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底原油市场“三国杀”:“沙俄”打架 意在老美

上回我们说到,就在美国股债暴发流动性危机的紧急关头,沙特要赎回他们的资金了。

要知道一直以来,沙特都将大笔的国家资产都放在美债和股市上,沙特赎回对美国市场产生比较重要的影响。

很显然,沙特的目的就是要让美国看到,我沙特是有价值的。先把石油搞崩盘,再美股搞崩盘,让华尔街见识到沙特的威力。

那么,一向和美国关系很好的沙特,为什么这次要千方百计针对美国呢?

油市“三国杀”:

在上文中我们讲到,沙特主动承担减产份额的大头,从而拉拢俄罗斯组成OPEC+,看似是俄罗斯占尽了便宜,但实际上最大的受益者是不参与任何减产的美国:美国在2018年时一举超越了沙特和俄罗斯,成为了全球第一大原油生产国。

虽然当时美国成为了第一大原油生产国,但同时人家也是第一大原油消费国,一来一去还得再进口一点。所以当时沙特拉拢俄罗斯限产保价,用来对冲美国原油对外需求的减少,还是值当的。

但如今形势已经不同了。2019年12月1日,美国70年来第一次成为原油净出口国。现在沙特和俄罗斯如果再继续减产,就是免费给美国这个竞争对手送市场份额。

事情的本质已经发生了变化。

所以,此次沙特和俄罗斯“撕破脸”,表面上是互斗,实则是剑指美国。

尤其是美国目前正与疫情做着艰难的抗争,“沙俄”试图借此机会将美国也拉入到减产联盟之中,有点像孙刘联盟共同抗曹的意味。

美国页岩油的软肋

回顾美国页岩油短短几年发迹史,可以说页岩油产业的本质决定了它高度依赖债务融资和市场投资者的风险喜好。

美国政府为了解决长期能源短缺问题,摆脱对沙特阿拉伯,特别是委内瑞拉和尼日利亚等不稳定产油国的依赖,积极鼓励扩大本国石油生产。

美国页岩气开发热潮始于2008年,当年7月石油价格高达每桶145美元。正是这个巨大的泡沫刺激下,形形色色的投机分子蜂拥而来,由此形成了页岩油开发的第一拨热潮。

与此同时,华尔街的银行家们也在鼓动投资者加入页岩油产业盛宴,对能源开发公司发行的高风险债券趋之若鹜。

根据的分析显示,过去18年里,能源公司是华尔街最大的高风险债券(垃圾债)借款人。

这场借贷狂潮也助推了2014年美国页岩油产业的繁荣,甚至还帮助众多页岩油公司躲过沙特发起的价格战攻击。

2016年1月20日,油价跌至每桶26.55美元的13年低点,当时造成208家北美生产商申请破产,涉及总计1217亿美元的债务。但在华尔街的支持下,危机中幸存下来的开发公司发行的债券仍占垃圾债券市场的10%以上。

在页岩油大量开采的推动下,美国石油产量从2011年的每天570万桶增加到2018年创纪录的1160万桶。

显然,这次沙特的行动正好抓住了页岩油的软肋——华尔街。这也部分解释了,为什么这一次美联储会这么迅速地祭出“无上限、无底线”的量化宽松政策。

美国的出路

特朗普4月2日已经表示,他与普京以及沙特王储进行了交谈,并预计他们宣布将减产1000万桶石油,最高可能减产1500万桶。

油价一度从底部暴涨45%

这种情况下,特朗普主动给沙特和俄罗斯打电话沟通,部分也是出于自身的政治压力:特朗普若不采取积极拯救页岩油企业的姿态,将导致他在页岩油主要产区的支持率降低,所谓在其位谋其职。

除此之外,美国在此时主动寻求减产合作,

一是能够尽快提升原油价格,保持国内的金融稳定,同时也有利于国内页岩油生产商尽快从亏损的境地中走出,不至于形成大规模破产潮。

其次,超低油价下页岩油公司的破产导致自然减产和人为减产所起到的效果是一样的,那又何乐而不为呢?

但就在这时,幺蛾子又来了,沙俄两家人又围绕“谁应该为油价大跌负责”这一主题打起了嘴仗。

俄罗斯方面表示:“正是沙特从OPEC+协议中撤出,宣布增产甚至可能主动降低油价促成了这场大跌。”

沙特急了,当然不想背这口锅:沙特外长发布声明表示,普京上述言论完全毫无事实依据,当初明明是你俄罗斯拒绝了进一步减产协议的。

于是把原定于本周一(4月6日)的OPEC+紧急会议推迟至周四(4月9日)举行。

那咱们就先看看这次会议的结果吧。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