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冥王星”离开行星宝座是不科学的

在太阳系内有着8颗巨大的行星,它们都是围绕着恒星太阳作周期运动,2006年之前的教科书都是9大行星,而现在的教科书为什么又少了一颗呢?而这个行星就是“冥王星”,本来安安静静待在太阳身边的,在它身上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

为什么会把它在大行星的名单中被除名了呢?

事实上这个答案并不简单,这个答案是2006年以后才有的,也就意味着在此之前太阳系内不止8颗行星。这么说的话也是不对的,因为在1930年之前,人们已经知道太阳系内是有8颗行星的,直到1930年才发现曾经的9大行星成员之一“冥王星”。

冥王星·PLUTO

如何定义行星

首先大家要明白成为“行星”的定义,如何定义行星这一概念在天文学上一直是个备受争议的问题。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2006年8月24日通过了“行星”的新定义,这一定义必须包括以下3点:

1.必须是围绕恒星运转的天体。2.质量必须足够大,以克服固体应力,以达到流体静力平衡的状态(接近球体)。3.必须清除轨道附近区域,公转内轨道范围内不能有比它更大的天体。



图解:第26届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5号决议:行星的定义

而对于冥王星来说前2条它是符合的,但第3条就出了问题,冥王星的轨道和其余8大行星差异明显,轨道与黄道之间倾角较大,达到17度,而且由于其近日点离太阳的距离比海王星近日点还要短,因此它还会周期性地位于海王星轨道内侧。除此之外,冥王星所处的位置位于“柯伊柏带”,在“柯伊柏带”区域聚集了很多小天体,甚至其中1棵被称为“阋神星”的天体,它的质量甚至还要大于冥王星。很显然冥王星并不能被称为行星。

图解:冥王星与黄道之间倾角

9大行星成员之一(冥王星)存在了76年

它在1930年被人类所确认,如此说来冥王星从1930年到2006年,这76年间一直是作为太阳系成员之一而存在的,科学家为什么要把一颗有着76年行星履历的星球“无情”踢出9大行星系列呢?

时间还要从发现冥王星的1930年说起,当时年仅24岁的“克莱德·汤伯”在罗威尔天文台发现了冥王星,并且认为这就是一直在寻找的第9颗行星,而在此之前这颗一直没有被找到的行星被称为“x行星”,这样的称号正是罗威尔天文台的建立者“帕西瓦尔·罗威尔”命名的,因为他一直坚信“海王星”并不是太阳系中的最后一颗行星,可惜的是这位天文学家一直到临死(1916年)都没有找到那颗他梦寐以求的“x行星”。

而“克莱德·汤伯”承继了“帕西瓦尔·罗威尔”的遗志,19 29年来到罗维尔天文台时,他的首项工作就是进行对爱“x行星”的搜寻。1930年2月18日,“克莱德·汤伯”终于找到了这颗人们探寻已久的x行星”,并且在两个多月后,对“x行星”进行征名时,采用了一位年仅11岁的英国小姑娘的意见,取名为希腊神话中的“冥王”,因此这颗“x行星”就称为“冥王星”。

而当时在对冥王星的质量进行估算时,发现这个天体的质量竟然是地球的数倍,把它与前8颗行星归为一列是理所当然的,科学家们后续的观测中,冥王星的质量一降再降,到了1978年,科学家根据对冥王星卫星“卡戎”的观测,才发现冥王星的质量甚至只有月球的1/5左右,而地球的质量是月球的81倍,但考虑 “卡戎”仍是冥王星的卫星,因此冥王星在当时还被当做行星看待,因为那时候人们认为只有行星才能够拥有卫星。

决定冥王星命运的结论

2000年,随着美国纽约海登天文馆馆长的“尼尔·德格拉斯·泰森”决定在其馆所展示的行星模型中去掉“冥王星”,要知道当时距离冥王星被开除行星籍还有6年时间,不过给予最后一击的“阋神星”的发现,科学家在2005年的时候于“柯伊柏带”内,发现了一颗体积比冥王星还要大将近1.6倍的天体。这颗天体只是基于当时的观测数据得到的结论,实际上“阋神星”要比“冥王星”小一些,直径比冥王星小了30多公里,而且“阋神星”的质量要比冥王星大,大了将近13%,对于当时的科学家来说,如果按照以往的做法,这颗比冥王星还要重的天体就该成为太阳系的第10颗行星,但如此一来,在“柯伊柏带”与冥王星体积质量差不多的天体还存在很多,那就意味着太阳系的行星数量将会扩张到数10颗,甚至往后会越来越多。

体积对比

决定冥王星的命运,在布拉格召开的第26届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会议中,数百位来自世界各地的天文学家,就相关问题进行了投票,最终结果是“冥王星不再属于行星”,而是归为了“矮行星”行列,这天正是公元2006年8月24日。

这次大会还对行星进行了新的定义,并且也对“矮行星”制定了4条规定:

第1条:必须是围绕恒星运转的天体。第2条:质量必须足够大,以克服固体应力,以达到流体静力平衡的状态(接近球体)。第3条:“不能清空”其轨道区域内的天体。第4条:其不能是卫星。

注:前两条和行星定义一样。

而对于太阳系那些既不符合行星定义的又不符合矮行星行列的天体,还不属于卫星的,就起了一个统一的名称,叫做“太阳系小天体”。

至此冥王星就正式的被定义为“矮行星”,而太阳系内的行星数量又重重新回到了1930年发现冥王星之前的8颗。

让“冥王星”离开行星宝座你会接受吗?

2006年8月31日,12名天文学家联名在英国《自然》杂志网络版,公开发表了《抗议冥王星降级请愿书》,严重质疑数百位天文学家通过投票表决的方式让冥王星离开行星宝座的做法,天文学家表示,第26届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上,对新的行星定义也不完全准确,投票的天文学家只占全球天文学家5%,因为有来自75个国家,2500多位的国际天文学会,只有300人参与了投票,这是个草率的决议。


图解:投票现场

如按照新的行星定义的第3条要求的话,地球可能也会被踢出行星行列

新的行星定义第3条,“行星要有足够引力,能清空其轨道附近的区域天体”,按照这样的定义,地球、土星、木星它们的轨道之间都有很多的小行星,这样它们就不能被认为是“清空轨道附近区域”。按照新定义的第3条,那么像是地球、木星这样的行星,也不符合定义也要被“开除”。

举例说明:土星拥有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不能清空轨道附近区域的天体)。

结语

总而言之,冥王星的降级,印证了人类文明的快速发展,也从侧面反映出一个事实问题,也就是由于目前的科学及科技技术的局限,无法对一些事件能够真正的弄清楚,就像冥王星一样,随着时间的不断向前,人类拥有了更高的技术设备,一些以前的认知错误肯定会更正的。

(完)

作者简介:天体生物学·黄姤·95后女·喜欢创作生物、化学、物理、地质和天文科学文章,欢迎关注评论,互相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