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为稳企就业注入“强心剂”

<table>

肇庆复工复产加速,就业的热度正在稳步地回升。吴勇强 摄

/<table>

专车接回,成百上千务工人员踏上返肇之路;机器轰鸣,扶贫车间迎回邻里乡亲;招聘上“云”,高校学子踊跃在线求职……今春,肇庆复工复产加速,就业的热度正在稳步回升。

企业在,岗位就在。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部分企业物流受限、原材料供应短缺、资金压力比较大,生产经营困难增加,稳岗压力加大,甚至有的企业出现减员、裁员的苗头。

面对困境,肇庆市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稳就业工作的意见》等文件,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统一部署,坚持疫情防控和保障企业复产用工稳就业“两手抓”,坚持推动企业用工本地化和有序分期分批安全错峰接回异地务工人员“两促进”。

南方日报记者 李志颖 刘亮 通讯员 黄彩玲 杜颖诗

先部署,优化政策环境

协同发力释放市场主体活力

“肇庆当前的就业形势稳中有忧、危中有机。”肇庆市人社局局长周燕表示,受疫情影响、经济下行压力、上下游产业链不畅等多重因素叠加,用工需求还需有一个缓冲过程。中小微企业抗风险能力弱,生产经营和用工比较困难。同时还存在就业结构性矛盾和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研究的问题。

对此,肇庆高度重视“六稳”之首的“稳就业”,部署先行,优化政策环境,全力应对疫情稳就业工作:

——减负政策提速。疫情期间国家、省、市先后出台社保减免、技能培训、大学生就业创业等一系列促进就业扶持政策,减少企业成本,恢复市场活力,及时帮助企业渡过难关稳住就业。

——提高就业质量。为抢抓当前员工未全面投入生产的窗口期,充分用好国家“大培训”失业保险专项扶持资金,肇庆鼓励引导企业尽量不裁员少裁员,大规模开展企业职工适岗培训、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等提升员工技能水平,既为企业疫情后增产扩产、转型升级、技改升潜提升员工技能和素质,又能稳住老员工快速上岗恢复生产提升效能。

——新旧动能转换推动就业“升级”。疫情将对社会发展和生活方式产生巨大改变,新型健康业、科技服务业等在疫情中展现出巨大潜力的新业态、新模式将迎来重大发展机遇。肇庆在这一新旧动能转换和产业结构优化的关键节点上加大扶持和吸纳各类人才的力度,大力推进大学生、返乡务工人员、退役军人和贫困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

——抢抓回流人才。受国内外疫情影响,更多的肇庆籍大学生将回流就业创业,留学生、海外人才将迎来“回国潮”,为肇庆引才留才、优化人力资源结构、提升人力资源质量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据周燕介绍,全市各部门将以制造业、建筑业、物流业、公共服务业和农业生产为突破口,全力以赴地推动重点行业和低风险地区就业,循序渐进地全面复工复产,尽快恢复经济秩序,稳定就业形势。

就业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大、稳就业任务重的背景下,更需要各方树立鲜明的支持就业导向,协同发力,不断优化有利于恢复和稳定就业的政策环境。肇庆采取“人社+企业+镇村+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模式,发挥补贴资金撬动作用,鼓励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与村集体开展劳务协作,采取用工调度调剂、共享员工等方式,开发盘活本地人力资源促就业,推动实现企业员工本地化。

“我们相信,随着这些政策的实施和落地,将会不断释放市场主体活力,增强经济回升动力,为恢复和稳定就业营造良好的环境。”周燕说。

保存量,稳定现有岗位

援助企业尽量少裁员、不裁员

近期,《肇庆市开展企业职工适岗培训指南》(下称《指南》)在肇庆的众多行业微信群内被广泛转发,为何众多企业主对这一《指南》如此重视?

截至目前,肇庆全市已成功备案企业55家,备案培训人数8924人。其中广东省肇庆七星岩游览公司、德庆县阿尔戈斯酒店管理有限公司和四会市英煌餐饮有限公司等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旅游、餐饮、酒店业企业,借助企业还没全面复产达产之机,已率先开展线上培训,积极提升员工技能水平和为企业储备人才,需求之紧迫可见一斑。

“近段时间经营几乎停摆,但租金和人工等成本依然需要支付,企业很急切地需要帮助。”位于端州区的肇庆金钻盛宴酒家(下称“金钻盛宴”)负责人邓金梅表示,新年伊始,本应是收割春节假期红利的黄金季节,餐饮等行业却遭到疫情突袭,骤然杀停。

“坦白说,企业在这次疫情中经营受到一定影响,这次的适岗培训补贴对我们来说无疑是一针强心剂。”邓金梅说,金钻盛宴自3月21日复工复业以来,营收只有同期的10%不到。适岗培训“在线充电”不仅能为企业减压,更为员工提升了技能,增强了信心,等待市场“回暖”。

2月13日,肇庆市人社局印发《关于肇庆市开展企业职工适岗培训工作的通知》,随后在主流媒体平台向社会发布《指南》,肇庆市人社局入园区、进企业,宣传援企惠企政策。

企业职工适岗培训覆盖大中小各类企业,培训对象范围相较于其他培训更为广泛,签署1年以上正规劳务合同的员工,包含劳务派遣人员均可参训。培训内容涵盖岗前培训、在岗培训、转岗提升等与岗位相适应的多个工种,企业可根据不同的岗位需求设置培训内容,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灵活性、适用性和实效性。

“经此一‘疫’,我们也重新审视了企业原本的运营方式,未来会往更加多样化的经营去走,提升企业的抗风险能力。”邓金梅表示,经受住考验的企业未来有着很大的发展潜力,企业每一个员工都是未来复苏的火种,有素质、有技能的员工更是企业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

