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馬場 湖北博物館|誰家沒個花瓶?


導讀:

在博物館裡特好看,比舞臺照年輕多了!

博物館的燈光都是為了老古董特製的,能不顯年輕麼?

想要變美的小姐姐,多去去博物館,都不需要用美顏軟件的。……

繼續為人民服務!繼續不正經的和大家嘮嘮嗑。

昨天我們聊的是曾侯乙先生,

他的地盤位於湖北省博物館一樓右側。

三樓展廳有鄖縣人頭骨化石和《古代瓷器專題展》,

我對人類頭骨化石實在是心存敬畏,不敢看,

繞著走一圈避開了,走進古代瓷器專題展區。


誰家沒個花瓶呢?

現代插花可不侷限於使用花瓶,

陶瓷,玻璃,藤竹草編,酒瓶水瓶牛奶瓶,

任何容器都能成為花器~

很多器型未必都能叫的出名字吧,

挑幾個經典的來學習一下吧!

下次花藝課上,咱脫口而出顯得特專業特有格調~!

No1. 玉壺春瓶

這可是中國瓷器中的典型器型。

她的造型是唐代寺院裡的淨水瓶演變而來的。

玉壺春瓶是由“玉壺先春”而得名。

細長頸、喇叭口、膽腹。



No2.梅瓶

這是元青花四愛圖梅瓶,肩部飾鳳穿牡丹,

腹部“四愛圖”:即王羲之愛蘭,陶淵明愛菊,

周敦頤愛蓮,林和靖愛梅、鶴。

這是一件珍品,專家會重點說。

梅瓶也是傳統名瓷之一,

小口、短頸、豐肩、瘦底、圈足。

但,今天我的重點不在此,梅瓶是我最愛的器型,

我想搬回家插花。。。

隨意的插上一枝瘦梅,頓時滿室清雅!



No3. 葫蘆瓶

這是乾隆時期鱔魚黃綬帶耳葫蘆瓶,

優美的線條加兩個美麗的耳朵,

葫蘆瓶從宋已有發現一直到演變到清,

茶葉末的顏色,其實也是一種技術,叫廠官釉。

清代廠官釉分三個品種:鱔魚黃、蛇皮綠和黃斑點。



No4. 轉頸瓶

轉頸瓶是瓶式之一,流行於乾隆年間,

因頸部可以轉動,而得名。

圖為粉彩九子圖轉頸瓶

真心說,這麼華麗麗的花瓶不是我的菜。



No.5 方瓶

方瓶可比圓瓶難做,方形的東西燒製的時候容易變形。

這也就是歷史上方形瓷器比較少的一個原因。

琮式方瓶是從玉琮演化而來,下次良渚博物館再展開講。

圖為仿哥釉八卦方瓶。器型圓口、方體、圈足,內圓外方。



No.6 明白釉瓷壇

中國陶匠們對白釉瓷器的探索也可謂是源遠流長,

到了明代,更是進入了黃金時期。

作為花器,我覺得,純淨典雅的白是鮮花的最佳搭配,

瓷壇瓶口大,大把的怎麼放都好看。



No.7 青瓷六系盤口壺

深盤口,長頸,溜肩,弧腹,平底。

肩部的六橋形系是穿繩用的,因為盤口壺底部較小,

剛開始是雙系,發展到六系、十二系。

這個器型也頗為古樸,放家裡插花一定好看。



No.8 執壺

這個造型最早是從青銅器而來。

也是常見的酒具、茶具。

當然也可以用來插花,

有木有發現,這個壺中西風格的花卉都能駕馭。



No.9 白瓷雙螭耳瓶

雙耳瓶因頸部貼附雙耳得名。

還記得《知否》投壺遊戲麼?投壺起源於春秋。

雙耳瓶應是投壺演變而來。

這個白瓷雙螭耳瓶實在是太美了,

讓我想起了《泉》,

這個瓶就像是一個豐滿的少女。

So,我決定這個瓶無需插花,

直接放在那兒靜靜的欣賞就好。



對於瓷器,我們要懷有一種神聖的心態去呵護。

為什麼古玩瓷器那麼貴?

她的確太珍貴!

像我這樣的馬大哈,洗個碗摔個缺口那是常事!

而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歷經百年、千年……

完好無損。

唉!

我豈敢肖想,作花器之用呢?


END

作者跑馬客清音

招募Pro的跑馬客志願者

愛藝術、 愛逛博物館、美術館

愛旅行、愛vlog、愛分享的你

想和想玩,愛玩,會玩的朋友們一起參與互動,請添加頭條號跑馬場cherry,喜歡的請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