

面对儿子热切的目光,董明珠咬了咬牙,虽然她已经全面掌握着格力,有钱有地位,但是唯独缺的就是时间,哪怕是接东东的时间都没有。随后东东懂事地说没关系,询问是否可以让她的同事去接他。

后来接机的同事跟她提起了当时的场景:“到了目的地,孩子下飞机时,我们的营业员接他。营业员在电话里告诉我,孩子简直就是从机场冲出来的。”

获悉了情况的董明珠才意识到东东当时被自己拒绝是多么失望和恐惧,她哽咽道:“我一下就明白了孩子那时内心的紧张和没有安全感,我心里难受得不得了。”

小小年纪的东东被提早锻炼得快速适应这个社会,当别人家的孩子还在温室中成长之时,东东已经学会一个人坐车、乘飞机、吃饭、学习……他没有别的期望,只是想和妈妈多待一会。

一直以来对客户有求必应的“董姐”,在面对孩子的请求时怎么会如此不近人情?很多人不解,董明珠只能无奈地解释,“实在是没有时间”,她也想陪伴着东东成长,但如果这样做,就要搭上格力的命运,她解释说:“也许人生不能两全,成功背后总是有遗憾。”

当初,在南京价格战告一段落后,董明珠曾回家陪东东,刚回到家,东东抱着她又亲又闹。可是屁股还没坐热就接到总部的电话,董明珠只得咬牙收拾行装。在火车站,东东没有说挽留她的话,但眼角的泪水证明着他的心意。看到东东,董明珠也泣不成声,但工作仍然要做,她头也不回地踏上了火车——怕自己哭得更厉害。

东东成年后,董明珠与儿子的交谈也总是被她的工作电话打断。一次,东东忍无可忍,把董明珠的电话线拔掉了,并说:“老是在跟你沟通很顺畅的时候被你的工作电话打断。”

很意外,这一次董明珠没有生气,她很体谅东东的感受。此后,她有意无意地增加与东东的沟通。一次,董明珠去北京出差,到达时已经晚上10点多了,但她还是去东东的学校看他。虽然母子见面,只说了几句话就分开了,但她还是很满足。

如今,董明珠的时间渐渐多了,但能与东东敞开心扉说话的日子却一去不复返。很多时候,两个人面对面坐着,明明都有很多话想说,却都不知如何开口,有时候,刚说了两句就又被董明珠的工作打断了。董明珠和东东的交流,在这样的情况下自然越来越少了。

董明珠在接受《波士堂》节目访问时,被问到是否可以请东东来现场,她说虽然心里希望能在现场见见儿子,但还是要看他自己的意愿。节目组拨通了东东的电话,问他是否可以来到现场,东东拒绝了。

随后,东东给董明珠打了个电话询问自己是否需要到场,董明珠回答他:“如果你愿意,谢谢你!如果你不想就不用。”听了她的话,东东说明自己不想参加的原因,他想过正常人的生活,不希望母亲的光环影响到他。还表明即使毕业工作,也希望能去没人认识他的地方,而不是待在董明珠的身边。

这次东东没有和董明珠一起登上节目的舞台,但她却很高兴,因为平时东东很少主动打来电话,这个“意外”让她高兴了好几天。

有一次,董明珠好几天没有与儿子联络,儿子也默契地没有给她打电话,她问儿子:“你为什么不给妈妈打电话?”东东说:“我不给你打,你也会给我打。”两个人相处时间不长,但默契依然在。

很多人都在探究董明珠的成功,但她自己一直把对东东的教育放在成功的第一位,她对别人说自己两方面的成功:“我没有溺爱儿子,让他能够懂事地成长;我这十几年,使格力成为中国的世界名牌,并将在不久的将来成为世界名牌,就是我最大的成就。”

董明珠对于留守儿童的关注,也是因东东而起的。东东才是真正的留守儿童,而且被“留守”了20多年。这样的成长经历不仅把东东锻炼得更成熟稳重,也让他和董明珠对社会问题更加关注。这个高个儿小伙子硬朗的外表下,有一颗敏感温柔的心。

了解东东的人都知道,他是个勤俭节约的孩子,从不乱花钱,因为他知道他花的每一分钱都是董明珠用与他相处的时间换来的。董明珠在教育东东的问题上很有话说,虽然她很少参与他的成长,但并没有因为亏欠而溺爱他,没有让他成长为一个骄奢淫逸的人。

她坦言,如果再有一次选择的机会,自己未必会放弃格力,和东东待在一起。为格力东奔西走的30多年,无疑是愧对儿子的30多年。

2006年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的颁奖礼上,即使主持人说再多的豪言壮语也没有打动董明珠,在现场,她一直保持着一直以来的端庄。后台,她收到东东的一条短信,“亲爱的妈妈,恭喜你”,一瞬间,董明珠泪如雨下。

随着年龄增长,董明珠好像与早年的东东互换了角色一般,她越来越愿意待在自己的儿子身边,即使不做什么也愿意看着他,这就是母性使然,也是她弥补内心歉意的一种方式。

母爱,在这一刻倾泻而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