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胜疫情的终极任务,居然落在一家曾经濒临倒闭的日本老厂肩上!

自3月以来,欧洲多国出现了洗手液、消毒液的抢购潮,单瓶的售价也水涨船高,还曾一度被称作「液体黄金」、「流动的财富」。于是乎欧洲的迪奥、纪梵希,亚洲的夏普等厂商等纷纷「火力全开」,加速自己的副业产业链。

我们熟知的LV,它的母公司——全球奢侈品巨头LVMH集团早在二月底三月初的时候就开始要求旗的Dior、娇兰和纪梵希等大牌,利用现有的香水和化妆品生产线,全力投入洗手液的生产。

一场席卷全球的病毒「炸」出了一波企业纷纷跨界转行的消息。除了Dior牌洗手液,还有通用牌呼吸机、夏普牌口罩、特斯拉牌呼吸机……似乎我们知道的一些一线大牌都在疫情期间通过这种方式来助力全球,共同抗击新冠肺炎。

在这些我们熟知的大品牌中,有一家日本公司应该是此次「战疫」里焦点中的焦点——富士胶片(Fujifilm),没错,就是那个以前卖胶卷的公司,在疫情期间以抗新冠肺炎的特效药物「法匹拉韦」名声大噪。如今,成功转型的富士胶片,涉猎的产业范围相当之广。

01胶卷起家,猜中数字化的浪潮

富士胶片在摄像界的实力,光靠一句「腹肌南波湾(Fuji No.1)就足以证明他们的实力。在数码相机还没有像现在这样普及的时候,富士的小绿盒和柯达的小黄盒在上世纪末本世纪初一直是各大影楼、摄影爱好者常备的胶卷。

都说一山不容二虎,胶片行业中也是如此。原以为美国的柯达和日本的富士这两家竞争企业的「龙虎斗」戏码能从我小时候看到中年。却没想到在2013年就提前上演了大结局——最终柯达在当年8月20日提交了破产保护,而富士却一直延续至今。

富士的转型曾经被写进很多企业转型的成功案例中,大家可能都觉得富士很有「心机」,原因在于富士曾经在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就针对「潜在的数字化威胁」做出了应对方案。该方案的目的也是为了能够翘掉柯达——因为柯达在在1975年发明了世界第一台数码相机。

这件事情对于当时的富士胶片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威胁,因为一旦柯达大力发展数码相机,那么自己主营的胶片行业肯定会逐渐被数字记忆卡所取代。这是富士胶片的一次大危机,可万万没想到,富士这边还在愁如何应对这场行业危机,那边柯达却把数码相机「雪藏」了。

原以为柯达在发明了数码相机后会全力发展数码影像这块,然后一举打败富士,真正做到行业的龙头老大。但没想到的是,柯达工程师史蒂芬·沙森在发明出世界上第一台数码相机后,公司就意识到这种新型的电子设备同时会威胁到自己胶片产业的发展,

于是就停止了研发……停止了……研发

柯达发明的第一台数码相机

所以不得不说,柯达和富士,一个猜中了开头,一个猜中了结尾。在「雪藏事件」之后,传统胶片维持了有近十几年的巅峰,小的胶片企业纷纷倒闭或者另寻出路,市场上形成柯达和富士争霸局面。但此时的富士,经历过一次潜在危机之后,就已经萌发了转型的念头。1988年富士与东芝在科隆博览会上,展出了共同开发的、使用快闪存卡的Pujixs(富士克斯)数字静物相机「DS-1P」。为今后的数字战争打下了基础。

直到本世纪初,富士胶片的总营业利润中与胶片相关的业务贡献了将近60%。但该来的时代还是来了——随着奥林巴斯、佳能、东芝等纷纷投入数字影像产业,胶片的销量一落千丈,十年内下滑了 近90%。终于,柯达倒了,但是转型数码相机的富士继续生存了下来。但如果仅仅只是赢了胶片之争,那富士的转型在其之后的发展来说,根本不足为奇。

富士与东芝共同开发的「DS-1P」

02跨界之王:新瓶装旧酒

富士在「解决」了柯达之后也并没有闲着,它也知道鸡蛋不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所以也就没有把宝全押在数码相机领域。2000年尽管富士胶片已经开辟数码相机这条业务渠道,但其实还是有点「杯水车薪」的味道在里面,因为作为主营业务的胶卷,其市场每年都以20%至30%的速度缩小

