員工將老闆當“朋友”,太“天真”;當“知己”,太“糊塗”

“老闆永遠是老闆,對你再好也是老闆”,貌似是“小兒科的道理”

,表面上似乎大家都是“聰明人”,可是,職場中大多數人到底還是“糊塗人”

一、“飄飄然,忘乎所以”型

大多數人都知道一個詞語,叫“寵辱不驚”,而後做到“喜怒無形於色”!

到底有人能不能做到這個程度?沒有“完全之人”,但肯定有“高位之人”。

所謂“高位之人”,就是情緒和心理波動幅度始終保持一定水平,不會出現“瀑布型”的落差。

恰恰,很多下屬面對領導的誇獎、賞識、提拔,往往會“忘乎所以”,忘了自己的身份、地位和職位,導致“規矩逾越”。

往往轉折點就在這裡,等你忘乎所以,不懂得對領導保持必要的尊重,沒意識到領導的行為態度發生變化時,此時你的職場前景就會“堪憂”!

所以,員工一定不要忘了自己的身份!

二、老闆和員工不在“同一世界”

你可能會問:大家明明都在一個公司內,為什麼說是不在“同一世界”?

這裡的“同一世界”,就是老闆和員工的價值觀、金錢觀和人生觀

俗語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一般人認為,這是一句“貶義詞”,頂多是“中性詞”,但是這句俗語卻是最真實的現實。

老闆的思維和員工的思維,一樣嗎?肯定不一樣!

不要說,有格局的員工的想法,和老闆能夠實現“同頻共振”,一般不可能實現。

員工的想法和老闆的思維,基本是“絕緣”的,無法實現“融合”!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