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人世代生活在水上,看他们捕鱼也成了一大景观

茵莱湖 是什么样子,用陈毅元帅那首经典的诗来形容最恰当不过——

“飞艇似箭 茵莱湖 、碧波浮岛世间无”

清晨的水面上飘着薄雾,这里所有的船形状都是一样的,船身狭长,后面装着一个柴油马达,船上放着带靠背的小板凳和救生衣,区别就是船身的颜色和船夫的模样,大家一定把乘坐的船的特征记住了,不然等你开心地逛完回来就会发现岸边停的船全是一样的,一艘船大约能坐4个人的样子,2个人独享还是很自由的

茵莱湖 的清晨有多冷呢,直叫人蜷缩成一团不敢挪动一下,生怕好不容易攒的一丢丢热气散了,时不时水花打在面门上,便是一激灵,看到对面过来那艘船了没,看到上边那两个只露出一双眼睛的人了没,这就是乘船看日出的真实写照

顶着寒风行驶在 茵莱湖 上,耳畔只有风声和柴油发动机突突突的声响, 茵莱湖 的面积非常大,南北长,东西窄,整个湖区又分为“北湖”和“南湖”,就像两根串在一起的大丝瓜,游人聚集的 娘水镇 位于北湖的最北端,而大部分景点都在北湖南部, 茵莱湖 的核心区域也正位于此

随着东方渐渐露出鱼肚白,水道也慢慢变宽起来,这时我发现远处的水面上有几艘小船,船上的人看到我们靠近便开始了杂耍,独脚渔夫, 茵莱湖 最知名的所在,没想到这么快就看到了

单脚划船的渔夫是 茵莱湖 上最迷人的舞蹈家,他们至今还保留着其非常原始的“独脚划船”的习惯。。。。

茵莱湖 有着这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捕鱼方式。。。

其实呢,这些身着橙黄色大马褂头戴斗笠,手持圆筒状竹篓的”渔夫“统统都是演员而已,可以认为是为了配合游人们的拍照需求而衍生出来的一种商品

继续朝湖中心前进,远处不时看到小船,涟漪处惊起一群群水鸟

可能这里是他们的聚集地,远处又有一位开始了表演

这位看我们离得近了,开始了更卖力的表演

不得不说,这动作真的难度蛮大的,全身的重心全都集中在一条腿上,还能在 水里 保持平衡,没个把月练不出来

看这边有观众,后方又来了一位抢生意的,独角戏变成了二重奏,仔细一看眼前这位眼熟啊,许多人照片里的常客,原来是他

我们的船夫看我拍的兴致勃勃,便把船停了下来,这位大哥显然是觉得后来这位影响了他的发挥,便调转方向来到了我们船的另一侧,仔细观察发现他们确实是用一只脚划船,动作飘逸,甚是厉害

后边这位一看就不开心了也追了过来,而前边这位一看便是老江湖了,深知以不变应万变的手段,任你翻天覆地七十二变,我自岿然不动,一个演员的自我修养此时便能看出差距,数秒钟一动不动,连表情都没有一丝波澜,什么叫好演员,这就叫好演员!

在湖上冻了一个小时,终于等到日出了,其实这几天下来,看日出已经有些麻木了,不过与 蒲甘 的金黄相比, 茵莱湖 则多了份小清新的感觉

远远望见湖上驶来的小舟,哎,演员又过来了,不对啊,这个穿的怎么和新手似的,靠,这是货真价实的独脚渔夫啊

此前听说过 茵莱湖 上除了表演的渔夫之外,还是有一部分真正的独脚渔夫的,而真正的独脚渔夫一般只有在早晨才能看到,这也是我俩选择直接来看日出的一个重要原因

距离近了我们发现真正的捕鱼者与表演预付最大的区别是手里的工具由夸张的竹篓换成了渔网,确实要高效多了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世世代代在水边长大的茵达族人从小练就了用脚划船的硬功夫,只见渔夫一边用脚划船一边腾出手来撒网,行船捕鱼两不误,这就是茵达人的智慧

这些真正的渔夫并不理会一边在拍照的我,自顾自地一边用单脚划着船,一边撒网捕鱼,他们也不会上来讨要拍照费,毕竟比起摆出各种动作,捕鱼才是他们的职业

渔夫左脚稳稳伫立在船上,右脚缠绕一根木桨搅动船下的湖水,小船便飞快地前进,一条腿支撑另一条腿勾住桨一张一合地划,就像跛子在行进,有趣极了

看到了真正的独脚渔夫,也不枉费我们一大早挨冻这么久,此时初升的太阳照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把浪花染成了金色,像一颗颗钻石闪闪发光

诶,崔岷植怎么也过来捕鱼了?


看到眼前的画面,我不由想吟诗一首——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茵莱湖 交警温馨提示:前方乌云压顶,请加速驶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