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沿海主要港口表现如何?


今年一季度,宁波舟山港、上海洋山港、厦门港、辽港集团、山东港口集团等沿海主要港口复工复产顺利,港口生产不但恢复日常水平,还不断创出新纪录。


宁波舟山港



2月份,宁波舟山港铁路运输生产“逆势飘红”,完成铁路货运量180万吨,同比增长达25.9%。2月27、28日,宁波舟山港海铁联运专列搭载两批42标准箱进口有色金属产品抵达湖北黄石,助力当地相关企业恢复正常生产。
统计数据显示,2月21日至3月21日,宁波舟山港铁路北仑港站累计完成海铁联运作业量71838标准箱,日均达2394.6标准箱,较去年同期增长28.4%,其中3月21日完成海铁联运作业量3322标准箱,创该港站单日作业量历史新高。

上海洋山港



作为全球第一大港,上海洋山港“陆运受阻,水运来补”。上港集团介绍,3月份集装箱吞吐量快速攀升,目前已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


上港集团有关负责人介绍,随着上海乃至全国复工复产加速推进,洋山深水港的国际进出港和国内进出港支线集装箱船舶流量稳步攀升,3月以来完成装卸作业量120万余标准箱,日均吞吐量由32000标准箱恢复到约52000标准箱。


洋山港海事局统计数据显示,3月12日至25日的两周内,共有154艘国际干线集装箱船靠泊洋山港,展开装卸作业,包括60多艘船长超过397米、可装载1.8万多个标准箱的超大型集装箱船。这相当于平均每天进出洋山港22艘次,比2月同期增长34.49%,达到去年同期的98.4%。


厦门港



3月31日17时30分,世界最大集装箱船“地中海内拉”号靠泊厦门港嵩屿集装箱码头。厦门港务集团介绍,这是厦门港自3月中下旬以来迎接的第三艘新一代超级巨轮。


据统计,这三艘20万吨级集装箱船为厦门港带来了共计1万余标准箱的吞吐量,衣服鞋帽、数码产品、海鲜食品、机电产品等被悉数运往“一带一路”沿线各国。


为了确保境外疫情输入防控工作和守护青山碧水两不误,厦门港还研究制定了《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岸电连船方案》。目前,厦门港共建成高压岸电设施11套,工作船及港作船舶岸电低压岸电覆盖率90%以上,1至2月,累计接船时长1596小时,使用岸电47.3万度。


辽港集团



一季度,辽港集团煤炭、铁矿石、冷藏集装箱、油化品等货种吞吐量实现逆势增长。其中,煤炭吞吐量同比实现增幅逾三成,营口港外贸进口冷藏箱同比增幅超600%,大连港进口冻肉同比增长15%。在航线和班列开发上,辽港集团今年以来不断完善航线网络布局,先后开通“大连—泉州”“营口—厦门”“盘锦—滨州”、达飞德翔东南亚等10条内贸集装箱航线;助推腹地发展、加速融入“一带一路”,开通黑龙江肇东至大连港外贸集装箱班列,新辟首条至俄罗斯摩尔曼斯克中欧班列。


各码头公司也创下多项生产作业新纪录。营口港股份一公司吞吐量同比增幅34.6%,其中火车装卸14681车,增幅740.4%;营口港股份三公司在“玛格瑞特”轮卸船作业中,作业效率达6577吨/小时,创近年来单船作业效率新高;辽宁沈哈红运物流公司刷新海铁联运单日装车量纪录;大连港散杂货码头公司创下月度、昼夜、单班铁矿石装车量三项历史新高;大连集装箱码头公司24小时作业大件船舶4艘次,创公司单日作业大件船舶艘次纪录;盘锦港顺利接卸开港以来最大油轮“天鹤座”,为今后作业大型油轮积累了宝贵经验。


山东港口



2020年一季度,山东港口累计完成货物吞吐量3.4亿吨,同比增长5.1%;完成集装箱714万标箱,同比增长4.0%,在疫情影响的不利形势下实现了难能可贵的“双增长”。
在物流领域,山东港口加快物流网络布局,按照“东西双向互济、陆海内外联动”的总要求,海向,新开通日本、东南亚等5条集装箱航线,陆向,推进赴西安、兰州、乌鲁木齐等地内陆大推介成果落地,与济南、枣庄、淄博、泰安、菏泽等市政府加强陆港建设,携手加强内陆港、海铁联运布局,打造“一带一路”开放新格局。
一个多月来,包括青岛港原油码头二期、日照港原油码头三期、龙口港粮食现代物流项目、东营港2*10万吨级液散泊位工程在内的28个重点项目均已全面复工并加快推进,为山东港口后续发力积蓄了新储备、新动能。