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後姑娘用一把扇子征服香奈兒、國家博物館:中國美才是世界巔峰

說起刺繡,

我們想到的都是傳統、樸素的樣子

和時尚掛不上勾。

可是有位姑娘,

就把中國傳統的刺繡,

搬到了國際舞臺,

做成了不輸Dior、Chanel這些大牌的高定

四大名著《紅樓夢》裡

黛玉把自己手縫香囊送給賈寶玉

一針一線中都是柔情

而這個女孩卻把香囊

做成了讓無數年輕人覺得哇塞的耳機包

本來是古香古色的腰飾

從她手上一出

就多出了潮流的感覺

那細密的針腳

充滿靈性的串珠

讓那些走在時尚前端的弄潮兒們都驚呼

是和林黛玉一樣

深情又知心的女孩

把針線當成伴侶,一往情深

這個人,就是80後女孩

石佳冉

大家對這個名字可能不那麼熟悉

但是曾經收視率很高的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

想必大家不陌生

裡面所用的團扇就是她的

正所謂

“三生三世團團扇,四海八荒嘆驚豔”

這可是連馬雲馬爸爸都心動的扇子

忍不住收藏了兩把呢

而她的妙手靈巧之處

遠遠不止於此

一把團扇,用絲線入畫

三分為情,七分是畫

吐露衷腸,搖曳生姿

國外哥特式教堂裡的玻璃窗

是全世界多少人喜愛的

而她用中國傳統的刺繡

將玻璃窗的顏色繡了出來

連接了兩個不一樣的時代和世界

她將藻井秀在扇面

沉沉千年,古風永存

這些都是她創立的世界

在她的扇面裡

有滿園春色關不住

有飛鳥蟲魚各姿態

有落花弄影更此時

均是栩栩如生,皆可弄假成真

處處吐露著柔情似水

映入眼簾的都是匠心鉅作

估計大家都覺得

她來自小橋流水人家的南方吧

只是坐在工作臺前的她

用自己忙碌不停的雙手

告訴了每一個人一個道理:

北方姑娘溫婉起來也是不輸流水人家

佳冉在北方土生土長

從小卻特別喜歡手工活

小到飾品、娃娃衣

再到盤扣和各種各樣的中國結

只要是自己喜歡的

她都會去嘗試親自做出來

這些美好的時光

讓她享受其中

她每一個一針一線

都將自己的開心融入其中

生活也不像別人一樣枯燥不堪

滿心歡喜的坐在繡桌前

她絲毫不覺得疲憊

只是我們看到的成品背後

是她機械的重複了上萬遍

手上被紮了無數次之後才得到的

這些漫長的練習時間

十指連心的痛苦

換來的是她靈巧的手指

和凡塵中的那些焦躁與雜念

刺繡是無聲的

卻也有自己的語言

只有一顆專注沉浸的心

才能給刺繡帶來生命

因為她的巧手

素白色衣衫上的墜珠

是時裝秀中靚麗的風景線

劉璇佩戴的“蝴蝶花海”

讓她宛若林間的仙子

複雜卻又單純

桃之夭夭,躍上扇面

我們看到的三兩枝桃花

彷彿聞到了桃花香

就算有了這些成就

佳冉仍在鞭策自己

不斷地創新

試圖將新潮的流行和各種繡法相融合

僅僅是一面小團扇

蘊含了多種繡法

鉤針刺繡、印度刺繡、法繡等

還融合了焊接、金工、

釘珠、絹花等多種工藝

不僅如此,

古風古色的平面小畫扇面,

佳冉獨闢蹊徑,

將西方高級設定的元素融入其中,

團扇立即有了3d效果,

這樣子它有了不一樣的生命和活力

她憑藉著這方寸之間

顯露的才情

她優秀的技巧

還有她通過針線傳承的時光

讓她收到了國家博物館的展覽邀請

金鷹臺表演到央視春晚

甚至是香奈兒的開幕式

都有她作品的身影

佳冉在創作中秉承的初心

是這句話:

人品既已高矣,氣韻不得不高;

氣韻既已高矣,生動不得不至。

這是郭若虛先生在《圖畫見聞志》中寫到的

她始終認為

作品等於人品

作者的氣息終將與繡品息息相關

內化於心,外化於型,

隨類賦彩,遊刃有餘。

這不光考驗了手藝人的技巧能力

還有的是才情

她設計的海洋系列團扇

用到的就是中西繡法結合而成

扇面上的珠片閃閃

藍色的絲線

意境深遠,純淨碧藍

她通過時光

看穿古今

將中西合璧

中國古典的含蓄

西洋現代的熱情

讓大家耳目一新

曾經的中國團扇,

有含蓄與端莊,

風情萬種。

如今的團扇,

包含著手工藝人夢想,

靈動絢麗,多彩多姿

也是她的創新

佳冉用針線傳承了中國傳統工藝

讓團扇充滿了新的生命力

創造出了一種屬於新時代的

東方美

成功其實沒有捷徑

堅持一下,再堅持一下

你就能得到老天賞賜的幸運的眷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