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其一生只是个平凡的人,你后悔吗?

人生总是这样,树林里分出了两条路,我选择了其中一条,可是总会有一天,我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因为我只会想到那条错过的路上的风景,而不会知道它的陷阱和荆棘,人会因为好奇和不了解而后悔。


有人之所以那么地拒绝后悔,是把后悔这个词想象得太沉重了,他们认为后悔就意味着否定,当一生尘埃落定的时候去后悔就意味着折磨自己,其实不是的,恰恰相反,如果我回首一生,没有一个人我想再回去见他一面,我没有那一句没能说出口的爱和抱歉,没有什么事情我还想再努努力、还想再参与,那我到底收获的是洒脱还是对人生的麻木和疏离呢?

我们总觉得后悔是一种负面的情绪,其实后悔意味着人相信可能,它的背后是在意、是期待、是愿望、是热情,而毫不后悔那份看上去的洒脱背后完全有可能是彻彻底底的绝望。有人总在说不平凡不容易,其实要坦然地说出我不后悔才是真的不容易。


有好多人,比如说李白,他很想显示自己的不在意,所以他写诗说,“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可是我们后世读他的诗的时候,其实总能读出他是在意的,还总有那份求而不得的酸,而杨慎写“是非成败转头空”是在什么时候,是他这个四朝元老的二代、名满天下的才子、当朝的状元,领头去和皇帝辩论,被暴打一顿以后流放江南,当他去参加他老父亲的葬礼,人生大起大落之后,“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真的能看淡人生的不平凡并坦然和它和解的人是那些不平凡过的人,如果你不曾不平凡过,你如何确定不平凡不是你真正想要的,而平凡才是你唯一的答案呢,你不会知道。


反过来,你以为平凡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吗,你认为平凡真的就是做自己吗,不是。很多时候我们是要把真实的自己悄悄地隐藏起来,才得到了平凡。我们从小是多么的害怕自己不合群,所有人都天天向上的年纪是多么的害怕老师说我不上进,我们在这个人人佛系的年代是多么的害怕有人说我活得太拼。我小的时候,第一次学数学,老师说2比1大,3比2大,10最大,我真的不明白为什么所有的小朋友从一开始就能理解什么叫大小,反正我的理解就是1写在格子里,2要比格子大一点,写到10的时候要用整个本子来写,然后我收获的是老师夸说这个小孩子脑回路清奇,天赋异禀吗?不是的,是老师说我蠢,是他告诉我的妈妈“我教不了你的孩子”。


我们这个世界对于不平凡没有那么赞许,没有那么宽容,没有那么友好的,人生中我们大部分的时候当然都会活成大部分的人,可是有没有那么一些时刻,你有一些特质,你有一些偏执,你有一些爱好,你有一些想法,让你跟平凡格格不入,可是有的时候我们为了害怕网络暴力不敢把真实的想法说出来,我们害怕社会的冷眼,所以隐藏着自己一些重要的身份,在这些时候,我们悄悄地掩藏着自己,想做那个平凡的人,真正的泯然于众人矣,是了不起的高超的潜伏者,可是潜伏了一生,从来没有让别人看见过真实的你自己,不觉得有一些遗憾吗?


我们在这里最后只评价、争论的就是一件事,一个人人生到底是否平凡到底应该交由谁来评价。曾经有一个年纪,我们都觉得,不平凡是可以做到的事情,我小的时候读一本书《离开微软,改变世界》,一个人从微软辞职,到尼泊尔的山上去建图书馆,第一次读这样的故事的时候,觉得这些人好了不起,好特别呀,他们真的就能改变世界。后来读多了公众号发现这样的人很多,而他们都没有改变世界。

其实后来,是我们自己妥协了,是我们自己放弃了,是我们自己相信了,人有很多种活法,但人生终究归于庸俗,人有很多种选择,可是终究我们只能拥抱平凡,这是我们自己的相信,可是很久以后,我回头再重新读那本书的时候,那个人自己呢,他没有成为这个世界膜拜的英雄,可是他的某一个图书馆真实的改变过某一个尼泊尔的孩子他一生的时候呢。


米兰·昆德拉写的《不朽》,人世间原本就有大的不朽和小的不朽,大的不朽是世人对你言必称名,是那些陌不相识的人在你死后依然记得你,而小的不朽,不过是爱你的人依然记得你。我不会为我没能实现大的不朽而后悔,可是我却难免遗憾和难过我这一生从来没有在另一个人的生命里做一束微光曾经闪烁过。


ps:文章引用自詹青云

侵联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