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得了昏君,裝得了糊塗,拎得清形式的春秋霸主——楚莊王

不飛則已一飛沖天


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這句成語往往是比喻有才華的人,平時默默無聞,一旦施展才華,就能做出驚人的業績。這句成語典故的創造者就是我們的影帝級霸主——熊旅(羋姓,熊氏,名(一作侶、呂))。

楚國是春秋戰國時期疆域最大的諸侯國(從以下兩幅疆域圖就能看出,因地處南方,活動於漢水和長江中游地區,居於群蠻之間,經常被中原地區的華夏正統排斥。但楚國“歷代有明王”。熊旅的爺爺楚成王,就是那位在晉文公重耳還是落魄公子時就以禮相待,有退避三舍之約,後來在晉爭霸的城濮之戰中又吃了晉國“退避三舍”大虧,與中原霸主失之交臂。熊旅的

老爹楚穆王一向雄心勃勃,發誓要報城濮之戰的恥辱,在位十幾年間都在積極佈防挺近中原,與中原霸主晉國的爭霸就沒消停過,卻與公元前613年突然暴斃身亡。熊旅作為嫡長子是臨危受命,可能還處於父王突然駕崩的蒙圈中,就被推上了王位,即位的時候還不到二十歲

春秋時期疆域


戰國時期疆域形式圖

熊旅即位之初,楚國可是內外交困,形式異常嚴峻。外有晉國虎視眈眈,原來他老爹在位時經營的防線幾乎都被晉國破壞殆盡,一些原本依附於楚國的小諸侯國也紛紛轉投晉國。內有大臣作亂,同時楚國境內被收復的蠻族也在庸國挑撥下爆發叛亂。短短三年間,各地告急文書像雪片般飛向都城,可這三年我們熊旅大王在幹嘛呢,天天不上朝、不理朝政,躲在深宮中打獵喝酒,歌舞昇平。還在宮門口掛了一塊大牌,上邊寫著“進諫者、殺無赦”。——這作為,妥妥的昏君一枚呀,估計他爺爺和他爹都想從墳墓裡蹦出來揍他

朝臣們也是幾家歡喜幾家愁,有些大權獨攬的朝臣巴不得熊旅就這麼繼續昏庸下去,有些有識之士卻是憂心忡忡,在這麼下去,楚國就要崩潰了,怎麼辦呢,這大王少不更事,縱情享樂,還下了勸諫的格殺令。終於,還是有個忠心的大臣忍不住了,這個人叫伍舉,伍舉勸諫也沒敢明著說,而是趁有一天熊旅玩樂的正開心的時候,對他說:“大王,臣聽說咱楚國的南山上來了一隻鳥,非常漂亮,五彩斑斕的羽毛,可是很奇怪,這隻鳥停在樹上三年了,既不展翅,也不鳴叫,大王您見多識廣,能不能為臣解解惑呢”。熊旅一聽就明白了,這明著是說鳥,實則是說我呢吧。就對伍舉說:“寡人知道這鳥,你別看它三年不飛,那是在長羽翼,若一飛,必直上九天,別看它三年不鳴叫,若一鳴叫,必驚動世人。你的意思寡人知道了,你回去吧。 ”

熊旅這話沒多久就實現了,很快他就一改沉迷酒色的昏庸樣,把他即位三年來陪他吃喝玩樂,放縱他沉迷酒色的阿諛奉迎之人都處理了,三年來明著暗著勸諫他的都提拔了,朝廷上下整肅一清。而且親自領兵出征平定叛亂,讓楚國蒸蒸日上、平定了內亂,又北進中原,直至稱霸天下。所有人都沒想到,這個三年來沉迷酒色、渾渾噩噩的少年君王,原來竟是隱忍三年而不發,一發作就是讓對手措手不及,雷霆手腕,隱忍城府都讓人不得不敬畏 。

在我們今天看來,最佩服的還是他影帝級的演技,一個不到二十歲的少年,就算知道自己的處境危險,要迷惑敵人,但能一絲怨氣都不表現出來,演了三年昏君,讓敵人麻痺大意,這要是演技不好,就會適得其反。一個有雄心壯志的少年,三年來眼看著自己祖輩幾代人耗盡心血打下的江山就要支離破碎,要忍得住自己的雄心抱負,壓得下胸中沸騰的怒火,還得扮演個不理朝政,天天歌舞昇平,聲色犬馬的廢材,三年沒漏破綻,放到今天,這演技妥妥的影帝一枚呀。所以說有德不在年高,有演技不再年少。


再說一個楚莊王裝糊塗的故事。一次,熊旅為表彰名將養由基平定叛亂有功,大宴群臣,從黃昏喝到晚上,為表示對前方奮勇殺敵的將士們的敬意,熊旅還特意讓兩位最寵愛的夫人許姬和麥姬給文武大臣們輪流敬酒。酒席間絲竹之音環繞,輕歌曼舞,美酒佳餚。大家喝得是越來越興致高昂啊,突然一陣風把蠟燭都給吹滅了,有個大臣估計是酒喝多上頭,色膽也跟著上來了,居然趁機拉許姬的手。

