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弟子规》,学习为人处世之道

我们生活在社会之中,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事情,那么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事情呢?面对善恶,面对一些自相矛盾的事情我们又应该做出什么样的选择,进行什么样的取舍呢?

勿谄富,勿娇贫;勿厌故,勿喜新

不可否认的是,在中国的历史上,有许多嫌贫爱富,喜新厌旧的人,这些人,被称为势利小人,是和君子相对的,是为君子所不齿的,这样的人,一直与中国的主流文化相对。“勿谄富,勿娇贫;勿厌故,勿喜新。”意思就是说,你不要看到别人有钱就去刻意讨好或者奉承,献媚于这种财富;同时,你也不要因为看到别人贫穷就看不起他不要因为一些东西旧了,过时了,你就去厌弃他;同时,更不要因为一件东西是新的或者流行的,就去喜欢他。这种肤浅,仅仅只是流于形式的喜欢或者厌恶都是没有保证的,都是没有抵达你心里的东西。

喜欢怀旧情绪的人,大多数都是不厌旧,不厌故,因为他们懂得感恩。拥有感恩情怀的人,都是拥有高尚情操的人,是我们愿意去交往的,愿意用心去感受的。如果一个人能够真正达到《弟子规》所要求的“勿厌旧,勿喜新”这样一种道德水准,或者说这样一种做人的境界的话,这样的人走到哪里都是会受到别人的尊敬和赞赏。

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

“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这句话是说,别人在忙的时候,不要去打搅人家工作;人家心神不宁,或者别人有其他的事情要去做的时候,不要说话叨扰,要懂得尊重别人。

这种事情说来简单,但是是很难做到的,我们在需要别人的时候最好先看一下别人的状态是否空闲,可以问一句,你现在方便吗?很简单的一句话,实际上反映的是一个人的修养,以及对别人的尊重和体谅。

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

“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这里的“短”,有两层含义,一是说:别人外在的短,如形体,体态,相貌;另一种是说:别人不恰当的行为,就是做了一些不好的事情。所谓揭,就是在公众场合讲出来。

现在的社会是很开放的,随着互联网的日益普及,人们交往范围的日益扩大,很多恶意的视频也在网上流传开来,这些视频不仅仅体现了你这个人教养不好,品行不行;严重的还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欲思勉。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且作

《中庸》曾经谈到:“隐恶而扬善。”意思就是说别人的恶不要去说,别人好的地方要拼命去赞扬。“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欲思勉。”你称道别人的善,本来就是善。别人都知道了,就会以此来勉励自己积极行善。

“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且作”,即别人做的恶事,你到处去讲,这种行为本身就是不值得提倡的,如果你讲的很过分,你也可能会惹祸上身。《弟子规》这几句话,是希望我们可以从小养成谨言慎行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