肇庆从失业保险基金提取2.38亿元用于“大培训”,着力全面提升产业工人整体技能和综合素质,为企业转型升级、技改升潜和产业强市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人力资源支撑。截至目前,全市成功备案适岗培训企业55家,备案培训人数8924人。

除适岗培训补贴外,肇庆对中小微企业乃至个体户有着更多的稳企措施,在肇庆高新区开设旺达成车行的李靖豪目前也面临生意锐减的情况,该区就业中心通过工商局提供的信息找到了他,为他提供了3年免息的创业贷,大大缓解了车行的经营压力。

肇庆稳就业政策体系正在加速健全当中。在用好用足国家、省援企稳岗政策,肇庆将制定出台符合本地实际的更加宽松灵活促进就业2.0政策措施,稳定和扩大就业。

拓增量,数字化扩充就业池

线下转线上解决企业“用工难”

春季正是企业招新用工集中的时节,坐落在肇庆高新区的广东洛克流体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原本计划在近期组织高校招聘,吸纳相关技术和管理人才,然而受疫情影响迟迟未能开展,但企业用工迫在眉睫。“高新区人才服务中心向我们介绍了线上直聘的方式,于是我们从3月2日起在网上挂出招聘信息,很快后台陆续收到一些就业简历。”该公司行政人事经理李红燕介绍,这次网络招聘效果很好,该公司目前已经完成中高层人才的招聘工作。

线下转线上解决企业“用工难”问题,同时也为求职者打开了一扇窗。新入职的林祖智就是通过看到线上直聘的海报投的简历。“没想到公司HR很快就与我联系,询问学历和相关工作经验等详细信息之后通知参加面试,很高兴最后被录用了。”林祖智的喜悦正在越来越多求职者身上上演。

为切实保障企业复工复产,肇庆人社局坚持“就业服务不打烊、网上招聘不停歇”,全力以赴做好企业复工复产工作。

截至目前,仅在肇庆高新区组织的“智汇大旺·云上春招”人才招聘活动目前已进行五站,已有58家用人单位与湖南、广西等九所高校近11万名毕业生、南方人才市场近10万社会人才线上对接,已有1600多名涵盖新能源汽车、先进装备制造和新材料、生物医药、食品、环保等该区急需紧缺的各类人才向企业投送简历表达就业意向。

在广东省紧缺人才招聘平台、肇庆智慧人社APP、智联招聘等网络招聘平台,全天候实时开展“互联网+就业”线上招聘服务“不打烊”;充分利用省项目资金,加快完善肇庆“智慧人社”等线上公共就业服务平台,提供高效快捷便利服务。截至4月9日,通过线上线下招聘平台累计新招用工12966人,很好地帮助企业解决了用工需求。

据介绍,肇庆通过各种宣传渠道区内复工复产规上企业发布急需紧缺岗位需求信息,加快推进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人力资源市场等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

在继续扶持做优做强高新区新型电子信息产业创业孵化基地、肇庆市大学生创业孵化中心、返乡务工人员创业孵化基地等16个市级“双创”孵化基地的同时,肇庆着力打造以新区车站综合体为核心辐射带动肇庆“1+9+N”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体系,大力支持博士(后)“三站一基地”等系列平台建设,谋划在高新区和新区建设海外人才工作联络站、粤港澳大湾区(肇庆)国际人才服务港,推动各类人才在肇庆快速集聚创新创业,提供“一对一”“点对点”“面对面”的“店小二”服务。

■数读

肇庆稳就业措施成效

务工人员

截至4月9日,规上企业1250家累计复工1186家,复工率94.88%;在岗员工共207009人,员工在岗率98.92%。

高校毕业生

2019届肇庆本地生源的高校毕业生23286人,截至3月底回肇返籍报到14374人,实名登记未就业285人,就业率为98.8%。

贫因劳动力

截至4月9日,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就业率80.54%,其中复工返岗率90.13%。全市139个扶贫车间已复工130个,返岗复工贫困人员417人。全市就业补助资金补贴公益性岗位共1314个,其中2019年开发安置贫困劳动力20人,今年计划开发1294个公益性岗位安置贫困劳动力,目前已开发1199个,安置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904人。

续建项目

210个续建项目已复工206个,复工率为97.1%,项目到岗率为84.6%,实际到岗人数超过年前水平。

新建项目

已开工41个,开工率为38.7%,项目到岗率为77.4%。

客运企业

29家客运企业已全部恢复经营,24个等级客运站场23个已恢复运营,15家公交企业已全部恢复运营,员工复工率超过98%;9个铁路站场疫情期间无暂停运作,相关从业人员均在岗。

货运企业

182家重点道路运输货运企业(含危运)已全部复工复产,复工率86%,未复工员工大部分为外省籍员工。

港口及航运企业

持证的23家港口企业已全部复工复产,31家水运企业复工率92.5%。

农业企业

50家省、市“菜篮子”基地已全部复产;81家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已全部复工复产;28家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生产企业已复工27家,复工率为96.43%;43家大型蔬菜种植基地已全部复工复产;174家县级以上示范合作社已全部复工复产;336家县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已全部复工复产;8个省级农业产业园均已复工。

商超

全市大中小型超市171个已全部复业,从业人数约1.2万,复工率100%。

电商企业

全市经营范围包含电子商务的企业复工率85.3%(包括一直未停业的);全市重点电子商务企业(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网络零售额的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共有8家,已全部复工复业,员工复工率78.2%。

创业孵化平台

全市现有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3家,入驻项目(团队)54个,均已复工复产;全市共有市级创业孵化基地16家,累计进驻企业576家,截至4月9日,已复工复产291家。1—3月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413万元,扶持创业64人、带动就业32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