在经过深入的行业分析和调查之后,富士胶片一咬牙,决定放弃曾引以为傲的胶片市场,对公司进行了大改革。别的公司转型可能是「花开两朵,天各一方」,但是富士胶片的转型就是「花开n朵,各表一枝」了。富士胶片涉足的领域有医药品、医疗设备、化妆品、高性能材料等。现在看来,正是当时的一咬牙,成就了现在的富士胶片。


富士胶片的董事长古森重隆先生应该算是富士转型期的灵魂人物了,也正是他意识到,富士胶片不能拘泥于一个领域内。在他看来,医药、化妆品、新型材料都是当时潜力巨大的领域,也是「危机当中生死存亡的变革」。富士胶片的强项在于对生产胶片中高分子化学的研究,可他怎么才能将这种技术运用到别的领域呢?于是富士胶片采用了一个非常讨巧的办法——并购

「自己不能做、不会做,那我就把你买下来一起做」。富士胶片当时不惜一切,砸了将近一万亿日元,并购了约40家企业,通过这种并购的商业模式将别人的核心技术「为自己所用」。此策略非常有效,在后来的几年里,富士胶片凭借自己手中在胶片领域中的深入研究,加上别人的核心技术,在初涉足的领域里开始稳扎稳打,一举摆脱了单凭胶片来养活自己的境地。

通过一组数据就能看出,2000年,富士胶片营收1.44万亿日元,传统胶卷占比54%,其中民用胶卷占到了19%。2014年时,公司营收2.49万亿日元,传统胶卷占比15%,其中民用胶卷占比不到1%,贡献最大的板块反而是后涉入的医疗行业。

富士胶片的并购也并非只看行业发展,它更加看重是否能结合自己现有的技术。比如在胶片生产中的抗氧化能力,这同时也是各大护肤品厂商最为看重的功效,同样护肤品中的胶原蛋白,也是胶片的重要成分。这样一来二去的交叉对比,富士胶片就知道,化妆品行业,我们肯定也能做。于是在 2007 年,化妆品牌「艾诗缇(ASTALIFT)」诞生了,它旗下一系列的产品就是主打抗氧化、含胶原蛋白成分。 2011年的时候,艾诗缇顺利进入中国市场,红极一时,现在也是各种渠道的美妆博主推荐的一款品牌之一。

跨界化妆品的成功还不算完,要知道第一台数码X 射线成像诊断系统就是出自富士胶片之手。富士把原本用于胶片生产的技术用到了药物研发上,比如用纳米分散技术实现药剂无需溶于酒精就能直接检测出异物,从此打开了医药领域的大门。

2018年富士胶片花费8亿美元并购了JXTG控股的两家生物子公司,2019年又花了8.9亿美元买下了丹麦的 Hillerod。而此次成为疫情中焦点的法匹拉韦的研制则是来自富士胶片在2008年收购的富山化工。

03扎根技术,也能顺应潮流

富士胶片的发展不仅仅局限于传染病,就现在来说,富士在医药行业拿得出手的第二大「战绩」就是对阿尔兹海默症(老年痴呆)的药物研究。目前,富士研究开发的针对阿尔兹海默症早期患者的药物也已经在欧洲进行二期临床试验了。如果能够成功抑制甚至是治疗阿尔兹海默症,那到时候人们的焦点肯定就又落在这家做胶片起家的企业了。

目前日本政府也已经宣布批准法匹拉韦作为新冠肺炎治疗药,不仅如此,据日本共同社报道,富士胶片在今天还宣布,将在15号发售能以高精度检出新型冠状病毒的PCR检测试剂盒。

现在的富士胶片,既不是胶片企业,也不是数码相机企业,更应该理解为是一家「综合信息技术公司」。富士胶片的成功转型意味着日本人不仅看重企业的持续发展,更会顺应时代的潮流改变自己。富士胶片虽然是个历经沧桑的智者,但在今后的道路上,将会在更多领域、更广阔的世界舞台上驰骋。今后富士如果再进入一些「奇奇怪怪」的新领域,估计大家也不会那么惊讶了。

1.胶片已死,柯达破产,富士却活成了千亿营收的巨头

2.富士胶片这熊孩子又双叒刷新我们的眼球,新冠肺炎你也有一份?

3.奇怪的知识增长了!富士是怎么做起了化妆品和药厂的行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