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她把一个没洗过澡的6岁娃领回家,从那以后……

那一年她37岁

是一名体育老师、单亲妈妈

白天上课,下班后照顾女儿

生活平淡而有规律


那一年她6岁

和智障的父亲生活在一起

没洗过澡,没吃过饱饭,没穿过新衣

她不知未来在何方

10年前操场上的一次相遇

她成了她的“老师妈妈”

两个人的人生从此改变

她们的故事感动了很多人

操场上

遇到一个又脏又臭的小娃

她动了恻隐之心

她叫张引,是长春市朝阳区希望学校的体育老师。张引至今还记得第一次与楠宝相遇的场景。

那是10年前的一个秋日早晨,当时是大课间,楠宝在一年级的新生里特别扎眼。这个小娃个子矮矮的,特别脏,穿着小拖鞋,衣服的本色是什么也看不出来,又黑又黄,头发像鸡窝,脸上全是泥。最吸引人的是她的眼睛很大很亮。但周围的同学都躲得远远的。

放学以后,楠宝没人接,她背着小书包怯怯地躲开人群,穿过马路,进了学校对面的一片房子。

接连几天,张引一直惦记着这个孩子。她找到了楠宝的班主任,班主任说:“这个孩子不仅脏,还臭。每天早上,我都组织同学带她到水房洗洗,才让她进班级。你要是觉得她可怜,你就给她洗个澡吧。”



一次洗澡,一顿晚饭

体育老师心疼哭了


那天下午,她把楠宝带了出来,去学校附近的澡堂洗澡。“第一次楠宝洗澡用了三个搓澡巾。楠宝身上还有很多蚊虫叮咬和磕碰的伤痕。我问:‘宝宝,你多久没洗澡了?咋这么多伤呢?’她哇地一声哭了,说她从来没来过澡堂,没洗过澡。她经常磕碰被蚊虫咬,很疼,但她知道哭也没人管,所以就不哭了,当时我的眼泪就在眼圈里打转。”

吃饭的时候,楠宝告诉张引,她和父亲住在学校对面,家里只有一铺炕,爸爸经常不在家,妈妈在很早的时候就和爸爸离婚了。在5岁的时候,她就给家里洗衣服,可衣服太大她洗不动,干脆就不洗了,衣服能穿就行。

那个黄昏,张引带着楠宝回到了家,黑漆漆的房子、肮脏的被褥让张引更加心疼。

在与楠宝父亲的沟通中,张引得知现在照顾楠宝的是楠宝的姑姑,可她生活不宽裕,上有老下有小。得知老师要带走楠宝的时候,楠宝的父亲和他的姑姑都说:“我们没有钱。”张引明确地告诉他们:

“我不要钱。”

为了照顾这个孩子

她决定把楠宝接回家

张引说:“楠宝的父亲虽然智力不健康,但他是真心对楠宝好,但他是个低保户,没有能力照顾楠宝。楠宝的幼年虽然很苦,但她有父爱,这种情感是不能割断的。所以我接走楠宝的时候,和楠宝说:‘去老师家住几天。’”

把楠宝接到家之后,张引给楠宝准备了单独的房间,她还特地做了女儿大宝的工作:“这个小妹妹需要帮助,你能和我一起帮她吗?”大宝也和张引一起接纳了楠宝。


“既然我管了,那就得管好”

自己花钱给孩子报补习班


把楠宝接回家,张引首先尽到了一名老师应尽的责任。她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既然我管了,那就得管好。”

“我是个老师,我首先要保证楠宝的学习。”张引说,在教育上楠宝和自己家的大宝是一样的,语文、数学、英语一样不落。张引发现楠宝有绘画的天赋,还给楠宝报了一个美术班。

张引一个月有5000多元的收入,两个孩子上补习班就占掉了一半,再加上一家人的吃喝,张引成了月光一族。不过两个孩子学习成绩都提升了起来,两年前,大宝考上了高中。今年,楠宝还因为成绩优异,作为推荐生被推荐至长春市一所重点高中。



“老师,

我叫你一声妈咪行吗?”


作为教育工作者,张引深知给孩子开拓视野的重要性。

张引的父母退休之后搬到了北京,每年张引要去北京探亲四次,每次她都把两个孩子带在身边。

在家人的支持下,张引还带着两个孩子去了上海、大连,甚至去了香港迪士尼。今年楠宝被推荐至长春市的重点高中,作为奖励,张引还带着楠宝去了越南。

在带着孩子们出去开拓视野的时候,楠宝和张引说:“老师,我叫你一声妈咪行吗?”张引说:“你能叫得出口你就叫呗。”从此,楠宝对张引的称谓变成了妈咪。



教孩子感恩亲生父母

她说自己不只是帮楠宝

更是帮扶整个家庭


母亲离开楠宝多年,楠宝对母亲一直排斥,每次遇到楠宝的母亲,张引就创造各种机会,让楠宝和母亲接触。

记得一次在商场里,张引和楠宝遇到了楠宝的母亲,楠宝想要躲着走,是张引一把给拽了过来。

过去10年间,无论学习多忙,每个星期带楠宝回家去探望父亲是必修课。“父母给了你生命,你一定要感恩,长大了要赡养父母,照顾父母。”这是张引平常教导楠宝最多的话。

“其实帮楠宝不是帮楠宝一个人,楠宝将来学业有成,会赡养父母,会造福社会,她会成为她父母的希望,楠宝会撑起这个困难家庭的天。我觉得用十年做这样一件事是值得的。如果将来还有这样的孩子需要帮扶,我还会做。”张引说。





女孩是不幸的:父亲智力障碍,母亲离开了家;但她又是幸运的:一位善良的“老师妈妈”给了她无私的爱,还用十年的陪伴和教导,改变了她的人生。

点亮“在看”

给楠宝加油


来源:天天正能量(ID:zhnlali),综合长春晚报(记者刘连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