許姬怎肯受辱,拉扯間許姬撕斷衣袖得以掙脫,並扯下那人帽子上的纓帶。許姬回到熊旅面前小聲告狀說“大王,剛才蠟燭滅後,有人拉我衣服,我把他的帽纓扯下來了,您趕快命人點燈,看看是誰的帽纓斷了,定能找出剛才無禮之”熊旅聽完沉思了一下,卻不但沒傳令點燃蠟燭,而是大聲說:“寡人今日設宴,與諸位務要盡歡而散。現請諸位都去掉帽纓,以便更加盡興飲酒。” 聽楚莊王這樣說,大家都把帽纓取下,然後熊旅才命人點上蠟燭,君臣盡興而散。

席散回宮,許姬怪熊旅不給她出氣,熊旅說:“此次君臣宴飲,旨在狂歡盡興,融洽君臣關係。酒後失態乃人之常情,若要究其責任,加以責罰,是能替你出了一時之氣,但你此後名節難道不會受損嗎,寡人的寵妃受辱,寡人面上就有光嗎。何況君臣貴在同心,寡人也不想因今日之事讓君臣離心,你以後也萬不可再提此事,難得糊塗你可懂的” 許姬明白了楚莊王的用意,再也沒追查過那天宴會冒犯之人。 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絕纓之宴”。

三年以後,晉國與楚國交戰,有一位大臣奮勇爭先,五場戰鬥都衝殺在最前面,首先殺敗了晉軍,最終獲得了勝利。熊旅感到奇怪就問這位大臣說:“我的德行淺薄,從來沒有特殊優待過你,你這次為什麼奮不顧死呢?”這位大臣說:“我罪當死,三年前宴會上帽纓斷了的人就是我,大王您隱忍不治我的罪,我卻不敢忘記大王您對我庇護的恩德。如今終於有機會報答您,為您肝腦塗地也在所不惜。”於是晉國被打敗了,楚國強盛了起來。估計熊旅自己也沒想到,自己一次裝糊塗竟換來一位大將捨生忘死的報答。


天子九鼎


我們的熊旅大王可不止是會演戲,能裝糊塗,在巨大的誘惑面前,也是很拎得清形勢的。話說楚莊王八年,熊旅以“勤王”名義討伐陸渾之戎(今河南嵩縣東北),獲勝後,把楚國大軍就帶到了東周的首都洛陽南郊,舉行盛大的閱兵儀式,史書上記載為“觀兵於周疆”。

’剛即位沒多久的周定王就很驚慌啊,這熊旅是幾個意思啊,這是來滅我的嗎。這裡我們來回顧一下週天子的尷尬處境,周朝是分成西周和東周前後兩個時期,東周又分成了春秋和戰國兩段,西周時大部分時間,周天子能節制諸侯,東周就不一樣了,周天子勢力日漸衰弱,發展到後來,天子的地盤都沒諸侯大,天子的軍隊都沒諸侯多,天子就是名義上的天下共主,實則沒有幾個諸侯會真心效忠天子,諸侯間你爭我奪搶地盤,時不時可能還覬覦點周天子那已經少得可憐的地盤。周天子誰也管不了,誰也不敢管,只祈求自己這個名義上的天下共主位置保住了也就算對得起姬家的列祖列宗了。

沒想到最怕啥就來啥,這楚國的熊旅名號可是傳遍諸侯了,看這陳兵的架勢怕是來者不善吶,周天子就派了個大臣去慰問楚軍,順便問問熊旅意欲何為。熊旅見了使者,也沒掩飾自己的野心,直接就問九鼎的大小輕重。九鼎傳說是大禹鑄造的,代表這九州天下,是王權的象徵。詢問九鼎,也就是說出了自己稱霸天下的野心,使者也比較機智,一句“天下大勢,在德不在鼎,周德雖衰、大勢未改”讓熊旅認清了形勢。的確,楚國滅周王室容易,但楚國還沒有實力能同時對付其他幾個大國,比如晉、齊、秦等。

其實在春秋時期,幾個強大的諸侯國差不多勢均力敵,沒有哪國能一統天下,所以,天下共主就只能是周天子這個空架子。要是誰真滅了周天子,那就是正好給其他諸侯國一個名正言順的理由群起攻之,最後的命運絕對是被瓜分。所以熊旅是看清了這個現實,及時收住了自己的雄心壯志,此後餘生主要就是和晉國爭奪諸侯長之位,儘可能擴大楚國的影響。這個故事也同樣留下了一句成語——楚王問鼎。

縱觀我們熊旅大王的一生履歷,絕對是能文能武、能收能放、有勇有謀,有顏又貌的勵志大男主戲主角。可惜篇幅有限,能力有限,我們這裡也只是簡單的以他留給後人的歷史典故稍稍睽睽他的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