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8 言轻莫劝人!劝诫越多,别人越嫌,先建立信任

言轻莫劝人!劝诫越多,别人越嫌,先建立信任

《弟子规》上说: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

劝诫别人有个先决条件,一定要先赢得对方的信任。假如信任不足,可能你劝他的时候,他会误解你看他不顺眼、毁谤他,所以要先有信任。

如何能够赢得别人的信任?这个信任绝对不是凭空而来,必须通过我们真心的关怀、付出才会建立信任。也有些朋友很热心,喜欢帮助别人,但是别人看到他会赶快跑,觉得他很烦人、很啰唆,然后会跟他说:“拜托你,你不要再照顾我了。”有没有这样子的人?有!做得要死,却被人家嫌得要死,他的关怀跟付出没有针对别人的需要。所以,我们要善于观察他人的需要,然后去付出,赢得信任之后,我们说的话对方就能够接受。

比方说在父子关系当中,父亲对某一个孩子非常信任,这个孩子应该就是最让他放心,最孝顺他的,常常在父亲需要的时候,他都会去尽他为人子的本分。再来,在君臣关系上,领导最需要我们帮他承担一些工作,每次我们都能够默默地做,而且每次做都能够让他放心,这也是针对他的需要去付出,所以他就很信任我们。

再来,夫妇关系也是,太太在家里把家事处理好,然后又把孩子教育好,让先生没有后顾之忧,所以先生很信任这个太太,那太太所讲的话自然就有分量。

媳妇嫁到夫家去,什么时候可以进谏?什么时候可以劝诫先生,甚至于先生家里的人?能不能嫁过去第一天就说这里不好,那里也不好,能不能这样?假如一过去就指指点点,这里要改进,那里要改进,那会有什么后果?一定会让夫家的人对我们很排斥,因为才刚嫁过去,还没有建立深厚的信任。所以我们要随顺人情,要体会别人的感受。

卢叔叔曾经跟我说过,到一个新的环境一定要多看,看别人的需要在哪里,再去付出;多听,听出别人的需要,有时候也会听出一些忌讳,别人不愿意提到的,我们就避开;同时要少讲、少出意见。我们到一个新的公司去,是不是也应该多看、多听、少讲?当你做得多说得少,你的主管、领导就会很信赖你,到时候你的意见他就很重视。所以道理都是相通的。

我们当媳妇的,也要能够观察到,什么时候应该扮演什么角色,这个我是从我母亲身上领会到的。我母亲要嫁给我父亲的时候,小姑、小叔都还在念书,所以我的外公极力反对,他分析说:“你看你嫁的是长子,然后他的弟弟、妹妹还在念书,公公又是捕鱼的,收入不稳定,所以你嫁过去一定很累。”我妈妈就说:“我还是要嫁。”为什么?因为她觉得我父亲很孝顺,孝顺的人才有情义,才有道义,所以看了一大堆有钱人都不要,就要一个穷小子。

嫁过去以后,确实很辛苦,教书的钱都拿出来家用,还要给小姑、小叔攒念书的费用。诸位朋友,假如是你的女儿,你嫁不嫁?所以,一来要有眼光,以孝道传家的家庭,往后一定会兴盛。再来,中国人说吃亏就是福,当你舍得吃亏,就会赢得他人对你的尊重、佩服。

我母亲家里还算富裕,嫁过去还懂得这样付出,所以小叔跟小姑对她就非常佩服,对我母亲也很好。慢慢地家庭状况就改善过来,因为有孝心的人对家庭一定有责任感。我母亲嫁到我们家差不多二十多年,她才开口。

当信任已经达到某种程度,一开口就很有力量。所以,我们要厚积薄发,不要太躁动,否则会欲速则不达。而且给他人建议,不要一下给出五条六条,这样也不好。就偶尔建议一条,他们可能没有照你说的去做,但结果印证你讲得很准,慢慢那个信任度就愈来愈高。

所以父子关系、君臣关系、夫妇关系都需要建立在信任、付出当中。

再来,兄弟亦复如是,你愈照顾兄弟,兄弟就愈信任你。最后,朋友,朋友是没有血缘关系的,这都是要通过长期的相处,所谓日久见人心,才能真正赢得朋友的信任,进而重视我们给他的规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