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陈毅站稳苏北之战,最后关头陶勇张震手拿马刀亲自冲锋

苏北地区,有两千万人口,盛产粮,棉,盐,是战争中战略物资最重要的生产基地,也是从侧翼严重威胁日军长江通道的我军阵地。向北是联系八路军的重要纽带,向南则呼应着苏南。

1939年底至1940年初,随着抗战形势进入相持,国民党和日军都开始把矛头指向我军。毛泽东指出,整个苏北,皖东,淮北为必争之地。凡扬子江以北,淮南路以东,陇海路以南,大海以西,统需一年内建成根据地。1940年三月,顾祝同调重兵进入贵池,南陵,泾县企图切断皖南苏南的联系,中央要求皖南军部速与苏南汇合,项英则欲掉叶飞,陶勇部回皖南。六月,随着蒋介石重兵压境,苏南皖南被切断。苏北部也遭到极大压制。,六月十五,陈毅决定苏南主力北移。再不合兵必至两路受损。

时苏北韩德勤部于1939春既已开始攻击我苏北部八路军,时八路军在东海的独立武装独立三团遭突袭,团长以下三百余人阵亡,各种类似惨案有越演越烈的趋势。韩德勤部有十六万人。但是韩手下的李明扬,李长江和韩貌合神离属于随时可能变化立场的骑墙派。由于陈毅的多次拉拢,李明扬甚至对人扬言,这里我打塌了就到延安去。黄桥大战前,李明扬部甚至说,新四军兵力不够,他可以派兵穿新四军衣服帮助作战,还写了在字据“严守中立,言必为之”。不过兵凶战危,根据二李以前的表现,相信的话,你就太幼稚了。

1940年六月,苏南指挥部第二第六团北移,冷欣,顾祝同以以四十师主力想我偷袭,被我击溃。指挥部随即于苏北两个支队会和。新四军主力会合后很快占领黄桥并建立了以黄桥为中心的根据地。黄桥战略地位如此重要,日军占据可以很好的达到以战养战的战略目的,国民党占据可以极大的限制我发展,在我手中,新四军可以得到迅速发展不说,整个江浙日军的物资补给也很大程度上为我掌握,所以这里是兵家必争之地,新四军兵力不足。中央命八路军组织部队南下增援,至黄桥大战前夕,八路军第五纵队黄克诚部,新四军第四支队罗炳辉部,已与苏北对韩德勤部形成北,西,南三面夹击之势。

时苏北新四军能战的兵力仅五千余人,韩德勤于是决定先集中主力击破苏北在掉头北上对付南下的八路军。韩以其嫡系八十九军和翁达独立六旅为进攻主力,分别攻击黄桥北面和东面。以两李和游击第八军攻击黄桥西和东南。

陈毅粟裕决定以陶勇三纵守黄桥,叶飞一纵隐蔽于黄桥至高桥道路的两侧准备歼灭翁达旅。随后向东迂回与隐蔽于顾高庄的二纵会和形成大包围圈向心合击。电报呈中央后毛泽东回电同意。

翁达旅是韩德勤战斗序列中战斗力最强的部队,全旅三千人一色中正式步枪,连队都有捷克式机枪。军官都是军校毕业。

黄桥周围有四华里,有限的那点防御兵力是不能全守的,粟裕和陶勇反复研究最后决定全部兵力放在东门的南北一线,北门只放一个班,西边南边则由后勤和伙夫警戒。这时多么无奈之下的冒险之举,据说陈毅有一个铁皮箱子,里面放满了书籍和他的文稿,很重的,江南苏南不管什么时候都带着,这个时候也拿出来给防御部队做工事,很明显,这是破釜沉舟之举。日伪蒋三面夹击,这仗要想全胜只能冒险。

十月四日,战幕拉开。四日下午,李明扬宣布谢绝会客,日夜询问战况。陈泰运则派人在通扬运河河堤上观战,泰兴日谍也进入黄桥西观战,随时准备出击。这是群狼窥视的局面,头狼开始出动。八十九军所属三十三师首先进攻我东门,随着战况越烈,翁达旅开始出动,行至黄桥西还有五华里时,一纵分四路突然出击将翁达旅截成几段,并集中力量攻击其旅部,经三小时激战,翁旅尽灭。

随着翁达旅被灭,黄桥防御局势也越来越凶险,防御工事大部被毁,三十三师一部已经突入东门,如果黄桥失守局面就和那个张灵甫守孟良崮的下场差不多。陈毅手上已无预备队,虽然江南派了老四团一个营过来,可是还有二十里的距离,战事的凶险按分钟计算,这个是指望不上了。陶勇,张震脱掉外衣拿着马刀赤膊上阵,高喊:“江南的增援部队马上就到,我们要顶住敌人进攻迎接江南主力”然后硬是又给他顶出去了。

随着黄桥中心反突击得手,外围一纵二纵三纵对进攻黄桥的李守维的反包围已经形成。李守维命预备队待命,亲率三四九旅增援,到达黄桥东北得知翁达旅全军覆没,即就地建筑工事防御。结果他和李守维部被我一纵二纵分割包围,经一昼夜激战李守维部被彻底歼灭。随后三四九旅也被消灭。后面奉命增援的预备队也被合围消灭于营溪。

此战韩德勤最精锐的主力全部被消灭,我缴获长短枪三千八百余支。轻重机枪一败八十九挺,山炮三门,迫击炮五十九门。大量弹药军需物资。随着我军向西北的追击,占领了苏北重要的要冲之地海安,随后华中新四军八路军总指挥部在海安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